慢慢等着吧。
贾府在京城聚族而居,总共八房,除了袭了爵的,传到如今,旁支除了年底分些年货,都是族田的出息之外,就是住在宁荣街的普通百姓而已。
像是大姐夫,行二,祖上本就是贾源的庶子,分到财物有限,传子这么些代下来,到他手上,分家的时候,真就是这个小院子而已。为啥娶楚大姐?还不是为了岳家富裕,楚大姐的嫁妆能补贴家用嘛。自家过自家的日子了,跟宁荣二府,真是没啥关系了。走礼都不用走,说句不好听的,想送礼都送不进去的。
这样的旁支,可不只大姐家一家。过得还不如大姐家,饭都快吃不上的,也不在少数。这些明显与主家之间形成了巨大差距的旁支之间,到是有点儿抱团取暖的意思,走动得到是比跟府里亲近。
大姐夫别管怎么说,是有正经差事的,外面的胥吏不入流,俸禄都不是朝庭发,归主家私人雇佣发工资,领不到钱的时候都有。他在户部大衙门口里,几十个胥吏,那是管家发俸的,每个月二两的俸银,还能有三五十两的节俸不等。这在贾家庞大的旁支群体里,已经算是有体面的了。大姐这一天到晚的忙,应酬也是不少。大家族嘛,今天老人病了,明天小子娶媳妇了,后来姑娘相看要她做陪了,迎来送往的,也是挺忙的。
大姐家就大妞儿一个小丫鬟,是灾年里大姐夫出城办差捡回来的。才十岁,也干不了重活。家里的活计,都是大姐亲自动手。洗衣做饭的,一个人忙。到是雇了一个本家的婶子,每日下午来帮着做些粗活,洗洗在件的衣物不,挑个水啥的。
大姐不让楚然帮忙干粗活,只让她带着三姐儿做针线。有时候实在忙不来了,楚然才帮着做做饭啥的。
百姓家的日子,不都是这样过嘛。
这日,敦老爷家的孙子满月办喜宴,大姐去吃酒,没一会儿便回来了。
“西府里的姑奶奶去了,才刚接到信儿,老太太就倒下了,看着不好。谁还敢大肆的饮宴,点个卯就回来了。”大姐回来是这么说的。
荣国府的姑奶奶?贾敏呗?
那这是故事还没开始呢吧?
林妹妹还没进贾府呗。
楚然想了想,大概就知道在哪一步了。不过想想就算了,离她现在的生活真的太远了,她就是想见见林妹妹长啥样儿,那就是见不到滴。
这么一想,也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了。
之后零零散散的,从来串门的婶子嫂子的嘴里,听到些消息。老太太身子好了之后,就派了琏二爷去接姑奶奶家的表小姐,要接到身边教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