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玙就回了一句,“承你吉言。”
这老和尚确实是有点儿道行的。
比他的道行更厉害的,是他那察言观色的本事。
管家不知道,以为太上皇与皇上不会同意他娶一个农女为妻,这老和尚可是再清楚不过的。毕竟这原身七年前带兵打仗在前线受重伤昏迷不醒,被送回京城,太医们用尽法子也没能把人唤醒,就是这老和尚神神叨叨的念了一趟经,把了脉开了一副药把人给救起来的。醒来之后,还是瘫了,腰椎受伤,下身瘫痪,后来也找他看过。这身体的情况,太医们知道,这老和尚心里更是门清。
太上皇和皇上那里,当然也有脉案。对他某些隐疾知之甚详。要不然,怎么会默许他二十五岁还单身,从来不张罗指婚,连个侍妾都不往府里送。
前些日子,老和尚例行的到府上给他把脉讲经,化解他的戾气郁气,突然发现,他面相有变。几番推演,说他红鸾星动,命定之人出现,若娶到此人,必能否极泰来,多子多福。
神他娘的否极泰来,也是够能诌的了。明明是他穿过来,身上带着几世的气运,改了原来的偏执暴虐狂的命。还命定之人呢,都不行了,命定个屁。哪个姑娘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了,跟一个不能人道的人命定。
这老和尚就是看出了一点不同,然后挑好听的说呢。他再稍微引导一下,人家就很配合的,说了该找个大难不死的,有福的,最好家中姐妹弟兄多的。反正是基本上造着楚然这辈子的身份套上去的。
然后他才安排了人,上演了劫道的一幕,把戏演下去。
从寺里出来,回京,直接就进宫。跟太上皇和皇上说一声儿,他要娶一个农家女为正妃的事儿。
“儿臣也知道身份不和,特意安排人做了一场戏……”
那戏份过于粗糙,瞒不住有心人的。他也没瞒着,直接就讲了。
“一个农女,你看上她什么了?满朝的勋贵,没一家的女子入得了你的眼?”皇上心里是不愿意的,堂堂的摄政王,娶一个农家女为正妃,像话吗?满朝文武还不得以为他这个皇帝有意打压为难亲弟弟呢?
他犯得上为难吗?男人知道男人的苦处,都那样儿了,可怜见儿的,为难他干什么?再说了,他那个身子,便是那什么好了,有了子嗣,摄政王的爵位还不够显贵?他还能有啥念想不成?
肖玙就只说了一个理由,“她上面有十个兄姐,五个哥哥,五个姐姐……”
只这一个理由,足够了。
皇帝嘴张了闭,闭了张的,想跟他皇弟说,这有没有子女,还得看男人有没有让女人怀孕的能力。没有中子,田再肥也没有啊,也长不出苗来。试了几次,算了算了,有个念想也好。一个一心想要子嗣的摄政王,还是很招人喜欢的。
皇上不说话了,太上皇又开口,“妙法大师还说什么了吗?”
他这个小儿子呀,少年的时候,多么优秀啊,对他这个父亲,也是真心实意,可惜了的。
“只说我该是多子多福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