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也开口了,这段时间二人一直在商议店里的事情,眼下看来光买包子是不行的,收入也就到哪里了,他们哪里地段也不差,二二人准备把午饭和晚饭也加着,累是累一点,到也能赚银钱啊。
但小宝年纪不大,接送也要人,这样一来,店里肯定忙不过来,腊梅娘家也不是亲兄弟,吴松是读书人,绣花要看孩子,更不可能。
二人也不愿意雇佣陌生人,一来二去的腊梅就想到绣花的弟弟宝生了。
宝生长得那么结实,肯定能干,在村里住了那么多年,也没听说过有什么不良嗜好。
“我知道,等清明回去的时候,我跟他说说”。
仔细一想,若是宝生跟着风琴来了县里也不错,到时候绣花娘肯定会跟着看孙子,日后她也能时时见到亲娘了,县里肯定是比在村里住的好。
想到这里,绣花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在县里有活计干,收入也稳定,肯定比在家里靠天吃饭强,地不种了,到时候租出去就好了,还能旱涝保收。
尤其是他们家里的田地是挂在吴松名下,没有赋税,出租更容易,价格更好商量。
腊梅随后把带来的烤鸡给吴松和绣花品尝。
要说跟县里酒楼比,那还差点,不过要是小饭馆里,味道也不差了。
“二弟,等大哥,日后生意做大了,到时候开个大酒楼,你啊,就等着享福”。
吴松明日旬休,夜深了,腊梅带着两个孩子去睡觉,吴大便跟吴松在一旁聊天,说到未来的期许,眼睛都亮了。
“大哥,好好干,一定会成功的”。
吴大闻言点了点头,乐呵呵的。
吴内,绣花哄睡了孩子,想到家里人眼里都是温柔。
眼下,他们都已经分开了,一年也就能见那么两三回,若是日后吴松高中上京城了,见面的日子就更少了,说不定好几年都不能见上一回。
若是娘家人都跟着吴大一起做生意,说不定日后就能一直在一起。
转眼间就到了清明节,清明多雨,绣花一行人一回去就下了雨。
屋子过年的时候回来住过一段时间,现在也算是干净,绣花略微打扫了一下,也就差不多了。
不过她也没忘记正事。
把孩子哄好,直接回了娘家。
吴松也不傻,不是看不出来妻子的想法,对此他是支持的,说到底绣花不过一个普通女子,哪有人不会想念家人的,生养之恩不能忘。
若是岳母一家愿意一起去,那是在好不过了。
“还是算了,咋家如今地不少,这孩子还小,风琴也不一定愿意”。
绣花是先找她娘说的,绣花娘这句话,倒是让绣花陷入了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