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点头表示听明白了,跟村长道别后,王阳说道:你们来的还算是时候,过两个月秋收你们也能攒点工分换粮,我刚来那会儿是冬天,村里粮仓里粮食也不多了,分给几个知青一点不够吃还要算工分,后来村长意思可以拿钱顶工分,大家这才弄了些粮食能吃饱饭。
林玉竹听了下,知道这其实是变相的拿钱买粮食了,等年前大家分钱,村民们看了知青拿钱也不会有意见了,这也是好事,就是没有带钱的知青日子就难过了。
张艳秋知道知青都是一起住的,大家一个锅里吃饭,这会儿有个同乡,她才好意思问道:那粮食都是混着一起放,大家一起吃?心里有点忐忑,她一个女生肯定是吃不过男生的,要是粮食混着一起放,以后定然吃亏。
王阳一笑表示了解,大家都有自己的粮食袋子,自己做好记号,发的粮食都一样,你一顿吃多少,就拿多少的粮食出来一起煮,基本不容易吃亏。
林玉竹和李向晚还有张艳秋三人同时松口气。
林玉竹有些诧异,她记得剧情不是这样的,因为吃饭的事还闹过纷争,最后都各自与相好的人煮一锅饭吃,看来剧情和现实情况还是有出入的。
林玉竹和李向晚这会儿脑路竟然神奇的一致,吃大锅饭,那如何拿出空间的食物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质量?
总不可能她们隔三差五就拿出些好东西出来分享吧!
别说自私不自私的,就是干部家庭也没有几个能隔三差五拿肉改善伙食的,这会儿大家都艰苦朴素的很,票据的产生就是为了控制国民购买量,你买个肉都要分两来的,真拿出肉来,根本不敢超过半斤,这分着大家吃,估计一人两三口就没了,连个肉味儿都尝不出来。
二人不约而同皱眉深思,作为吃猪肉能吃到腻的人突然吃不到猪肉是她们所不能忍受的,由奢入俭难呀。
男主这会儿就已经开始对女主有了好感,所以会不时关注她这边,看人眉头紧锁的样子,便关心的问道:怎么了?不舒服?
女主心里一暖摇摇头,没,就是有些累了。
张艳秋神色莫名的看着男女主二人。
林玉竹收起心思,跟在王阳身后。
知青住的地方其实是村子里绝了户的老人过世后遗留下来的房子,这会儿村里除了曾经地主家是砖房剩下的基本都是土房,看上去不太结实的样子,可却冬暖夏凉,林玉竹知道土房子常年注意修葺也很结实的,东北下大雨发大水的几率不算特别大,只要冬天不让雪压塌了房顶,还算安全。
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小院,其中自有条理,有的还拿木头盖个仓房来放农具和柴火,后院有的人家还会搭鸡窝狗窝,一般后院也有猪棚,反正进院,不归拢好就会看上去很是脏乱,好在知青住的房子里院子还算干净。
而李向晚和张艳秋看着这矮旧的土房时,脸色都有些苍白,心里越发酸涩起来。
知道下乡苦,可她们没想到会住这种一看就可能会倒了的房子。
林玉竹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承受能力还算可以,可那两个妹子就有点崩了,而且乡间小路都是土地,这么走一趟,原门黑色的布鞋已经都染上一层土,裤脚也有了灰尘,都是爱干净的女孩,这会儿心里已经是五味沉杂,一时半会儿怕是缓不过来。
这屋里还有三位知青同住,两个女生和一个男生,女生胆小,不敢住在老人住过的房间,土房总共就两个睡人的房间,男女知青正好各一屋。
土房一开门就是厨房,连个客厅都没有,真来个客人都是在厨房坐着的。
那三位知青都在上工,还没下工回来,王阳带四人进屋,几个女生看着屋里因总踩踏已经结实了的泥地已经不知作何感想了。
林玉竹也有些意外,不禁捂脸,唉,艰苦的年代。
这年代只有办公单位可能是水泥地,城里的百姓家,基本都是红砖铺的地,红砖就是盖房子的那种红砖头,不是地板砖,那会儿可没有,家里干净的平时还可以没事在地上洒洒水去去灰尘,要是不干净的这屋里灰尘大的很,所以说,那个年代,衣服和皮肤都干干净净的人不是很多。
而乡下,不好意思,没有砖头铺地这么一说,家家都是泥土地,其实踩惯了这泥土地结实的很,反倒不容易起灰。
王阳看着她们不太好的神色笑了笑,心里感叹着,他来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如今习惯了也没什么了,也不知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第8章安顿
等林玉竹进到她们要住的房间时,入眼的便是一座大土炕。
炕中间还有一道快通到房顶的火墙,林玉竹本来就是北方人,小时候家里也住过一段时日的平房,她看着炕下面有炉洞便知道这炕是要单烧的。
东北冬天这么冷,人民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般屋子里都会有火墙和火炕,火墙基本是两间屋子共同的墙面,这样冬天到了,火墙就能同时给两屋供暖。
相当于楼房里暖气的存在,而为了省柴火或者煤,火墙和土炕都和家里的炉灶互通的,然后火墙有个通口通到房顶,就是我们看到的烟筒。
到了冬天,弄好的话,屋里会特别的热乎,老婆孩子热炕头那生活是美滋滋的。
不过也有炕是不通炉灶的,那就只能单烧。
她们这间屋子看来就是这样了,细看下去,这屋子挺大的,如果只靠门边这道火墙,冬天不一定能太暖和,而且靠门这边若是弄个土炕估计只能睡的下三四个人,男生们住的的就火墙另一边,那屋子小,除了炕就一个过道,放个桌子用来平时放水缸暖瓶就能挤得满满当当。
如果强迫症看着此时的场景一定会很揪心,甚至可能是崩溃。
因为女生屋里的炕只能睡下五个人,这火墙自然不是横着正中间的,靠两面墙没有窗子的只能睡下两人,似乎已经有人占了,她们看到炕柜上有放东西。
村里人也有干净利落的一面,那就是家家户户的炕都十分的干净整洁,这会儿讲究些的人家会给炕上铺上一层报纸然后铺上草席,每天扫的干干净净的,而炕上靠墙的一侧都有一排炕柜,是放被褥和衣服用的,木柴在村里不值钱,基本家家都会打排炕柜。
只是林玉竹她们刚过来,这炕一直没有人帮打理,什么都要自己弄,所以看上去有些脏乱。
林向晚和张艳秋还处在震惊中久久不能回神。
林玉竹放下行李,看了下炕上的物件。
一个草席卷了一半被放在炕上,土炕上还有些土疙瘩与灰尘,这么直接铺草席是肯定不行的,没办法睡,还会起灰。
咱们把草席拿到桌子上,把炕扫下,还有你们有没有带足够的报纸,咱们最好把炕铺一层报纸再铺草席。
两人这才回过神,纷纷点头。
还好,张艳秋是带了报纸来的,这会儿也不是计较谁不拿报纸的时候,把炕扫干净三人一起上炕铺报纸,这年代没胶水没胶带的,只能报纸相互叠加压着,人民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
又管王阳借了抹布,把草席擦洗干净晾在院子里,等晒干就能铺上了。
直到这会儿,三人才歇会儿,又开始研究分床位。
李向晚和张艳秋都嫌弃那面火墙,嫌弃没刷白灰脏兮兮的,林玉竹无所谓,等冬天了,这火墙还是个宝呢。
所以她挨着火墙睡,张艳秋喜欢靠窗户的位子,她觉得明亮,心里也能敞亮许多。
李向晚和林玉竹可不这么认为,这晚上要是进来人,靠窗的位置最危险。
这话二人都没说,自然也没谁和她抢。就这样,李向晚睡中间,她身上是带着秘密的,想有个自己私密的空间,可是这个年代,别说能不能在村里单独弄个自己的房子住,就是弄到了你一个姑娘家敢么?
这会儿法律常识还没普及到家家户户,村里还是有那心眼歪胆子大的,那时候有多少女知青被祸害了的。
女知青单立门户,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其实开始有些知青是分散在各个农家的,她们带着粮食跟原住居民一起吃饭。
男知青没什么可怕的,无非就是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带来一些不便。
可女知青不一样,时间久了,就有些被爆出在主家被祸害了的。
后来组织上为了保护知青,都让村里给知青建房子,那会儿运气好还能给点房屋贴补,村长也不愿意出事,所以,慢慢村里只要有空房,就都留给了知青们住。
况且这些知青们回城无期,一直住在老乡家里也不是回事。
单立门户林玉竹是考虑都不考虑的,李向晚也不傻,她从行李包里拿出一小骡子深蓝色土布出来,对着二人说道:你们要不要用这土布把炕隔开来。
她们这炕正对门口,早上要是谁开门出去不关门,很容易走光。
在林玉竹看来,给炕上隔个帘很有必要。
南方人都很注意隐私,即便是同性也不好意思赤诚相见,林玉竹看她拿出这么多土布来,还特意买了染料来染色,可见是早就预备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