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书七十年代吃瓜群众的自我修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囧囧有皮-(155)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随后想都不想的就付钱了。

林玉竹收了钱,笑呵呵地帮着叠好衣服放进油纸袋里,递过去,给您,同志。

下次我们再进新的衣服,还望继续捧场。

那小姑娘原本还瞧不上这推车的小破落摊来着,这会看着油纸袋,又觉得挺有档次了。

一脸高冷的接过油纸袋,颇是满意的走了。

一开张,接下来的就很简单了。

别管买不买,只要凑过来,林玉竹都热情招待她们穿衣服试试。

十个里有八个穿了不舍得脱下来的。

实在是林玉竹把人夸得快没边了。

但大家兜里也确实没装这么多钱。

不少说回去取的,过了头脑发热的劲,又不回来买了。

但还是会有几个人真回来买的。

林玉竹最开始拉来的三个妹子就都回来买了。

等彻底没有人回来了,几人才推着小木车回了家。

清点下库存和钱。

王小梅惊喜的说道:这一中午,就卖了十五套呢。

林玉竹滋溜滋溜的喝着热水,暖身子。

卖衣服挣钱是挣钱,就是有点费她。

等她们下午下班,我们再去,只拿上一半的货。

李向晚抿嘴笑了笑,王小梅一脸问号。

等下午下班的工人看到木车里少了一大半货,犹豫还买不买的,也全都买了。

林玉竹心里感叹道,不管什么时候,女人对于好看的衣服都是抗拒不了。

越抢手,越想得到。

等几人打道回府后,车子里,只剩下四五套了。

王小梅深表佩服。

第352章你这不完了

第二天,王小梅以为她们还要去昨天的厂单位门口摆摊。

林玉竹却摇了摇头,换厂子。

为了下次销售一空而做准备,她要给消费者一个概念。

就是她们的货很抢手。

错过了,就是真的错过了。

有李向晚这个才女在,林玉竹还怕衣服的样式不多么。

两人也商量好了,每次做的衣服样式都保持不一样。

女人,衣柜里怎么就只能有一件衣服。

就这样,在另一个厂单位如法炮制后,存货所剩不多。

第三天,几人又去了另一个厂单位。

等人群吸引来后,姑娘们一看推车里,撑死十多套衣服,有点......

林玉竹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咱们家衣服太好,昨天刚推到食品厂,就被抢的只剩下这么几套了。

姑娘们一听,眼睛瞬间红了。

都纷纷回家拿钱,争先恐后的,就怕买不着。

也确实有没买到的。

林玉竹力不从心的笑了笑,遗憾道:同志,就晚了那么几分钟。

小姑娘瘪了瘪嘴,不开心。

甚至还有点生气。

后来把眼神移到林玉竹身上,问道:你身上这件也是新的吗?

这话问的林玉竹差点被口水呛到,委婉地说道:这个就别买了吧,不好脱啊。

我也没带其它的裤子。

再说,都穿过一天了。这还打算留着上学穿呢。

以前在农村,不打扮也没人笑话。

这上学了,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不要打扮一下。

关键是,便宜又好看......

小姑娘抿了抿嘴,不退缩地说道:那你把外衣卖给我吧。

我不嫌弃你穿了一天。

林玉竹:......

后来硬被小姑娘把衣服从身上给扒了下来。

等人走后,李向晚和王小梅顿时捧腹大笑。

三人回了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算账。

这一套西服制作下来的成本连三块钱都不到。

七十套衣服,她们净利润就达到了两千两百多。

这相当于什么概念。

在小城市里,这些钱随随便便可以买上一套带院子的大房子。

这钱等于是一家四口人都上班挣钱的情况下,一年的工资了。

王小梅一个靠着倒买倒卖赚差价,挣几分几毛钱的人,惊得目瞪口呆。

捧着桌子上的钱直傻笑。

林玉竹和李向晚眼睛都亮晶晶的。

她们将来会有更多个两千、两万、两百万......

只要肯努力,这个年代不愁挣不到钱。

李向北左手一袋米右手一袋面的进来,看到桌子上的钱,愣了一下。

突然觉得有些压力大......

衣服卖完了,也要开学了。

王小梅既兴奋又惶恐。

林玉竹对兴奋表示很理解,可惶恐个什么。

王小梅揪着衣角,说道:就是怕,当地人笑话咱们是小地方来的。

你说,咱们要不要去买点衣服。

也买个那种波点的头巾扎头发呀。

林玉竹啧了一声,拍着王小梅说道:小梅姐,这人比人得比到什么时候。

穿衣打扮是会起到一部分作用,可真正作祟的是我们自卑的心里。

如何不让自己自卑,很好办,只要你心坚志强,自信的认为自己是最棒的。

就不会这么惶恐了。

王小梅看着林玉竹小嘴嘚吧嘚,无语的翻了个白眼。

你是不是买了房后,就没钱了。

林玉竹斜了她一眼,说道:我这是要攒钱,继续买房子。

还买啊?王小梅惊讶道。

小梅姐,这里是哪?

你家啊。

林玉竹差点想给对方一脑瓜崩。

小梅姐,这里是首都,我们国家的心脏。

如今形势好了,手里有房只会赚,不会亏。

王小梅沉吟了片刻,说道:那这形势万一又回去了呢。

王叔王婶和蒋大娘的房子最后不也还回来了。

怕什么。

王小梅眼睛一眯,怕的多了去了。

二人话不投机,没再继续聊房子的事。

李向晚在一旁摇摇头,说布料的事。

三人最后商量了下,开学前,再去买点布料回来存着。

于是当天晚上,几人又登门去了刘主任家。

街里街坊对王小梅还有印象,也没怀疑几人来的目的。

只当是过来串门的。

刘主任得知她们还要买布匹还挺惊讶,问道:之前的布,你们就捣腾出去了。

林玉竹笑了笑,多亏刘姐帮忙了。

刘主任神色滞了一下,看对方不想说太多,便没再继续问,而是让几人第二天继续在后门等她。

库存里的布料依旧没怎么变,该那么多还是那么多。

这时候的单位,不是很灵活,就像村里吃大锅饭的心理一样,不动脑,不创收。

有些布料原本可以抢救一下的,也......

李向晚继续挑了十匹布料出来,花了一百多块钱。

林玉竹又给刘主任塞了十块钱。

大家你好我好的笑了笑,便分开了。

路上,王小梅推着车,咧开的嘴就没闭上过。

等几人把布匹全都搬回宅子后,王小梅强烈要求去供销社转转。

相比起来,京城的供销社确实大一些。

王小梅看到什么都想买。

她相中了一件毛呢大衣,一问价,一百二十块钱。

尴尬的笑了笑,转身拉着林玉竹和李向晚就走。

生怕有人追似的。

最后,三个姑娘一人买了双皮鞋。

林玉竹盯着手表看了看。

王小梅在一旁冷哼哼,不说还要攒钱继续买房吗。

不是说自信心足够强大,外表全是虚的吗。

看表干什么。

在王小梅看来,手表就是装有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