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馨,你听说我要调走啦?本来也打算给你提,我要调去其他市的食品局了,新来的站长我也不熟,还有点龃龉,咱们这个供货,恐怕最多持续到月底。
人走茶凉,田馨能拿到食品站的货全凭着冯站长的关系,人家要调走,新任站长和原站长关系差,她是冯站长的关系,供货也没了指望。
田馨心往下沉,猪肉供不上货,饭馆怎么办?
苏蔚冬道:别担心,还有刑征那。
田馨点头,如今也只能指望刑征,他在供销部上班,听起来有办法。
饭馆的蘑菇存量不多,苏蔚冬跑了一趟,把蘑菇收了回来。
食品站供货到月底,苏蔚冬抓紧时间去肉联厂找了刑征。
刑征是小组长,手里有点权利,如今肉联厂也宽松,宰猪量大,除了固定渠道去销售,也会有多余的猪肉。
田馨的饭馆手里握着经营许可证,是正规经营,合法的。
说到底,无非是私营小馆的合作,也不违法。
有刑征在中间穿针引线,供销部的主任也同意给田馨的饭馆供猪肉,价格肯定比大量买要贵上一些,田馨算过账,还是划算的,肉联厂出货量大,从农民手里收购价格就比食品站要低,这么算下来,猪肉每斤的价格比之前还要便宜两分钱呢。
如今田馨的迎客饭馆在省城小有名气,不少人都慕名去吃蘑菇面。
供销部的刘主任也去吃过,赞不绝口:田同志,你们饭馆的蘑菇面非常好吃,我儿子经常嚷嚷要吃,不错不错,好好干!有前途。
肉联厂的供销主任,手里权利大着呢,和刘主任维护好关系,以后的供应也就不愁。
说到底,还是要感谢刑征,如果没有他在中间担保,田馨就这么直接闯进来,人家刘主任也不会搭理。
刑征道:我跟蔚冬是十几年的交情,嫂子你再客气就见外了,以后有机会,我去你们店里吃面。
好事成双来,苏蔚冬分房也有了消息。
苏蔚冬分到的是小两居,格局都大同小异,两个卧室,主卧空间大一些,带个阳台,厕所厨房有点小,不过也够用。
户型图在苏蔚冬手上,让田馨挑。
其实户型没什么挑选的空间,无非就是靠东、靠西一些,两个卧室都是一南一北的朝向,还是朝南好,能晒到太阳。
至于位置,有两个选择,苏蔚冬中意第二个位置,在建设大街后面,小区有三四栋家属楼,比较清净,位置也不错。
最主要的,离田馨的友谊高中更近。
得知分房的消息,赵桂芬也特别高兴:咱们家也算苦尽甘来,等蔚冬房下来,你们就搬进去,妈这不用惦记,有时间就回来看看。
苏蔚兰也很羡慕,问道:哥,以后我毕业有工作,是不是也能分房。
苏蔚冬点头:一般都能分,就是要多等两年。
结了婚的职工给分房,要是单身,可以住单身宿舍,一般是两三人一间,端上铁饭碗,一般住房条件就能过得去。
苏蔚冬在省测绘院工作,前几年作为协同人员一直出差,现在才稳定下来。
测绘院的分房条件在这些单位里算优越的,苏蔚冬回来晚,和他同一批申请的同事已经选好房早就住了进去。
苏蔚冬选好房子,估摸着两三天就能拿到房子钥匙。
苏家人一齐去选房,可供选择的家属楼都看了一遍,大家的意见也都比较一致,建设大街后面的家属楼更好,在里面住的还有文化局、规划局的一些员工,都是高素质人群,小区里整齐干净。
另一处家属楼面积要大上五六平,不过田馨不太满意,楼道看着杂乱,估摸以后不省心。
定下房,苏蔚冬就去了单位,他也休息了十多天,正好回去报到。
田馨托着脸,惆怅道:万一我考上首都的大学,这么好的楼房岂不是住不上?
苏蔚冬笑道:首先要能先考上,别顾虑这么多,考上首都的大学自然好,如果分数差点,咱们在省城上大学也一样,你本科毕业,可以继续深造上研究生。
田馨倒没想那么长远,眼下,还是考大学更实际。
房子定下来,没两天苏蔚冬就领来钥匙。
晚自习下课,两个人去了新分的房子。
45.第四十五章新居(修文)
家属楼六层高,剩下三层、顶层可以选,田馨选了三层。
有句话叫金三银四,三楼爬楼梯不算累,楼层高一些也不影响采光。
这个房是其他家腾退出来的,位置在西边第一家,冬天北风刮过来,可能室内温度低一些。
田馨不在意,反正是集中供暖,怎么也比住平房强。
天色渐黑,小区里有昏暗的路灯,黄色的光亮照在地上,拉出一道长影。
苏蔚冬摸摸田馨的头发,宠溺道:以后咱们自己住,家里都听你的。
田馨心里也美滋滋的,苏蔚冬面上看着冷,却有颗火热温柔的心,对她也包容心疼,以前是自己想的窄,两个人携手奔日子,比她独自一人强。
家家户户亮着灯,透过黄光,能看到一道道忙碌的身影。
楼房用的都是电灯,按月交电费。
现在田馨也不缺钱,做生意赚不少,苏蔚冬每个月还有工资呢,日子不差。
田馨向吴婶打听过,他们一家五六口,每个月的电费是一毛二一度,田馨和苏蔚冬就俩人,每天忙碌着不在家,电费花不了多少钱。
房子是最里面那栋的三单元,楼道干净,一看就常打扫,田馨看着满意。
终于可以脱离公共厕所,田馨可算松口气,恨不得马上搬过来。
房子是近几年建成的,里面简单装了修,把家俱搬进去就能住。
客厅和卧室的墙面刷了绿色的墙裙,厨房的窗户不太理想,对着天井,平时开窗户,楼上楼下做饭都能闻到味。
田馨挨个房间转了转,大体还是很满意的。
苏蔚冬和田馨两个人,住这两居绰绰有余。
两间卧室田馨心里有了打算,朝南的主卧住人,朝北的那间小一些,改成小书房,田馨可以在家学习。
家俱方面,田馨和苏蔚冬商量,百货商场的家俱得用工业券买,价格也贵,就让张木匠帮忙置办。
算起来,卧室需要一张双人床、一个大衣柜,厨房得有橱柜,客厅小,赵桂芬说把那张沙发挪到楼房来,这样再添个小茶桌就成。
东西可以慢慢置办,有床有衣柜,人就能搬过来住。
张木匠木匠活细致,速度快,价格也合理,田馨喜欢找他。
青岛木器厂的大衣橱特别受欢迎,郑小梅的新房就买了一件,田馨仿照郑小梅家的样式,让苏蔚冬画了图,拿给张木匠。
张木匠揉揉眼:这个能做,都有现成的图纸跟尺寸,还不容易?这图谁画的,还挺专业。
苏蔚冬道:就是瞎画,我还想要一个女同志的梳妆台,上面最好摆上镜子,给我媳妇用的,先不告诉她,您先做着。
张木匠手巧,没什么家俱是他不会做的:咋的?怕你媳妇舍不得买?
苏蔚冬笑道:我俩为了往新房搬,得买好几样家具,花钱多,她有点舍不得,不过梳妆台肯定要给她买,先保密吧。
蔚冬挺疼媳妇,好,这样两口子感情才会深,行,下次田馨来,我不跟她提梳妆台的事。
家俱在张木匠这定,不用发愁工业券,双人床是最先做好的,用的是白松木,质量好,做成床稳稳当当,二十年都不用换。
家俱陆陆续续搬进新家,五天后,苏蔚冬和田馨搬到了楼房。
田馨嫁过来不到一年,东西不多,苏蔚冬一个男人,东西归置完,两个袋子就能装下。
苏蔚冬推着平板车,一趟趟把东西从平房运过去。
路上碰到邻居,苏蔚冬大方说搬去楼房住,陈奶奶也在门口迎着:田馨哪,以后常回来。
田馨笑道:陈奶奶,放心吧,我还想让您教我英文呢。
东西运了三趟,赵桂芬还分给田馨不少盆盆碗碗:居家过日子这些都不能少,从家里拿点够你们用,如果去供销社,还得花钱,你俩过日子也不容易,能省就省点。
最后一趟运的沙发,沙发从楼底搬到三楼,虽然田馨只是搭把手,也累的气喘吁吁:我休息一会儿再收拾。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