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梨笙体会不到嫡庶的差别,但对贺祝元的经历也颇为怜悯,叹道:算了,看你可怜巴巴的样子,念在咱们交情一场的份上,我请你吃顿饭吧。
贺祝元乐了:温财神,你真是时时刻刻都在散财啊。
你就说吃不吃吧。温梨笙道。
贺祝元忙点头:吃吃吃,自然是要吃的!
其实温梨笙并不知道,贺祝元此前已经饿了有一整天了,他的寝房被翻了个底朝天,所有私藏的银钱与从温梨笙那得来的首饰也被掠夺一空,半个铜板都没给他剩下。
贺宅已经完全没有他的容身之所了,膳房也空空如也没有任何吃的,他无奈之下才来街头,看看能不能找一份临时工,赚点能填饱肚子的饭钱。
只是没想到这一转,倒是撞了大运,遇见了行走的小财神。
温梨笙也不废话,直接带着他奔往酒楼。
这酒楼的二楼并非是雅间式的,但座位与座位之间隔着一扇木屏风,所有人说话都是低声细语,并不像一楼那般吵闹,氛围也令人舒适。
她出手向来阔绰,点了一桌好吃的,一道道菜摆在桌上时,贺祝元低下头,略遮了遮有些酸涩的眼睛。
最后小二道一声菜齐,温梨笙便拿起筷子说道:吃吧,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尽量多吃点,知道吗?
贺祝元应了一声,闻着这一桌菜肴的香味,只觉得肚子里翻江倒海的难受起来,他连忙拿筷子,先往嘴里添了几大口,囫囵吞枣一般咽下,连吃了好几口才缓解了饥饿的难受。
温梨笙看在眼里,直摇头叹气,心说出生在贺家是真他娘倒霉,好歹也是贺家家主的儿子,竟连一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可见贺启城的冷血程度,与畜生相比还略胜一筹。
看着面前这个埋头苦吃的少年,她好心的给倒上一杯热酒,回想起前世的贺祝元去了哪里。
依稀是记得当初贺家与胡家几乎是一起在沂关郡突然销声,好像是在某个夜晚莫名就消失了似的,温梨笙当时也没太注意这些事情,所以没有仔细打听,如今一想应该就是当初谢潇南的收网,将他们全部抓了起来。
但凡沾上了一点谋逆造反,那必然就是诛九族的,一点可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所以贺启城若真的落网,贺祝元是绝对活不了的,哪怕他只是个庶子。
前世贺家消失只有,贺祝元也没了踪迹,当时她问了一嘴沈嘉清,沈嘉清给的回答是:他外出寻亲了,日后应该不会回来沂关郡。
不会再回沂关郡,言下之意就是日后再也不会见到贺祝元了。
也不过是被家族连累的可怜人罢了。
她正想着,贺祝元却突然哽咽起来,腮帮子还鼓鼓的,就捂着眼睛带着微微的哭腔道:你不知道我有多少次,做梦都希望能够出身在别的人家中,哪怕只是一个寻常的农户,或者是牧民,都比在这贺家要好上千百倍。
温梨笙见一个七尺男儿这般哭泣,不免有些心酸,过了一会儿她出声宽慰道:投胎天注定嘛,这些事你又左右不了,所幸你现在也在慢慢长大,等羽翼丰满,你大可以脱离贺家自立门户,再不与他们牵连,对不对?
贺祝元抹了一把眼泪,把嘴里的东西嚼着咽下去,最后低声道:等不到那一日了。
什么?温梨笙没听清楚。
贺祝元也并没有再重复,而是抬头道:温财神,你是个大好人,你和郡守大人都是好人。
温梨笙笑了一下:别人可都说我爹是大贪官的。
那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贺祝元咬牙道:郡守大人才不是贪官,每年杜家都会在沂关边城发放粥粮衣物去救济那些外地来的难民或是贫穷人家,然而实际上那些东西的花的银子,全是郡守大人给的。
温梨笙一下没忍住,露出了震惊的表情:啊?
这事她根本就是不知道的,也从未听说过。
杜家即是杜瑶的父母,这个门派每年都在沂关郡周遭布施行善,所以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和尊崇,甚至很多人都说要将温郡守给推翻,让杜家家主坐上郡守之位。
如此才德才相配。
前世温梨笙听到这些流言蜚语的时候是很生气的,甚至对这个总在城中做好事的杜家也有些排斥。
却从没想过这些会是他爹做的。
温梨笙第一反应就是不大相信:从未听我爹说过这种事,会不会是你搞错了?且杜家与我们温家关系极为浅淡,逢年过节也不会送礼来往的那种。
贺祝元却说:我不可能搞错,去年有段时间我手头拮据,正好见杜家再找人,他们布施缺人手,一个时辰二十文钱,我便立即去了,从布施到结束用了半个时辰,才赚了十文所以我记得很清楚,当日把粥桶等东西收拾好之后,我正打算出去就偶然撞见郡守大人与杜家家主的对话。
杜家人问温大人何时才能停止此事,温大人说再等段时日。由于每年温大人都要花费一大笔银来救济城中的贫灾之人,却要顶着杜家的名义,哪怕他自己被万人唾骂误会也无所谓,杜家便规劝温大人不若以自己的名义布施算了,但被温大人否决。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温大人就是要杜家来顶替这个名施善,于是沂关郡内人人不知温大人实际上并非贪官,反而是一心救济百姓的好官。贺祝元低低说道:当时得知这件事之后,我很想立马去昭告沂关郡的所有人,但后来一想,既然温大人都选择隐瞒的事,那想必也是不能说的隐情,所以一直将此事藏在心中。
温梨笙眼睛直愣愣的,面上都没什么表情了。
记不得是几岁开始,好像是记事之后吧,温梨笙总是在周围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她爹是贪官,是靠着在奚京攀得关系才得来了这个肥差,说他罔顾律法,助纣为虐,枉为沂关郡之郡守。
温梨笙总是不愿意相信的,她觉得她爹这样的人,压根就不可能是他们口中所说的昏官,他整日忙于官署,这些年来凡是周遭有水灾旱灾的,他总是尽心尽力的处理。
但是相信是一码事,是不是真的又是另一码事。
温梨笙想起自打小时候,只要她上街出门,他爹就会特地叮嘱她打扮得华丽些,穿金戴银的,简直就想个行走的金元宝似的,整个沂关郡就找不出第二个像她这么张扬的人。
逐渐的,温浦长是个贪官的说法仿佛也坐实。
然而现在回想起来,这极有可能是她爹故意为之,为的就是要给人制造出一种他就是大贪官的假象。
所以城中的人辱骂得越厉害,就越如他所愿。
她心想着难怪前世到了最后,温梨笙劝他卷铺盖逃的时候,他却固执地留在沂关郡不肯走。
当时她还纳闷,怎么一个人人口中的大贪官到了这生死关头,突然生出一种大义来,莫名有一种誓死守护沂关郡的决心。
但实际上并不是温浦长突然心生大义,而是他一直一直都是这样的人。
温梨笙突然笑起来,笑了很长时间才慢慢停下,贺祝元打量着她的神色,问道:你怎么了?
温梨笙用手指擦了擦眼角溢出来的液体,问道:我爹其实是个大好人,对吗?
贺祝元点头:那是自然。
她餍足的叹一口气,低低道:贺祝元,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贺祝元眨了眨赤红的眼睛:是我谢你才对,若非是你,我都不知道我会在哪日被饿死,好久之前我听闻郡城中的人说你整日喜欢胡闹,没有半点姑娘模样,日后肯定没人乐意娶你,那时我便想着,若是温财神不嫌弃的话,我愿意娶你。
温梨笙被他的话惊了一下,不可置信的皱眉:你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你连自己的饭都吃不起了,还想着娶别人呢?
贺祝元却道:我以前想得很仔细,想等到春来,我就去参加武试,一路考到奚京去,争取拿个武将的名号回来,届时日子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温梨笙被他天真的想法给逗笑了:只要往前看,总是好的。
她瞬间就想到了谢潇南,抿着唇笑起来,若是让谢潇南听到这些话,估计该气死了。
正想着,就听见一旁传来凉飕飕的声音:就这么开心?
温梨笙吓了一大跳,立即转头,就见谢潇南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站在她身后斜处,双手抱臂唇线往下沉,面上笼罩着一层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