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配她以身许祖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女配只想以身许祖国txt-by京墨(34)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于秀秀可没想过自己还有机会调去县里,我就是想着,下次再有我嫂子这样的情况,我能有办法解决,至少帮上一点忙,减轻产妇的痛苦。

而不是眼睁睁地在旁边看着,只能干着急。

接生婆是有经验,能解决大部分的难产情况,但科学的接生方式和技术,关键时刻是能救命的。

理想的现实并不冲突,去更大的医院,才能救助更多的患者。宋幼湘满脸真诚,反倒是于秀秀不好意思起来。

什么理想不理想呀,她就是想想,能不能学进去还不知道呢。

在于家吃完饭回到大队,宋幼湘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陈会计,王老支书要退下来的消息,到底要不要告诉陈会计,她还得再想想。

而在这件事情里,她到底是顺其自然,还是想办法推波助澜一把,也需要深思熟虑。

宋幼湘当然是希望大队能选一个一心为民,又思想开放敢想敢干的一把手出来的,但上辈子直到她走,大队的干部班子也没有变化。

王支书和刘德光以外的大队干部工作上都只是平平,凡事都是听刘德光的安排,别的社员她也不了解,所以她心里并没有很合适的人选。

有些人人品看上去是不错,但一旦拥有权利之后,谁知道他还能不能保持住本心。

宋幼湘思来想去,干脆找到了魏闻东,论起对大队的了解,他这个土著怎么着都应该比她更了解才对。

换支书?魏闻东满脸的惊讶。

随即陷入到沉思当中,不过他只是飞快地想了想,就回过神来,有些惊疑地看向宋幼湘,这种事,你也想插手!

宋幼湘胆子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我倒是想插手,但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宋幼湘看了魏闻东一眼,魏闻东以为她是什么人,到哪里都要搅风搅雨吗?

大队的支书是什么样的人很关键,光人品正直,在大队有威望还不行,还得圆滑懂变通会办事。

不能像王太爷那样无为而治,也不能像刘德光那样无能贪婪。

魏闻东提起的心这才落下,闻言点了点头,顺着宋幼湘的思路想了想,倒也有冒出来几个人选。

都是在大队口碑比较好,有一定威望的人。

但宋幼湘的要求太苛刻了,这哪是挑大队支书,挑公社干部都没有这么严苛的。

不光如此,最好他要有一定的野心。宋幼湘补充,守成固然好,但五星大队更需要一个能带领大队走得更远更好的领导人。

五星大队的自然条件好,想要吃饱饭容易,但想要让大家有肉吃有衣穿,就得看领导的本事了。

魏闻东懂宋幼湘所说的点,但这样的人选,实在是太难了。

大队的人,所见的一片天地,就是公社和大队,他们的见识普遍不多,最大的野心,可能就是多挣工分,秋后分粮分钱的时候,能够多分一点,讨老婆盖屋子,风风光光嫁女娶媳。

再多的,他们也想不到。

魏闻东一摊手,那大概是没有。

牛棚那里倒是有有远见有能力的人,但魏闻东也只敢想想,谁敢去提。

第七十九章有那么一个人

大队要选什么样的支书和大队长,要说跟宋幼湘有关系,也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反正她做她的拖拉机手就好了,会开会修,只要手里有技术,她这方向盘别人就抢不走。

但要说没关系,那显然也不现实,要是遇着个事多的领导,不说利益关系,就是相处起来也难。

宋幼湘承认自己有私心,她这么积极,除了希望大队有适合能干的领导,可以带领社员们把日子过得更好。

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希望这个领导跟她是一边的,不说对她的工作有多大的帮助,至少不要给她的工作添加层层阻力。

要不然,她费这么大的劲干什么。

大队总有能人,魏闻东,你多琢磨琢磨吧,选个什么样的大队长,对你我才是有利的,我可不想分红还没拿到两回,你山上的据点就被人给取缔了。宋幼湘打算去陈奶奶家里坐坐。

是她想差了,魏闻东到底还是太年轻,心又都放在家里弟弟妹妹身上,她不应该因为他胆子大搞自己的小事业,就过于高看了他。

魏闻东。

莫名就觉得宋幼湘突然对他的态度冷淡了好多,虽然之前也没有对他有多和颜悦色。

宋幼湘去了趟陈奶奶家里,从一开始的来买鸡蛋换菜,到现在宋幼湘没事会到陈奶奶家里坐坐,给收拾一下院子,给老太太修修头发,剪剪指甲,好像已经成为了习惯。

陈奶奶看到宋幼湘也很高兴,老太太在大队人缘不差,知青里平时也经常会有人过来帮着干点杂活,但陈奶奶看人有点儿看脸,就喜欢漂亮机灵的小姑娘,所以对宋幼湘、徐文书她们,会更偏爱一点。

宋幼湘帮着陈奶奶把一小块腐朽的竹篱笆换了新竹子,又帮着陈奶奶把鸡笼的笼网给钉牢了一些,才坐下来跟陈奶奶闲谈。

她当然不会跟陈奶奶讲,公社要让王老支书退下来的事,她就听陈奶奶讲村里老一辈的故事,顺便打听一下年轻辈子有没有那样的能人。

反正顺嘴闲聊嘛,老太太也不会多想。

要说能人嘛,也有,你王太爷的小儿子,根宝,也是参过军,上过战场的。老太太说着,人还不自觉地摇着头,一脸可惜的样子。

宋幼湘支着下巴听老太太讲八卦,王太爷以前也是读书人,给地主家的儿子当伴读的,心爱的小儿子肯定不能叫根宝,根宝是贱名,为了好养活才取的。

王根宝大名王志臻,王老支书四十多岁才得的儿子,老来得子自然倍受宠爱,不过王志臻很争气,从小就聪明能干,后来参军也有出息,如果不是家里出事,这会王志臻可能都在单位出头了。

根宝娶的媳妇成分不好,你王太爷怕儿媳妇拖累儿子,把人给逼没了。也不能说逼吧,那样的形势下,王老太爷不过是替儿子做主,跟儿媳妇划清界线而已。

但后来的事,有点儿超出掌控,反正人是没了,肚子里没出世的孩子,自然也没了,王臹的亲娘身体一直不好,经了这事后,也受了不小的打击,没多久也跟着去了。

等王臹领了功回来探亲,才知道这个噩耗,那个时候,老婆孩子,还有老娘的坟头草都比人还要高了,亲爹逼死妻儿和老娘,这样的打击任谁也挨不住。

王臹跟亲爹反目,划清界线后回了单位,过了六七年,负伤了才回来。

也是打这时候起,王老支书精神颓了下来,渐渐就不管大队的事,由着刘德光一家独大,独掌话语权了。

听到陈奶奶说王臹回来后也没回王家,而是在妻儿老娘的坟地边修了茅屋住着,宋幼湘对人就有了印象,她记得大队是有这么一个人。

上辈子知青点的时候,老知青就爱拿这事吓新来的知青,让他们轻易别往后山那片的坟地去,大人也会拿他吓爱乱跑的孩子,说他精神失常,是疯子。

正常的人谁会在坟地边上修房子住。

但上辈子她并没有见过这个人,因为对方好像早早就过世了,具体的时间宋幼湘不记得,但肯定是今年年前的事儿。

也怪她上辈子下乡最开始的一段时间,病得浑浑噩噩,自己的事都整不明白,更别提去注意大队不起眼的人了。

不过陈奶奶既然这样说,那人应该还在才对,不过宋幼湘这辈子下乡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身体还算健康,在大队也没少折腾,倒还真没见过这个王臹。

陈奶奶,那他现在人呢?宋幼湘好奇地问。

宋幼湘很确定,这辈子她下乡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见过这个人,因为这辈子没住在知青点,甚至都没听人说起过这人的怪异之处。

陈奶奶掰着手指算了算,这个时候,根宝应该去北边看望大舅子一家去了吧,不过秋收就会赶回来了。

宋幼湘心里一咯噔,上辈子这人出事,别就是这段时间吧。

而且很有可能是这段时间直接在外地出的事,人根本就没回来,所以上辈子宋幼湘只听过这人的传说,压根没见过人。

但人如果不回来,没有接触过,宋幼湘也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跟陈奶奶说的一样好,这就让人很犯愁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