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记的厨艺仅限于把面条煮熟,于国安吃过一回,再也不想吃第二回了。
于国安在灶上忙着,高书记就跟宋幼湘谈福利票的事,问她想法怎么来的,具体打算怎么推进,能不能保证做到计划书里写的那样。
说起正事,宋幼湘表情严肃,她能把计划书交上来,每一条每一项都是仔细推敲过了的,自然都能答得上来。
不过高书记毕竟是书记,他看事情的角度比宋幼湘更深,牵扯到一些政策性的问题,宋幼湘就有些答不上来,还得靠高书记补足。
两人谈到于国安把米粉端上来,才暂停。
吃饱喝足,宋幼湘还想再说,高书记却让她先回去,明天公社开会讨论,后天让她和王臹再来公社开会。
常主任今天晚上别想睡了。于国安和宋幼湘一起把厨房收拾好,喊宋幼湘去他家里。
两人从招待所出来的时候,正好见着高书记往常主任家的方向走。
宋幼湘觉得自己会不会太急了一点,但是没办法,公社这边肯定要开会讨论,一天两天的可能还不够,她想早点把这事落实,自然是计划书一写完就给送来了。
心里默默地跟常主任说了声对不住,宋幼湘就跟于国安去于家看小侄子去了。
这一忙,宋幼湘都忙忘了于秀秀要考试的事。
什么啊,我都考完了,下下周就出成绩了。于秀秀瞪着宋幼湘,她还以为宋幼湘最近不来,一是因为忙,二是不想影响她复习呢。
结果宋幼湘完全是忘了这事!
我真的是太忙了,我以为是下周三开始呢,对不起,好秀秀。宋幼湘理亏,忙哄着于秀秀。
要是平时,于秀秀肯定要宋幼湘答应些小条件,像是跟她一起去市里百货大楼逛逛,或者是去宋幼湘家里玩两天这样的。
但考试结果没出来,于秀秀心提着,也没心思去玩,只趴在桌子上,有气无力,我本来都忘了考试的事,你一说我又担心起来了,要是考不过好丢脸啊。
像于秀秀这种考试,主要考的是医学知识,虽然是大学招生,但跟恢复高考,考文化知识不一样,宋幼湘帮不了她,都是于秀秀自己复习的。
考都考完了,尽人事听天命。宋幼湘看了于秀秀好笑,考完了再担心也没用啦,实在不行,明年再来。
明年就能恢复高考了,如果明年医专还向基层招生的话,于秀秀起码还有两次机会。
那我是不是现在就要复习起来?于秀秀对自己实在是太没信心,现在就已经琢磨起明年重考的事来。
宋幼湘哭笑不得,让她放轻松一点,不管怎么样,都先等考试结果出来再说。
说起招生的事,大队好像也要开始提工农兵推荐入学的名单了,今年大队的名额王臹争取到了两个。
还有招工和招兵,招工暂时还没有听到消息,但招兵应该已经开始宣传了。
宋幼湘回到家里,发现家里还有人坐着,正是徐文书、赵春华和胡建国他们三个。
当初他们六个一起下乡,除开江媛朝,他们五个一直走得比较近,现在徐文书和赵春华他们也都在食品厂上班。
你这也太忙了,我早上起来,有时候都能见你家屋里还有光。胡建国看到宋幼湘就感叹。
宋幼湘笑,忙完这一阵就好,你们今天怎么突然一起来了?
赵春华和胡建国对视一眼,还是胡建国开口,公社开始招兵了,我和春华有想法,但又有些犹豫。
如果没有进到食品厂工作,他们肯定会报名争取入伍,但现在在食品厂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两人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但到底还是对戎装的渴望占了些上风,不然两人也不会结伴来宋幼湘这里讨主意。
这时候,不管男女,大多都有戎装梦,对单位对军人都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在。
宋幼湘一愣,上辈子,赵春华和胡建国去报名了吗?她记得两人一直在五星大队呆着,只比她早几年回城的。
可能报名了,但没有结果。
五星大队的招兵名额,说不定也被刘德光拿去交换,中饱私囊了。
你们要是真心想去,放心大胆地去。宋幼湘是支持的,对了,你们最近都在夜校学习吧,要是征上了,也不要放弃学习,你们要在里头争取入党,努力考上军校。
过两年会打仗,这是历史的必然,宋幼湘这只小蝴蝶还没本事改变这样的大事。
宋幼湘心里其实犹豫了几秒,要不要阻止,但她还是选择了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
先不说打仗是两年后的事,就是现在,这两人也不一定说报上名就能征上,就算征上了,到时候也未必是他们去上战场。
如果最后一定要上,那也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
作者有话说:
晚安~
第二百零七章销量锐减
赵春华和胡建国听到宋幼湘的话,心立马定了大半,他们现在在厂里虽然跟同批考进来的职工岗位一样,但还是有感觉到,宋幼湘给他们的任务更重一点。
这意味着什么,两人心里都有数,宋幼湘是想培养他们。
两人一直犹豫不定,除开对安稳的工作和生活有点难以割舍外,就是害怕对不住宋幼湘的这份信任。
如果能征上,我们肯定努力,好歹是食品厂出去的,保证不给咱们厂丢脸!胡建国立马就道。
赵春华跟着点头,在下乡之前,包括下乡最开始的那一段时间,大家其实都是有些灰心的。
学习有什么用,学校不好好教书,拿到了文凭也大多是下乡种地的命运。
但从招工考试起,厂里优先考虑高中毕业生,到后来厂里公布的所有升职都需要考核,他们逐渐意识到,在这个时候,脑子里拥有的知识,是他们能一步步向上走的门槛。
放到征兵进入单位也是一样,努力学习,只要付出了肯定会有收获。
学习无用,是这个时候大部分人的想法。
但现在,别的地方的知识青年不知道,但五星大队的知识青年,大多都端正了自己的对学习态度。
甚至大部分社员,眼看着油菜花丰收,土地更肥沃,疏花后的挂果更加丰硕,大家看那些牛棚教授的目光,也逐渐变得敬畏起来。
上了年纪的就算自己不乐意去夜校上课,但对家里的小辈却严格了许多,耳提面命要求孩子们要好好学习。
以前村小学经常有缺课的情况发生,现在几乎没有了,复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毕业回乡的知识青年也在繁忙的工作和劳动之余,去夜校跟着一起学习。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说宋幼湘过于苛刻的。
城里的大工厂都没有听说加工资升职这些,都要进行考试的,就宋幼湘搞出这些西洋景出来,就是故意为难人,偏心知青的。
但食品厂是宋幼湘的一言堂,大队干部都支持她的决定,有意见的人只能憋着。
不思进取的人哪里都有,宋幼湘不可能挥着鞭子一个个去抽。
说得不好听一点,她又不是他们谁的妈,还得管他们成不成才么。
门槛设在了这里,要不要跨过去,全凭个人。
宋幼湘只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回来再晚,规定的学习任务一定要完成才睡。
周六宋幼湘在厂里呆了半天,处理了厂里积压了半个月的小事务,下午和徐思曼去了县里。
走进店里一看,宋幼湘被墙壁上挂的锦旗给唬了一下。
有责任有担当,为人民服务
宋幼湘愣了愣,昨天走的时候还没的,店里什么时候多出来个这东西。
锦旗这东西宋幼湘没少见,但一般是各单位或者医院会比较多,他们一个卖食品糕点的门市部,谁会送锦旗来?
是那孩子的爸爸一大早送来的,他们今天还在门口跟人解释了好久才走的。柜员笑着跟宋幼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