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幼湘还挺担心赵春华的情绪的,赵春华不像胡建国那么开朗外放,人比较含蓄内敛,也比较敏感。
唐桂香叹气,能没有事嘛,政审不通过的原因是因为一个面都没见过的堂叔爷,要不是政审,赵春华都不知道有这个叔爷。
但结果已经是这样了,赵春华只能无奈接受现实,好在政审结果没有影响到他在食品厂的工作,不然他就真的接受不了了。
说我呢,我能有什么事,没事。话赶着话,赵春华提着搭着布巾的菜篮子进来,我一换班就听说你回来了,就赶紧给你把东西送过来。
宋幼湘和唐桂香都望向他,什么东西?
赵春华把布揭开,昨天才到的,桂香上晚班,我就没过来,建国让他家里给咱们寄的。
好家伙,一篮子的火柴,保存得当的话,未来两年他们都可能不需要买火柴了。
胡建国家里就是火柴厂的,别的东西没有,火柴管够,之前他就经常拿火柴给他们,没办法火柴厂的福利之一,就是发火柴。
这也太多了。宋幼湘把东西接过来,看向赵春华,想了想还是安慰他,没关系,只是一次机会而已,说不定有更大的机会在后头呢。
赵春华说是没事,其实心里一直挺郁闷的,这简直就是无妄之灾。
而且这一查,他父母也受到了影响,他现在都后悔去参加什么征选了,至于机会,他已经不奢望了。
这时候成分决定命运,档案上的那一笔,他以后做什么都会被影响,哪还有什么机会。
也就是在食品厂,可能会有点机会。
现在赵春华只庆幸自己被分到了五星大队,跟宋幼湘成为了朋友,还考到了食品厂里头。
别丧气,好好表现,肯定还会有机会的。有些事,宋幼湘也没法直说。
当然,她就算说了,也没有人会信,大家只会当她在发梦。
赵春华以为她是说推荐入学的机会,也确实是有成分不太好,但因为个人表现出色,对集体有重大贡献的人被推荐入学,但他各方面都是平平,轮到谁也轮不到他。
想到这里,赵春华想起什么,支书前两天说大队有一个推荐入学的名额,幼湘,你会去吗?
他们私下里都会聊这事,聊来聊去,无论怎么看,都是宋幼湘的希望最大。
她根正苗红,政审不会有问题,要是有问题也当不上村干部,而且她在大队还做出了这么多的成绩,放眼整个公社的知青,就没一个比宋幼湘厉害的。
推荐谁他们都会不服,但宋幼湘可以。
推荐入学的事这么快就有文件了,我应该不会去。宋幼湘不打算走推荐入学的路子。
不是她看不起现在的工农兵学员,后世大家总觉得工农兵比不上恢复高考考大学的。
其实不然,除开个别人员,大部分工农兵学员都是思想积极,各方面表现好的人,他们毕业分配后的单位都不错,后来也大多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有的人在分配工作后依然积极学习,走得可比普通的大学生要远得多。
毕竟无论是哪里,都有拔尖的,也有普通的,还有一部分是拖后腿的,宋幼湘有心仕途,那她肯定是要去争取这个名额的。
这时候的工农兵学员,其实有那么点定向培养的意思。
但她这不是没有么,还是等晚一年,到时候自己考大学吧。
赵春华把宋幼湘不会去争取名额的消息带回了知青点,大家顿时都有些意动起来,他们是不是也可以争一争这个名额呢?
江媛朝对这个消息嗤之以鼻,这么难得的机会,宋幼湘会不争取,这不是逗她玩呢么,宋幼湘肯定是装的,到时候推荐入学的人肯定是宋幼湘。
推荐入学的事江媛朝是没有希望的,她现在在等家里的信,不是说好了让她招工回城的吗?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
第二百四十八章你不相信我
江家那边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信已经寄出去有一段时间了,他们前些天还派电报去催过,但到现在为止,一点音讯也没有。
要不,我去看看?江母心里十分着急。
现在就业困难,城里不知道多少人等着接班顶职,如果江媛朝在城里,她还能直接去参加厂里的招工考试。
不管怎么样,因着孩子的原因,厂里对他们家总是要照顾一二的。
但江媛朝这不是不在么,要想给她找个工作,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疼孩子的人家又不止他们一家,好不容易有空位出来,多少人捏着钱想买。
现在这个工作岗位来得不容易,不光搭了人情进去,还花了家里不少钱。
但再是花了钱的,厂里也不能一直空着岗等着你是不是?再拖下去,工作没了不说,花出去的钱也要打水漂了。
江父考虑再三,行,你请个假,过去看看也好。
他也担心是江媛朝那里出了什么事,比起工作,他更担心女儿的人身安全。
以往可没有过这么久都没有音讯的时候,就是刚下乡那阵,跟她妈赌气,但跟他还是有书信往来的。
这次时间不长,书信慢点也有可能,但拍了电报去了还没有回音,夫妻俩忍不住都有些担心。
那边江母请好假,收拾了东西准备过来看江媛朝,这边宋幼湘也腾出手来处理江媛朝的事。
我让你盯着,没让你拦着。宋幼湘看了眼许慧拿上来的信件和电报单,有些头疼。
这些江家写的信和拍的电报,完全没有拦着的必要,反正江媛朝要离开,最重要的一道手续,是大队签字盖章,没有这道章,她就算一个人偷偷回去,最后也是要遣返回来的。
留在城里当无业游民倒是可以,但她户口会一直在大队,在城里没有户口,就没有粮本吃不上供应粮,很多事都寸步难行。
许慧轻哼一声,我就是要让她急一下,反正也没晚几天,你看不看?
这时候大队干部是可以拆知青的信件检查的,时代就是这样,虽然主要针对的是成分不好的知青,但有些事也不是摆得那么清的。
以前刘德光就没少私拆知青的信件和包裹。
换成王臹后,大队就没了这个习惯,顶多就是叫成分不好的知青在大队看信,看完做个思想汇报就行,并不查阅信件的内容。
我看她的信做什么。宋幼湘摆手,她对江媛朝的私事没有兴趣。
许慧十分可惜地叹了口气,那我找人给她送过去。
宋幼湘挥挥手,让她赶紧去。
虽然不看信,但大队有工厂发来的函件,宋幼湘也知道江家那边帮着活动,江媛朝要招工回城了。
上辈子江媛朝没有招工回去,想必也没那么急切,这辈子也不必回去了。
都下了乡,没有扎根农村的决心怎么行。
宋幼湘不看别的,只看着那张需要大队盖章签意见的文件,她微微一笑,拧开了钢笔盖子。
蓝色的不同意三个字,端正地写在大队意见那一栏里,宋幼湘签上自己的大名和时间,然后拿出公章,毫不犹豫地盖下红章。
不同意是要给出理由的,宋幼湘拿过信纸,不偏不倚地将江媛朝下乡这一年的表现在信纸上陈述,包括她私下拉帮结派,排挤新知青,私下和坏分子一起偷盗知青信件,上工不积极,恶意构陷村干部等种种。
这样一个思想还需要改造的同志,大队是绝对不会放人的。
要是江媛朝老老实实的,说不定宋幼湘看到这份公函,直接就把她给送回去了,省得三天两头地看见了碍眼。
但江媛朝不肯老实,宋幼湘自然不会叫江媛朝得意,更不会手软。
宋幼湘签意见的时候,江媛朝从许慧手里拿到信,许慧,你竟然敢私下截我的信,你信不信我去公社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