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配她以身许祖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女配只想以身许祖国txt-by京墨(15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过他也看不出来,宋幼湘有能力是真的,但妇人之仁也是真的。

王建国是想在五星食品厂大展拳脚的,他看不惯但暂时能忍下这点妇人之仁。

从办公室出来后,宋幼湘没回去工作,她还没有销假,不必急着回到工作岗位。

这也是有了副厂长的好处,至少宋幼湘不必一直让自己处理十分忙碌的状态,王建国的野心和冲劲她当然看到了,宋幼湘一点也不反感,她这里可不需要来养老的人。

接下来,就重点看王建国的工作表现了。

要是只想成就自己,置厂里和职工的利益于不顾,宋幼湘是绝不会纵容的。

慢悠悠溜达到了大队部,王臹正跟写接下来的稻田追肥通知,看到宋幼湘过来,有点意外。

怎么样?跟新来的聊过了。王臹毛笔一收,一张又写好了。

他毛笔字写得很好,宋幼湘有点羡慕,她帮着把写好的一张通知揭到一边晾着。

宋幼湘点头,聊过了,总体还算不错,瑕不掩瑜。

说起来,二十不到的她点评一个三十多岁,在别的工作岗位上已经有了一定成就的中年人,是有点怪异的。

不过站在这里的人是王臹,他觉得宋幼湘说得很不错。

王建国要到食品厂工作,肯定是绕不过王臹的,王建国刚来就是王臹接待的他,这两天他们也打了不少交道,王建国晚上就住在大队部,下班都能碰到。

他这人有点轴。王臹给出自己的评论。

宋幼湘笑,那他大概是在我面前收敛了,暂时还没看出来,要说轴,我还没见过比魏闻东更轴的。

听她说到魏闻东,王臹抬眉看了她一眼。

但宋幼湘好像只是无意中提起,转头又说起了这次去省食品厂的收获。

去了那么久,研究学习了那么多的资料,天天熬到半夜,要是没点收获,多亏呀。

对五星食品厂未来的规划,宋幼湘多了点新的想法,但她大概是没有实施的机会,王建国能不能做长久还两说,万一不适应申请调走呢。

还是跟王臹说更妥当,哪怕王臹以后有升迁,也是慢慢往上,时间还长着。

听宋幼湘讲起五星食品厂以后的发展大概规划,王臹只认真地听着,他比宋幼湘更清楚地知道,宋幼湘没有办法一辈子对食品厂负责。

关于徐思曼的事,宋幼湘也跟王臹提了。

食品厂外头的地?王臹听了有些惊讶,食品厂划的那块荒地就足够大了,宋幼湘还想要外头的地。

就为了安置徐思曼几个也不至于,安置他们,完全可以由大队批块宅基地啊。

徐思曼母子五个的户口都在大队,又是大队的下乡知青,她离婚了,肯定是由大队来要给她安置妥当的。

嗯,我打算用来建宿舍楼,一楼是门市的那种。宋幼湘这个想法不是一时冒出来的,而是一直就有的。

食品厂是不需要建宿舍给职工,厂里的职工要么是本地人,要么是下乡知青,哪怕是别的大队的知青,也是在一个公社范围内。

但以后食品厂会发展,宋幼湘想把食品厂附近的经济都盘活。

再者,食品厂职工以后慢慢也会有婚嫁,要是有自己的宿舍或者房子,对厂里的忠诚度肯定会更高。

行,这事大队开个会,我再跟高书记研究一下。王臹没想那么多,食品厂那一片都是荒地,这不是什么很为难的要求。

当天晚上,徐思曼就找了宋幼湘,就想搬到陈奶奶家里去,宋幼湘没同意,让她再缓一缓。

徐思曼立场坚定,坚持要搬,哪怕宋幼湘讲,厂外会建宿舍楼,她也没同意。

再缓缓孩子都大了。

等宿舍楼建好,我们再搬回来也是一样的。徐思曼不想叫宋幼湘为难。

宋幼湘劝也劝不通,但陈奶奶家离厂里实在太远,最后折中让徐思曼一家住到了大队部。

大队部离厂里要近一点,徐思曼来回跑不用费太多功夫,这里还有闲置的屋子和厨房,正好跟暂住在了大队部的王建国成为了邻居。

王建国万万没有想到,他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只知道孩子白天会吵,不知道晚上也吵得厉害,没两天,他天天顶着个黑眼圈上班。

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让徐思曼继续住在厂里。

作者有话说:

晚安~

第三百一十七章失意

眼看着王副厂长脚步都有些发飘,还死要面子不肯先松口,宋幼湘都想替他开口,叫徐思曼住回厂里来了。

但徐思曼坚决不让宋幼湘说,怕王副厂长额外提条件要挟,宋幼湘只能先看着。

孩子的时间过得比成年人要慢许多,上学的时候盼着放寒假暑假,盼着过各种节日,年关刚过,又开始盼着下一年过年。

成年人的时间则是过得飞快,几乎是转眼之间,一年就过去了。

天气还热着,宋幼湘恍然觉得前阵子才双抢结束呢,这没多久,大队又开始进入到了秋收的准备工作当中。

看着水稻一点点变黄,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秋天。

食品厂的事,宋幼湘分了大半给王建国,市县两个门市部,和平江罐头厂的合作,都是王建国在跑。

宋幼湘就留在大队,盯着厂里的一些基建工作,还有大队的一些工作,也开始着手跟进。

怎么说,她也是大队的青年队长嘛。

当然,更多的时间,宋幼湘还是把它放在了学习上,十分发奋。

赚钱的事宋幼湘很有信心,管理食品厂对她来讲,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学习是真的叫宋幼湘有点头疼。

人生经验会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一点点刻在你的骨子里,但学习随着时间,只会越来越被淡忘。

宋幼湘离开学校不知道都多少年了,再加上她上学的时候,学校基本不教知识,她学习成绩不错,那个矮个里头拔高个,被其余完全不学习的同学给衬托出来的。

从夜校复习到现在,宋幼湘信心拾回了一些,但要跟基础扎实的老三届比,还是差了不少。

恢复高考的当年,对考生的条件最宽容,不过跟宋幼湘的影响不大,她年纪小,完全没有被限制到的地方,理论上来讲,一次不过可以考两次三次。

但第一次恢复的时候,试卷是最容易的,之后只会一次比一次难。

以她的条件,机会大概只有两次,第一次恢复和二个月后的春季高考。

如果两次都考不上,也没有必要再硬刚下去。

宋幼湘一头扎进学习里,除了工作,几乎是两眼不闻窗外事,反倒是王建国忙忙碌碌,顶着黑眼圈意气风发。

落在别人眼里,就是宋幼湘被夺权,被架空,在自暴自弃。

这个别人不是谁,就是江媛朝。

王建国的到来,江媛朝最高兴,她一直暗中等着看宋幼湘的笑话呢。

事情也如她预料的一样,宋幼湘果然无事可干,渐渐在大队部和夜校混迹,人看着都沉默了不少。

这在江媛朝眼里,是失意的表现。

我可真是太高兴了!江媛朝跟许家栋写信,把大队的情况告诉许家栋。

许家栋病退回城后,很快就去了淮市,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走通了江媛朝养父的路子,反正最后他是成功入职。

只不过职位肯定不是江父替江媛朝活动的那一个。

但不管怎么说,许家栋算是如愿以偿,回了城,当了工人,捧上了铁饭碗。

两人通信频繁,主要是江媛朝一封一封地给许家栋去信,许家栋两封里头总是要回上一封的。

不过许家栋现在忙着工作上的事,对江媛朝其实没有很多耐心,每次都是照着江媛朝的信半抄半敷衍。

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

然后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