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资源到手,主动权就到了宋幼湘的手里,到时候引进哪里的生产线,自然是宋幼湘说了算。
这就是一场博弈,看谁更心急,更稳不住而已。
这个宋幼湘,硬得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脑子怎么就那么死板呢?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她非跟大家作对是什么意思!
人家背后有人。会上还拿季市长给他们施压呢,这背靠大树,就是好乘凉啊。
现在怎么办?难得的机遇,错过可惜了。
她一个人顶住所有压力没有用,灯泡厂做主的不是她一个人,她带着灯泡厂走得远,杨满生那些人才会跟着她,但她要是阻拦灯泡厂的发展呢?
高!
宋幼湘回到厂里,一切如常,心情轻松,一点都看不出来在会议上跟领导们辩了一场。
灯泡厂该怎么样还怎么样,现在灯泡厂不需要考虑销售的问题,现在是全力钻研技术和产品最好的时候。
只要做出好的产品,订单自然会来。
如果好产品做出来,送到局里被压在仓库里,那是她这个厂长的失职,不需要厂职工们操心。
灯泡厂现在整个的氛围特别好,厂里的规章制度明确,奖惩有依,大家工作都十分积极。
像是杨满生这样一心搞技术的,在宋幼湘提供的沃土里,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带领着小组成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破。
不管是灯泡还是灯具,灯泡厂的产品品类,正式开始百花齐放。
宋幼湘负责灯泡厂的公关和协调关系,带着副手,把这些产品一一送到世人面前。
如她料想的那样,一开始局里确实想在这方面做文章,压着产品不让面世,但宋幼湘主动出击,自己找报纸报道。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人脉的重要性,这样的小新闻程杨不会来,但他介绍了人过来报道。
哪怕只是报纸上的一个小豆腐块,宋幼湘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报纸上当然不可能公然打广告,但写灯泡厂取得什么样的突破和成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魏闻东还给宋幼湘找了一些急需特殊灯设备的单位,宋幼湘也不说卖东西,就把产品寄过去,请对方试用,给她们提意见。
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找准方向,再僵硬的局面,也会有突破点。
除此之外,省里的检测评级,国家的检测评级,宋幼湘一个也不落,她还联动本省的灯泡厂互相学习,分享技术。
这个宋幼湘,猴子都没有她蹦达得欢!
但你要说不让她蹦达,领导又觉得有些可惜,报纸上报道,于他们而言,也是面上增光的一件事。
第四百四十六章准备出差
宋幼湘一张口,就是说局里支持到位,领导有方,这一手戴高帽子的技术,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学的。
各位领导都是气并快乐着。
气的是宋幼湘犹如脱缰野马,不受掌控,快乐的是宋幼湘的所作所为,虽然没按他们的预期,却带来了他们期望的结果。
不能再让她这么折腾下去了,月底灯泡厂是不是要选举了?
灯泡厂领导班子一直有空缺,宋幼湘又是派人学习,又是公开考试招工,现在终于到了选举重组的时候。
得在那之前,先把杨满生和李建明等同志的工作做通。
我看这个宋幼湘就是要搞一言堂,培植自己的党羽,说不定是下一个向国华!
老孙,这话严重了。
宋幼湘同志野心是大了一点,但心是无私的,她对灯泡厂的贡献有目共睹,季书记的信任不是没有来由的。
我看不是一般大!
老孙,咱们都是为了县里发展得更好,不要带有私人情绪工作。
忙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地快,宋幼湘歇下来一回神,马上就九月底进十月了。
她自认两辈子已经把心态修炼出来了,但真到了这时候,心里还是有一点紧张。
马上恢复高考的消息就要正式公布了。
其实这时候外面已经有了流言,只不过平江县这里过于偏僻,没有什么风声而已。
这边的知青群体,也大多是本省城市下乡插队的知青,大城市来的并不多。
不过宋幼湘外面不缺人,魏闻东不知道打哪听到风声,给她弄了乱七八糟好多书回来,早已经带着孩子返城的徐思曼也寄了大量的书籍来。
比起魏闻东的不错过不放过原则,徐思曼寄来的书就精准多了,对牛头山公社的知识青年来说,非常地有用。
别的地方宋幼湘管不着,但五星大队的夜校几乎辐射了整个牛头山公社的知青。
现在这些资料早已经送了回去,教授们敏感地察觉到什么,已经在加班加点地组织学习复习了。
对外,宋幼湘让他们说是食品厂要再次招工,培养储备干部。
灯泡厂这边,自己没有夜校,但从建厂起,就跟县里其他企业联合办了夜校,据宋幼湘所知,有职工一直在坚持学习。
尤其是上回公开考试过后,社会人员参加夜校学习的也多了不少。
虽然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次可能公开招工的考试,但宋幼湘特别想跟他们说,只要努力,所有付出都会有回报。
哪怕这份回报不是你所预期,但它总会在你预想不到的地方给你惊喜。
所有的汗水,都会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和她这份紧张的心态一起来的,还有灯泡厂逐渐陷入的困境,厂里急需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投产的事。
否则现在厂里开发出来的新产品,迟早要被老旧的生产线拖后腿。
宋幼湘一直在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局里领导接触杨满生和李建明等主管技术的主任,现在又恰好是灯泡厂转折的一个点,就算领导不接触杨满生他们,他们也会找上宋幼湘,商量差不多的问题。
到时候很多事宋幼湘还是要通过局里。
不过自己找上门的向来都不香,宋幼湘稳得住,主动权在她手里,办事才会少掣肘。
厂里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两天,宋幼湘说引进生产线的事等选举大会结束后再定章程,但局里的领导等不及啊。
宋幼湘最后还是被逼无奈,带着杨满生坐在了局里的会议室里头。
在选举之前。
杨满生直愣愣的,领导说什么,他就赞同,厂里确实需要更新设备了嘛,领导说得没错啊!
他唯一想不明白的是,明明宋厂长在厂里也是跟他这样说的,但到了局里,怎么又变得拖泥带水,犹豫不决。
这可不像宋厂长的作风。
杨满生做技术,在人情世故方面的思维简单一点,人家又不蠢,他真要动脑筋,事情哪有想不明白的。
等到局里领导引出先前提过的生产线时,宋幼湘看了杨满生一眼,杨满生一下就警惕起来,他不肯说话了。
虽然杨满生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习惯了引进旧设备研究自己的技术,但这里头有猫腻,他感觉到了,宋厂长给他的眼神,他体会着呢。
老杨,你说说,豫省灯泡厂是不是国内领航的灯泡生产企业,我们的生产技术,跟人家差了不止十年八年,引进他们的生产线,是多好的学习机会。
杨满生喉咙有些发干,今天宋厂长带人出来开会,为什么不带那些小年轻,干嘛带他呀,这种场合,他实在是有些应付不来。
不过杨满生想了想,宋厂长带他来肯定是有她的道理,他也就不琢磨了,打起精神认真听讲,老实回答问题。
要是一年前,咱们的技术肯定跟豫省有差距,但现在可不一定了。杨满生实事求是,这一年,咱们厂里从来没有断过学习,不光是豫省,京市、淮市的灯泡厂,我们都进行过交流学习。
领导叫杨满生一噎,有些说不出话来。
杨满生还不停,孙局您看,就咱们新研发的小功率蘑菇灯泡,不仅获了国家技术进步奖,豫省灯泡厂还派了人员来咱们厂学习技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