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配她以身许祖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女配只想以身许祖国txt-by京墨(221)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还知道不好意思,给我看看你的牙。宋幼湘让魏林川张嘴,魏林川想开溜,但魏棠叉着腰,堵着他回房间的路,只好老实张开嘴。

就是有点黑,突然冒出来个洞,也不疼啊

宋幼湘看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她是看不出严重的程度,但魏林川还是还想要这口牙,那肯定得去看医生了。

听到要去看医生,魏林川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甚至做出了以后少吃糖,勤刷牙的保证。

幼湘姐,明天周天不上课,我可以陪二哥去看医生。魏棠压根不理魏林川,直接跟宋幼湘商量。

宋幼湘点头,现在严志邦过来了,她就有眼色一点,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他吧。

不然她在家里,唐桂香肯定要分心照顾她,这样的话,严志邦同志就有点太可怜了,毕竟一年到头,也没几天的探亲假。

魏林川,

晚上宋幼湘睡得极好,魏棠打小就被哥哥们照顾得好,身体很好,整个人就跟个小暖炉似的,宋幼湘都想把她给揣兜里带去上班才好。

第二天在魏林川反抗无效下,宋幼湘和魏棠把他抓到了医院。

魏林川晕乎乎地看完医生出来,只记得医生办公室里的架子上,有好多又黑又丑的牙齿被装在瓶子里,用不知名的液体泡着。

医生拿着镊子在他的嘴里捣鼓,然后夹出了一条又长又肥的虫子

魏林川从梦里惊醒过来,大半夜的,他睡不着觉,想到那些丑牙,悄悄穿了衣服摸到厨房,默默地给自己刷牙。

宋幼湘把魏林川兄妹送上回大队的班车才回单位,刚进厂,就遇到满脸欣喜的杨满生。

厂长,有好事。杨满生本来出来是找李建明的,现在见着的宋幼湘,一下就把李建明抛到脑后去了,局里这次安排过来的教授和金师傅一起,帮我们解决了池炉设备最后一步的改造。

这次从京市引进回来的生产设备,原是晋省太原重型机械厂根据五十年代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制造生产的,对煤炭燃料有极高的要求。

拉回来后,他们用本地煤试烧,虽然也能烧出玻璃来,但化验室的技术员发现,本地煤炭含硫高,灰熔点偏低这些缺点。

使用过程中也发现,炉子的构造跟本地煤不适应。

要是用外省的优质煤炭,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不符合宋幼湘定下的标准,只能想办法改造。

不同于之前厂里用的煤气炉,用得久了,技术员自己也有改造的把握。

这次的改造,宋幼湘去省灯泡厂请了师傅过来,又跟局里打报告申请技术支援,并把厂内技术人员统一集中攻克难题。

改造前每天燃料耗费在十八吨左右,根据以前的记录手册,雨季时期则是在二十二三吨左右,改造后预计是十五吨,这是往高了算的。杨满生脸上红光满面。

一天节省三吨,一个季度,那就是一千多吨,再算上本地煤和外地优质煤的差价,替厂里省下了大笔的资金。

除此之外,他们还想办法延长了炉子的寿命,改造前生产周期大概是三个半月,现在则是延长到了半年。

就是有一个事。杨满生笑容突然顿住,有些纠结地道,金师傅这次出了大力,是掏了真本事来的,我看那个林教授,有点想举荐金师傅去教书的意思。

现在全国上下,不光是缺学生,缺懂知识懂技术的人才,还十分缺教授这些知识的老师。

金师傅和杨大龙原本是借调到京市这边来的,但他们最后因为宋幼湘选择留了下来。

这一年来,金师傅给厂里带出了不少人才,杨满生自己也是金师傅的徒弟。

金师傅自己是什么意思。宋幼湘觉得去教书比从早到晚泡在生产车间要好,能相对轻松一些。

杨满生很纠结,他是希望金师傅能换个轻松些的岗位的,但他又舍不得金师傅走,灯泡厂现在还离不开金师傅。

他们虽然是金师傅手把手地教,但到底比不上金师傅经验老道,信手拈来。

杨满生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不过还是得看金师傅自己的意思。

宋幼湘点头,表示会找时间跟金师傅谈一谈。

金师傅是全能型人才,灯泡厂每一道工序,他都十分精通,他一到厂里,就替灯泡厂申请安装了电容补偿器,增加了电焊机空载自停装置。

光是这两项替厂里节省的电费开支,就达近五万余元。

我这一把年纪了,也没有什么牵挂,唯一的心愿就是替国家多培养些人才。其实金师傅以前在沪市的时候,即是技术科的总科长,也是厂办专科学校的老师。

能够重新站上讲台,金师傅心里是有向往的,但是,小林的举荐我已经拒绝了。

他老了,经不起折腾了,在灯泡厂这一年,是他过得最平静安稳的一年。

金师傅不想破坏这份平静,在灯泡厂带徒弟,也同样是培养人才,跟当老师的差别不大。

宋幼湘了解了金师傅的意思,但这事不太好解决,灯泡厂没有办学资格。

虽然现在国家提倡大家走沪市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支持大工厂创办职工大学,但灯泡厂离标准还差了点。

宋幼湘是不会在一个问题上死嗑的人,她理了理灯泡厂现在的发展,要达到标准起码还差个三五年。

其实要是宋幼湘非要办校,也不是不能办,钻政策的漏洞就行,但宋幼湘觉得没有那个必要,灯泡厂现在要做的,就是专精灯泡生产和研究。

把摊子铺得太大,反而会拖累灯泡厂的发展。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不通,走另外一条就行,县里是有职校的,宋幼湘琢磨着,由灯泡厂出资,在县职校增设电汽机械专业的可行性。

这事还只是她的想法,宋幼湘没有先跟金师傅讲,怕点燃他的希望,最后没办成。

第四百九十一章许家栋重生就是对照组

季书记听到宋幼湘工作汇报,对灯泡厂出资增设相关专业的事最感兴趣。

上头传达的精神,季书记早就知道的,这是今年春天时候的事,省城几个大厂的职工大学早都办了起来。

说实话,有的花团锦簇,看着办得漂亮,其实就是应付检查,推荐入学的职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性。

但也有办得很不错的,省纺织厂的职工大学就办得很好。

宋幼湘这是给季书记提供了另一条思路,拿有限的资金做利益最大化的事,这事灯泡厂和县职校、学生、及当地教育部门几方得利。

季书记仔细看了宋幼湘的汇报材料,签了批准意见后,让秘书安排宋幼湘到省城来开会,他需要当面跟宋幼湘谈谈。

秘书出去,季书记揉了揉额角,他还是得想想办法,要把小宋拐到这条路上来。

好不容易遇着个可堪培养的大才,放过了实在是太过可惜。

宋幼湘不知道季书记还没放弃劝她走仕途的打算,接到电话后,就收拾行李,准备去省城。

正好唐桂香和严志邦准备去淮市看望江家父母,他们邀请宋幼湘同行。

宋幼湘同意跟他们一趟火车,但拒绝了去江家的邀请。

知道江父江母现在生活得挺好就好,宋幼湘觉得自己有必要跟两老保持距离。

一是避免他们触景生情,看到她就想起江媛朝,反而伤心,二是避免江媛朝又胡乱猜测发疯。

江媛朝的脑回路,宋幼湘是从来都想不透的,也懒得去想。

宋幼湘跟唐桂香夫妻在淮市火车站分开,因为火车在淮市停靠时间长,宋幼湘送他们出了站,自己在月台多停留了一会。

同志,有下过霜的桔子,特别甜,要不要?宋幼湘走动的时候,有个少年走到她的身边。

宋幼湘眼睛一亮,不过先抬手看了眼时间。

少年明显是常在月台做小买卖的,放心,时间绝对够。

宋幼湘便跟着他走,桔子在月台隐蔽处,一个老婆婆和一个半大小女孩子正守着大半筐桔子在卖。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