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半年后他还要继续参加高考。
没道理这辈子宋幼湘能莫名其妙地逆天改命,他这个知道未来命运的人都不行。
至于宋幼湘考上大学的事,江媛朝应该能够替他弄明白。
许家栋想着,努力平复着心底的焦虑,晚上他还约了大佬一起喝酒,得赶紧准备起来。
宋幼湘走的那天早上,于父于母早早地到了五星大队。
干爸干妈,你们这是干嘛呀。宋幼湘看着于父自行车后驮着的大包小包,眼睛微红。
于父把东西往下拎,魏闻东忙上前去搭把手。
这里头有于母请人新打的棉被,有于母和于大嫂一起炒的各种坛子菜,还有好几双手工布鞋,都是于母亲手做的。
在学校里好好学,缺什么了就给家里写信,知道吗?于母拍了拍宋幼湘的手,往宋幼湘手里塞了一卷扎好的钱票。
光是这些东西就情意深重了,宋幼湘哪里还肯拿钱。
拿着,穷家富路,学校是会发生活费,但那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在外头干点什么不要花钱呀。于母强硬地把钱塞到宋幼湘手心里。
宋幼湘还想拒绝,于母一句话就堵了她,过年的时候你给我和你干爸塞钱,买这买那的时候,我们可从没推拒过。
感情都是相互的,宋幼湘时时记挂着他们,他们也心疼她小小年纪什么都要一个人扛。
好好照顾她。于父对魏闻东道。
于父话不多,也没多交待宋幼湘,只重重地拍了拍魏闻东的肩膀。
没多一会,王臹和高书记也结伴过来送她。
好在他们没有大包小包的过来,宋幼湘悄悄松了一口气。
好好读书,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高书记送了本写了寄语的书。
王臹瞅了宋幼湘一眼,寒暑假没地方去,就回来,这小破屋给你留着。
宋幼湘。
本来挺伤感的情绪,一下子就破功了,宋幼湘忍不住噗哧一声笑出来。
笑着笑着,眼睛还是红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有早一点晚安~
第五百二十九章糊涂人
送走宋幼湘,王臹和高书记回了大队部。
两人也没进屋坐,就站在屋檐下,看着灰蒙蒙天空下,农闲时节空旷寂寥的田野。
这些年轻人一走,大队好像都没有以往有活力了,静悄悄的,心里都有些空落。王臹掏出香烟来,给高书记递了一根。
高书记接过来,没敢抽,闻了一下,别在了耳边上。
王臹见他这作态,忍不住笑她,怎么着,小戴不让你抽烟?她不像是会管人的性格呀。
因为高书记帮着介绍工作,又在女儿的治病的事情上帮了很多忙,戴春兰对高书记心里十分感激。
嫡亲的家人都能视而不见,高书记对她们母女有大恩。
结草衔环,做牛做马都不为过,戴春兰一直想着要怎么回报一二。
正好听到雇主,也是高书记的老师杨教授念叨了几回,说高书记不会照顾自己生活,连双合脚的布鞋都没有。
戴春兰是个实诚性格,也没多想,杨教授为什么要跟她念叨这事,自己趁着高书记看老师的时候悄悄描了鞋样子。
打这以后高书记逢年节都能收到戴春兰亲手做的布鞋。
老师做媒,高书记对戴春兰也有好感,两人顺理成章地就把日子过到了一处。
两人都是务实的人,结婚一切从简。
办了结婚证,给戴春兰母女迁了户口,通知了一下身边的亲朋办了个特别简单的仪式,就算是成了个家。
不是,宝妮盯着紧着呢,小丫头鼻子灵得很。高书记笑得一脸满足。
想起什么,高书记从兜里掏出一块糖抛给王臹,喏,宝妮知道我来,让我给她舅舅带的。
王臹笑眯眯地接过粮装兜里,仪式上,戴春兰的娘家人就是王臹。
也只有他这一个娘家人。
也是结了婚后,戴春兰才知道,高书记给宝妮凑的医药费,有一半是王臹掏的。
年少的情谊是真,但这情谊随着时间,已经变成了亲情。
你年后调到县里,也不必小戴两头跑着照顾你了。王臹笑着道。
戴春兰虽然跟高书记结了婚,但还是在杨教授家里照顾两位老人,她最难的时候,是杨教授留下了她,两位老人都习惯了她的照顾,她也不放心交给别人。
就只能委屈高书记,得空往县城跑了。
不过公社也就是年后几天能得闲,大多数时候还是戴春兰两头跑的时候多。
高书记点头,组织上早就有意把他往县里调了,但公社的工作都才起了个头,高书记不放心,就多留了一年。
以前一个人过着不觉得,现在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这次一家人能团圆,高书记也很高兴。
你就真不打算挪动地方?高书记看向王臹。
王臹个人能力绝对不差,外人只看得到宋幼湘大放光彩,忽略了王臹替她抗了多少压力,从帮辅助了多少。
宋幼湘被调去了灯泡后,王臹也不是咸不淡地当着他的支书,但这一年,五星大队和食品厂,依然发展迅速。
这份能耐,光是能守成可不行。
宋幼湘把架子搭出来,大方向不错,但遇到问题,总不能还要宋幼湘来把控,怎么解决怎么处理,怎么利益最大化,王臹功不可没。
就像几年前一样,高书记再次劝起了王臹。
不了,能守好这一方,就已经可以了。王臹摆了摆手。
高书记见他态度依然坚决,在心里悄悄叹了一口气,没有再劝。
叹了口气的同时,高书记心里也感激,还好有魏闻东和宋幼湘他们这几个孩子,能聊以慰籍王臹死寂的心。
到暑假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我看你这里也安静不了多久。高书记不再提那些事。
王臹一乐,也是,难得清静。
两人也不想那些有的没的了,下午公社有个会议,王臹干脆跟高书记一起去公社,正好在食堂蹭个饭。
去公社的路上,他们还遇到了从公社回来的江媛朝。
高书记现在对江媛朝也有点印象了,回头看了一眼,问旁边骑自行车的王臹,这个是不是小宋的那个姐姐?一母同胞,差别还挺大的。
是个糊涂人。王臹头也不回地点评。
亲姐妹,都是不被家里重视的孩子,就算打小不生活在一起,怎么着也该有点同病相怜的情谊在里头。
以前不知道就算了,现在瞅着知道了,却不肯正视现实。
王臹看不上江媛朝,对这个人更是半点不放在心上,江媛朝老老实实上工还好,要是不老实,王臹可不会手软。
去往京市的火车上,魏闻东把宋幼湘照顾得妥妥帖帖。
这一趟坐火车,很直观地能感觉得和以前不同,大概是年轻人比较多,更多了几分向上的朝气。
宋幼湘坐的硬卧车厢里,好些从南边返京的知青。
这些人已经看不出多少城里青年的模样,他们脸上有了风霜,双手变得粗糙,骨节也明显变大很多。
但此时此刻,他们脸上的笑容格外生动。
从上车起,打听到宋幼湘是考上华大的学生,大家对宋幼湘爆发了巨大的,没有办法的热情。
宋幼湘身边就没空过人,大家围拢在一起,打听宋幼湘的考试经验,用过的复习资料。
还一起聊各自的一些经历,讨论现在报纸上的一些时事新闻。
十年的光阴,并没有叫他们完全磨灭掉心里的热情。
高考的恢复犹如火油滴进了燃有星火的柴火堆里,瞬间燎燃,这样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足以席卷一切。
宋幼湘是很乐意跟他们坐在一起探讨的,后面因为一整天都在说话,嗓子都有些哑。
喝点水休息一下。到了夜里,大家才回自己的座位或床位,宋幼湘也才有时间休息。
这一整天,都是魏闻东在照顾宋幼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