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样的方式接近讨好?
魏林川觉得有些不太对劲,慢慢品过味来,气道,他怎么跟个男狐狸精似的!
他就觉得这个周定坤不对劲,现在看,果然是这样。
刚刚他就打轻了!
被拉开的时候,应该再补上几脚的,气死他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还有没有基本的道德观了!
这种人可不分男女,你以后到了湘闻,这样的人都会冒出来,而且还只多不少。宋幼湘把湿透的书本资料摊在窗台上。
遇到这种人,不要冲动,仔细甄别,尤其不能被吹捧几句,就飘起来,去伤害身边的人。
魏林川当即拍胸口,他怎么会那么傻,我绝不会再被骗。
年轻人,话不要说得这么满,随时提高警惕,才是正确的做法。宋幼湘笑着道。
魏林川不服气,让宋幼湘只管拭目以待。
他肯定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借着周定坤的事,宋幼湘好好给魏林川上了一课,但让周定坤继续在身边绕,宋幼湘也烦。
第二天上班,宋幼湘便同长城重工的领导人取得了联系。
到了他们这们位置,有些话不必说得太明白,甚至宋幼湘在电话里还肯定了周定坤的能力。
但没几天,周定坤便被调了回去,负责驻京工作的换成了另外的同志。
新到的同志交流起来就正常多了。
就这么放他走了,不是太便宜他了?魏林川最近都跑来接宋幼湘的上下班。
他快要去江省了,想跟着宋幼湘身边多学一点。
宋幼湘也愿意跟他多说一些,你觉得怎么处理才不算便宜,那如果他的行为是单位领导授意,我不是那把他们单位都弄停工才行?
诸如周定坤这类人,气人就气人在,你拿不出实质的证据对他们怎么样。
他们非但没有造成实质的伤害,反倒更多是以受害人之姿出现。
宋幼湘这招釜底抽薪,对别的目地的周定坤来说,已经算是致命打击了,除非宋幼湘愿意花功夫,挖坑设计周定坤,否则做不了多余的。
至于专门给周定坤挖坑,宋幼湘还没这闲功夫。
?魏林川。
莫名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这还能是单位领导授意的?
但他就是没转过弯来,虽然他自己是没遇着过这些事,但电视里没少演这种,他又不是没看见过没听说过。
绕过弯来,魏林川忍不住有些咋舌,难怪人都想有权有势。
有了权势,真的就什么都来了。
宋幼湘没有说得太多,说一千道一万,任何事还得自己经历了,才能有体会。
说明白点,就是刀子割在自己身上,才知道疼。
魏林川这回算是学习到了,但他这回仔细去观察身边的人,才发现哪怕是学校这样单纯的环境,也有类似周定坤那样的人在。
他自己倒没什么,学习和生活都很单纯,日常也是跟室友在一起,但关系好的朋友身边,就有这样的情况。
在明明有外院女朋友的情况下,还跟社团内的女同学走得很近,接受别人的殷勤。
我知道啊,但有什么关系,她不过是想讨好我罢了。面对魏林川的提醒,朋友理所应当地道。
魏林川内心大受震撼,当即在心里和这位朋友划清了界限。
他没法要别人按他的想法去做事,但有这种思想的人,绝对不是可以深交的人,哪怕对方对他们这些兄弟其实很好。
宋幼湘知道这事后,没有说什么。
这世界固然不是非黑即白,但在某些方面,非黑即白也没有什么不好。
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朋友也不会无路可走。
越是对朋友对自己有高要求的人,真到了需要朋友的时候,说不定路反而更多更宽。
第一千零一十章别伤了和气
宿舍重新刷墙维修弄了半个来月,修好后宋幼湘某天过来午休,才注意到门口放着的大麻袋。
你朋友送来的,说是信吧,放了有几天了,我让我家阿远跟你说了,那兔崽子忘啦?邻居大妈问宋幼湘。
宋幼湘这才想起来,前天在食堂,楼下同事说家里来了信什么的,因为当天正好有信到办公室,她也就没多想。
说了的,是我忘了。宋幼忙道,说着边把信拖回家里。
袋子拆好信就掉了下来,基本都是感谢信,知青互助办那边送过来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
宋幼湘拆了最上头的看,看着看着便看了进去。
这些信有知青写的,也有知青的孩子写的,互助会在暑假的时候启动了助学贷款的渠道,支助一些家庭实际困难的知青为子女申请学费贷款。
看着他们生活一点点变好,看着字里行间的感恩,宋幼湘心情非常愉悦。
周末宋幼湘去到互助会在京市的办公室,才发现拉到她那里的感谢信只是一小部分。
这里信件还多着呢,除了感谢,也有不少处在迷茫中的知青写来倾诉的信件,宋幼湘看了两封,觉得挨个写信回去,效率太低了。
不如办个电台吧。这时候正是电台流行的时候,还得流行二十来年呢。
正好互助会现在开销渐大,得想办法开源。
办电台搞节目接广告,自立更生做事情,比指望脱贫的知青回馈要强。
这个提议一出,立马就得到了响应。
互助会之前就被民政部门注意到了,早就有了官方的支持,助学贷款也是因为有民政的拨款,才能这么快推行的。
都是行动力强的人,再加上现在各行各业都活跃着知青的身影,找人拉关系也不是多难的事。
专业设备也不是问题,宋幼湘跟京市广播器材厂的领导关系一直不错,设备不用太好,库存能用的旧设备都行。
节目当然是以知青为主题,,考虑市场需要,面向所有老百姓来策划。
很快整套班子就拉了起来。
班子拉起来,宋幼湘每天下班去给节目组的人培训,教他们怎么去拉赞助。
怎么圈定广告客户,怎么去谈合作都是有技巧的,如果不是宋幼湘身份的原因,她可能就亲自上阵了。
不光宋幼湘不能出面,互助会里有一定影响力的知青都不能出面,他们出面就是作弊了。
弊不能作,广告得打,不仅在知青专栏打,别的版面也要打上。
电台正式开播那天,不知道多少知青看过报纸,调频到那个位置等着,他们大多数是知青,以及和知青相关的人。
而随着广播的播出,高质量的电台节目开始吸引知青以外的群体,报纸上为电台征稿的启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广告赞助的价格,也渐渐由低到高,最后到同时段需要竞争投标的情况。
除了针对知青子女学习的贷款,逐步开展到医疗等方面。
当然,这都是后事了。
开播当天,宋幼湘在办公室准时调频到知青电台,随着音乐声响起,有些紧张的主持人声音响了起来。
一个节目听下来,宋幼湘嘴角翘了起来。
她负责出主意,及部分力所能及的支持工作,但具体的节目创作她是不参加的,不过细听下来,完全可以听出大家的用心。
好听归好听,建议也是要提的,宋幼湘自己没时间听广播,但可以找到爱听广播的那一拨人提出建议。
魏妈就是首批试听的播众。
有事情做,又能帮到宋幼湘的忙,魏妈特别积极,还在参与的过程中,交到了不少同年龄段的朋友,而不是局限在附近的胡同里。
劝妈劝了几年,让她去附近的老年活动中心走走,她都不去。说起这事,魏林川就郁闷。
之前师母还在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去学校的活动中心,要带上魏妈一起,魏妈死活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