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之外聚了许多人,有年轻如傅珏一般的,也有看起来已经早就过而立之年,仍旧在锲而不舍赴考的。外地来的考生最多带个书童小厮,但京城本地的,大都有家人来送考,周遭满是马车。
“该带的东西都已经带上了,昨夜也清点过好几遍了,就不用担心了。”傅珏并不见紧张,反过来安慰颜氏道,“我又不是那种临时抱佛脚的草包,您安心在家等着就是……”
话说了一半,他见着领着小厮前来的岑灵均,连忙招了招手,准备一道过去排队。
傅瑶今日特地穿了身红裙,笑盈盈地对他两人道:“祝诸事顺遂,旗开得胜。”
岑灵均也笑了:“多谢,一定。”
傅瑶目送着他二人去排队,等待搜查进场,并没急着离开,陪着颜氏多看了会儿。
会试三年一次,对读书人来说是大事,有像傅珏与岑灵均这样淡然处之的,也有慌得不行的。傅瑶见着个书生从自己身边经过,口中念念有词,像是在背准备的文章,结果背着背着又开始念佛,强忍着才没笑出声来。
这还算是好的,更有甚者,还有在那里排队等待搜查的时候,就直接昏厥过去的。
等见着兄长进场之后,傅瑶便劝着颜氏回去了。
她的确并不怎么担心,岑灵均自是不必说,二哥也是真才实学,过个会试应当还是不难的。
三场考完之后,傅珏只说是让家中放心,便随着岑灵均一道探讨学问,准备殿试去了。
他是胸有成竹,颜氏也没多问或是打扰他,暗自紧张着,傅瑶看在眼里,干脆就继续抄经书来打发时间。半月后出了杏榜,傅珏果然名列前茅。
颜氏先是松了口气,高兴了一番,又问起岑灵均的名次来,这才知道他竟然是头一名,夺了会元。
满京城的文人都在盯着这会试,看了榜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岑灵均的声名也更响亮了些。毕竟诗词做得好是一回事,能夺会元,则是另一回事,而他两者兼备。
岑灵均当初乡试是解元,如今会试有得了会元,有人甚至开始猜测,在几日后的殿试中他是否还能拔得头筹,来一个难得一见的连中三元?
殿试的主考官是吏部的赵尚书,拟定了几个题之后,送到了萧铎这里,请他下决断。
萧铎原本在与谢迟议事,便顺道让他也看了,又向赵尚书问起这一届的考生来。
要答这个,自然是绕不过岑灵均这个会元的。
赵尚书先前就听过他的名声,会试之后,也曾要了他的考卷来看,颇为欣赏,便在萧铎面前提了一提,夸了几句。
谢迟面无表情地听着,并没多言。
萧铎选定了试题之后,便交由赵尚书去全权办理了,殿试那日露了个面坐了会儿,但并未久留,一直等到吏部先将卷子都批改完送过来之后,方才认真来看。
“朕的学问稀疏平常,太傅也来一并看看吧。”萧铎一句话将谢迟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