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是一篇正经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26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天灾、政治动向、体育盛事之类的。

——不然的话……你能让我永生吗?

孔明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科学家。在测试玩家说出“这是一个游戏,你们其实只是一段属于的数据”后,科学家要求玩家解答几道数学和物理界的难题。比如哥赫巴德猜想,比如反物质。

测试玩家没有给科学家反物质,但告诉了他哥赫巴德猜想的答案。

科学家转头就把这个答案写成论文发表了。

测试玩家目瞪口呆。

另一个是个政治家。他也得到了“世界只是一个游戏,这一切都是历史,早就发生过了”。

政治家要求测试玩家说出未来两党的首脑是谁,特别是他们这一党的。

测试玩家说了以后,政治家竟然陷害了这个本党未来的首脑,并根据玩家说的“历史”,自己登上了总统的宝座,并统治本党直到他因病去世。

“所以,其实玩家跟虚拟人物相比未必就占有绝对的优势。”孔明说。

早在游戏测试之初他们就发现了,电脑的逻辑运算能力本来就远胜于人类,如果玩家本身能力不足,那他们在游戏中对上厉害的虚拟角色只会吃亏。

甚至他还觉得就算是历史中的本人,都可能未必有他制作出的虚拟人厉害。因为虚拟人是不会出错的,它不会心软,不会误判,只会根据逻辑得出最优秀的解答。

楚楚突然觉得……她小看了自己的同胞。

第99章得罪谁都别得罪程序员

“如果你们未来人和虚拟人在一个游戏里,谁赢谁输呢?”楚楚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这个,孔明当初也是做过统计的,关于玩家找上虚拟角色后的“输赢”。

SD公司把这一项当成一个反馈,用来判断玩家进入游戏后的“满意度”。玩家在游戏里到底是得到了更多的满足感,还是挫败感呢?

直白点说,就是游戏会不会太难了呢?

如果游戏太难,就需要调低难度。

“输赢不能这么简单的界定。但我可以告诉你,虚拟角色赢得更多。”他笑着回答。

统计结果让公司很不满。

测试玩家都是公司通过测试公司专门挑选出来的。测试的玩家有二十万人,代表着广大游戏玩家中最具典型性的那部分人。

测试行为是完全免费的,玩家们只需要在测试前签一个合同就可以了,他们在测试结束后不能在任何地方讲述关于游戏的事。

由于星际时代以来,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兴起让很多人都更偏向于兴趣教育。在测试玩家中几乎98%的人对二十世纪以后的地球历史一无所知,所以在游戏中他们的系统界面是有提示的。从玩家降落起,对降落地的国家、人物都会有一个非常详尽的介绍,以便玩家进行游戏。

然后就发生了大多数玩家就冲着在历史中留下姓名的著名人物去了,包括各国政要,各界知名人士等等。

就像那个科学家还有那个政客。

这样的情况多不胜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