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虎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229 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老家那里不是增加了近万抽丁吗?还有蒙古也增加了几千骑兵,正好用来防守正面,英亲王可以再次出战。”

“周虎臣军火器犀利,我军骑兵都应对的非常困难,这些新丁用来对付周虎臣等于送死啊!”

多尔衮很发愁,那些抽丁实际上都是老弱,黑山白水之间的精壮的男丁其实已经被抽空,除了比较放心,这些新丁和那些新附汉军的作战力其实没区别。至于蒙古骑兵,除了科尔泌蒙古的两千骑可以用一下,其余那些蒙古骑兵其实就是牧民,骑在马上摇旗呐喊还行,对上周虎臣的骑兵等于白给。多尔衮始终不明白大明怎么突然间冒出了周遇吉父子这样的人和军队,以前的周遇吉虽然有作战凶猛的美誉,但绝没有如此强悍,兵力与火器更没有这样雄厚而犀利的让人绝望。现在的周遇吉不但依旧勇猛,而且还有了周虎臣这么一个变态儿子。说白了,雄厚的兵力加上火器,周家父子成为大清的桎梏,这父子就像无法逾越的一个高山,多尔衮已经隐隐的感觉到自己距离彻底失败已经不远了。

济尔哈朗有同样的感觉,可不出兵作战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这个季节失去,一旦周虎臣等到机会主动发动进攻将是致命性的,分崩瓦解、彻底失败、撤离燕京好像为期不远了。

“那就让十二哥暗中做做准备,一定要瞒着那些汉军,现在的局势有些不稳,那些人一定要防着些,还是自己人比较放心!”

多尔衮有些无奈,周虎臣的舆论造势做的太好了,条件丰厚的让人无法拒绝,除了老汉军,那些新附军队已经出现了波动迹象。建州的崛起除了依靠残暴的强力控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这些投靠过来的汉人来维持,人口基数决定了建州人无法靠自己统治象大明这样庞大的一个国家。无论是汉人的奴隶、士兵还有官吏对大清国很重要,周虎臣无疑在给大清火上浇油,失去这些汉人的相助,大清能维持几天?

清军入关后,以明末战乱造成大批无主土地为由,强行将京畿土地无偿分给八旗王公贵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离失所,社会更加动荡。民心本就不稳,加上周虎臣的推波助澜,大清国显露出了举步维艰。

清朝定都燕京,大批满族官民随同迁入关内,分布在燕京及京畿地区。为了解决他们的生计,多尔衮下令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燕京内城(又叫北城)的几十万汉民强迫迁往外城(南城),腾空内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汉人搬迁时虽然给一点搬家费,但根本不够买房或盖房。许多汉民倾家荡产,或流离失所。另一件事,是在京畿地区跑马占地。清廷派出官员,骑在马上,拉开户部发给的绳索,纵马圈占百姓良田,俗称“跑马占地”。名义上是圈占无主荒田,分给王公贵族和八旗官兵,实际上是把农民的大量土地无偿占有了。

屠杀和残暴只是为了为了震慑汉人,笼络等于利用汉人为自己提供各种所需,就是为了稳固统治。可现在,因为周虎臣的原因,因为自身的原因,汉人更不可靠,人员的缺乏和种族问题彻底暴露出来。

“我去河间府配合博和讬与陈锦牵制周虎臣部,让科尔泌的骑兵随行,让鳌拜与李率泰去保定配合英亲王去进攻何腾蛟,带上吴三桂,这样如何?”济尔哈朗也正当壮年,向来稳重,这建议很中肯。

这种安排无疑很稳妥,博和讬是阿巴泰的儿子,陈锦是汉军八旗最忠心骁勇的将领,两人能攻善战、头脑清醒、卓有才干,很有作战经验。而鳌拜是有名的“满洲第一勇士”,军功赫赫,也是一个敢打敢拼的有名将领。李率泰则是明军第一个投降建州人的高级将领李永芳的儿子,还是是阿巴泰的外甥。至于吴三桂,这个时候不能和周虎臣再有接触,很危险,所以必须放在保定一线。

“还有朝鲜的几千士兵也去进攻保定,让那些新丁也去保定,还是要练一练,留些精兵在霸州一线防着周虎臣,就这样吧。”多尔衮点头表示同意,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安排,作为多年的属国军队,这些朝鲜军同样不能让人放心,而那些新丁对付何腾蛟的流寇军队也正合适。现在最强大敌人还是周虎臣,这个崛起的大明将星诡计多端,实在是大清国的心腹大患,不得不防。

局势有些不好,为了保密,两位大清国的辅政王把细则重新梳理了一下作战事宜,这件事算是定了下来。

简单准备后,济尔哈朗带领一部分军队和科尔泌的蒙古骑兵起身了。

一股寒潮袭来,大风起,呼啸的寒风带着呼啸声给人以刀削的感觉。降温了,寒风刺骨,烈烈寒风像针一样穿透心灵,寒冷加上战争让路上的行人已经绝迹了,飞鸟,走兽,消失的无影踪。

雪花飘飘,今冬第一场雪落下,不久,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毯子覆盖在大地之上。寒冷的银光透着隆冬的讯息,大地冷得在颤抖,河水冻得僵硬了,空气也似乎要凝固起来。就在这样的气候中,济尔哈朗迎着雪花来到霸州。

保定府的紫荆关。

现在的紫荆关实际上还是属于清军的控制,一大早,一支几百人的骑兵队伍出紫荆关,随后,疯狂的奔向京师方向。

第297章宁武惊变

宁武关。

姜壤、姜让和姜瑄三兄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薄薄的雾气中,以姜壤进为首的前明军决定了一次亡命的搏杀。尽管驻守在宁武关的清军有准备,一直在防着姜壤等人,但清军在宁武关的兵力还是太过薄弱,而姜壤这些人已经没有了选择,清军的不信任和兵力缺乏,周虎臣的强大兵锋成为了姜氏兄弟反叛的导火索。

“已经派人通知了王总兵,卯时准时行动。”说话是老三姜瑄。

“军中的沙子已经被盯住了,准备吧!”

姜壤的口气带着无奈,因为所有家眷都在京师,这等于抛弃了家人,可姜氏兄弟没办法,这是唯一的机会。王德用暂时攻不下宁武关,可姜壤知道周虎臣那些巨型火炮的厉害,当周虎臣的大炮运上来,宁武关的城墙根本形同虚设。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还要背负千万年的骂名,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遗臭万年,抛妻舍子在所难免。

山间的气候异常阴冷,在黑暗中,一支队伍贴着城墙摸向了城头的马道。

第229章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