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卷江山作者:客行长安
第48章
更何况谢长史发起火来一身杀伐之气掩都掩不住,谁轻易能去触那个霉头?
谢清终于等回了辛绾。在得知赵俨祗的答复后,谢清眉开眼笑。他叫辛绾去休息,而自己则继续磨磨蹭蹭地去查那桩贪污案了。
作者有话要说:
23333怀芳你肿么这么病娇~~
ps大人一词是称呼自己长辈的~
第55章52
平原郡官吏人人自危的情形一直持续到赵俨祗派来的人回到平原来向谢清复命。谢清翻着厚厚的一卷缣帛,愈发面沉似水。
这上面写的东西比谢清猜想的还要不堪。平原郡紧邻济北国,早先济北厉王飞扬拨扈,二者边境上起些冲突,平原郡守也只好忍气吞声。
原先谢清在饥民中听见的种种流言,简直就像是有心人依照真相演绎出来的。
“济北厉王家人作孽”,谢清原本以为是赵世昌的家臣甚至是家奴做了些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事,百姓敢怒不敢言,这才口口相传,把天灾安到他身上。结果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平原连年水患,完完全全是人为。
原本平原县上游有块地,是块上等的良田,沃野千里,肥美非常。那块地原本是平原侯的,后来平原侯获罪国除,平原侯国为平原县,那块地不知怎么就从平原划了出去。而出于某些原因,那块地也始终没有迁入新的农户,就这么一直空了好几年。
后来先帝封五子赵世昌为济北王,不知怎么就被赵世昌知道了有这么一块地。当年的济北王来看过好几次,一来二去便把这块地占了。
诸侯王在国土以外的地方占块良田,是可以告到天子面前的。只不过没多少人会惹这个麻烦罢了。左右那地也不算平原的,当年的郡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么一来却出了大麻烦。那块地就临着黄河,还是颇不太平的一段,时不时就被淹上一回。空着的时候不要紧,可种了东西以后再被淹,那损失可就大了。
这下赵世昌总算是知道那么好的一块地为什么会没人要了。
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赵世昌做了一个相当损阴德的决定。
占下那块地的第二年,济北王赵世昌发济北之兵去“治理”黄河。治理的方式是给黄河硬生生改了个道,避开了他的那块地。可这样一来,河水便泄到下游去了。于是便有了平原县的连年水患。
谢清看到这里时,气得连手都抖了起来。辛绾见状忙去给他端蜜水——每当谢清生气的时候,赵俨祗都会给他喂上一盏他喜欢的蜜水,一般来说谢清喝完也就气消了。
虞长青接过那一卷东西翻了翻,冷笑了一声,道:“这些事情早年是有传言的,后来最早传出这事的那几个人莫名其妙就不见了,这才消停了下来。”
所以辛绾端着水回来的时候,发现谢清气得更厉害了。
谢清喝水的时候不知怎么就想到了赵俨祗,心里便莫名其妙平静了许多,情绪也没那么坏了。稍微平复了心情的谢清继续往下看,神色变得凝重了起来。
那块地在济北厉王谋反不成事败自杀、济北国被分成五块分封于赵世昌五子后,依然没有回到平原郡治下;而黄河被人为改道的事情,竟也一直没人敢上报天子,以至于水患愈演愈烈,连平原周边的县都开始不安定起来。
这是个疑点,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调查此事的死士便在下面隐晦地写了几条线索。看完后谢清觉得,这事情似乎隐隐是指向周家家主,城阳侯周济川的。
比如当年有许多人见到过赵世昌曾经陪着一个年纪不小的长者来看过这块地。那老人虽然身份不明,但从赵世昌毕恭毕敬的态度来看,可疑的人实在有限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