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欢坚定地说:“朕选你当右相,子正为左相,原因很简单——他不如你。”
倘若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能力都能以数值化的话,毫无疑问,除了沈
<p class="text-danger text-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div class="kongwen"></div><div class="readmiddle"></div>
明欢这个外来者,南怀瑾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只不过南怀瑾还没来得及为这话中的信任与认可产生情绪起伏,就听到沈明欢不解地问:“不过子正最近到哪去了?朕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他了。”
南怀瑾:“……”
南怀瑾低下头。
沈明欢狐疑地看着他,语气威胁:“怀瑾,你最好不要瞒着朕。”
南怀瑾怂了,小声道:“他去缙国了。”
沈明欢:“???”
南怀瑾试图狡辩:“如今陛下统一的阻力只剩下缙国,缙燕联军听起来可怕,但其中可看做三股势力——缙、燕,还有以周和为首的投靠贵族的山匪,他们人数虽多,却不是铁板一块,只要计谋得当,便能使他们内部分裂。”
南怀瑾努力把最后的话说完:“子正他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沈明欢:“呵。”
第160章送君扶摇上青云(28)
此时已经被缙国大将军奉为座上宾的谢知非打了两个喷嚏。
受乱世影响,时人已经充分见识到了士人翻云覆雨的本事,武将不论心里这么想,起码表面上对文人还是很尊重的。
谁不想军队里有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军师呢?
将军连忙关切地问:“谢先生,你没事吧?”
谢知非摇了摇头,含笑道:“大抵是有人在念叨我吧。”
应该是南怀瑾没瞒住,还是被公子发现了。
哦对,现在该称陛下了,希望陛下不要太生气,他的身子可气不得。
谢知非知道即使他不来,最后的胜利也必将属于他们,可是那要太久了。
他问过何太医,何太医虽没直说,他也能看出来陛下的身体或许真的撑不了多久——他势必得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陛下打下一片浩瀚疆土。
论民生,他不如周衍;论吏治,他不如南怀瑾。可这件事只有他最适合,谢知非谦虚地想,谁让他什么都会一点呢?
将军礼貌性地关心了一句,之后就进入到了正题,“谢先生,漠城失守了。”
谢知非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水,平静地问:“为何?”
“在下预测宇文军会从西北方向而来,错了吗?”
将军不由自主坐得乖巧了些,他嗫嚅道:“没有。”
“在下说漠城易守难攻,宇文山必定会阻断粮草运送路线,对城池采用围困战略,错了吗?”
将军轻咳一声,脸色微红:“没有。”
谢知非轻笑,“那在下倒是奇怪了,在下请将军以逸待劳,于运粮军必经之路上埋伏,先歼其先锋部队,再顺势绕到后方,不仅漠城之危可解,还能逼得宇文大军将阵线退后……在下实在不知,漠城是如何失守的。”
将军多了几分急躁:“我也不知,负责埋伏的是那群山匪,都是废物,如此充足的准备,敌在明我在暗,竟然还能战败。先生,他们逃回来的人还好意思说是宇文军准备充分,非但不疲累,相反还严阵以待。”
谢知非沉吟片刻:“山匪当初能在缙国引起如此大动乱,必不是无能之人。如此一来,事情就很清楚了,将军,要么是山匪另有异心故而未曾尽力,要么是有人泄露军中部署,让宇文军早有防备。”
燕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