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直听得如坠入五里雾中!将信将疑,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88
王远知也不再说什么玄乎的话,只伸出右手食指,遥指远方的的洛阳城,以充满悲国伤时的语调道:“自魏晋南北朝以还,洛阳屡成兵家争战之地,多次被毁倾颓,累得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填沟壑。除此之外,殿下可知我们尚损失了什么呢?”
李世民听他突然转移话题,当下并没有回答,只对这方外高人拱手道:“还请真人赐教。”
王远知淡然道:“洛阳之称,始见于战国文献〈战国策〉,内有‘苏秦过洛阳’之语。自此屡被选为郡城,为我国文化经济的中心,北魏时只是佛寺便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
李世民隐隐约约有些明白他要表述的意思,不住的点头。
王远知续道:“洛阳向为我国文化荟萃之处,只藏书便达七千车之多。且人杰地灵,历代名家辈出,蔡伦于此试制‘蔡侯纸’;张衡创制‘浑天仪’、‘候风仪’和‘地动仪’;马钧发明‘指南车’;王充作〈论衡〉;班固兄妹着〈汉书〉;陈寿撰〈三国志〉;〈洛阳伽蓝记〉和〈水经注〉均成书于此,洛阳城对我国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啊。”
李世民听得肃然起敬。这王远知确是学究天人,博古通今。
他正在说一种深层次的东西——文化。
自己也不由得为洛阳过去千百年的历史和沉淀的文化而伤怀和思索。
王远知接着低吟道:“古今兴衰事,还看洛阳城。”
听着他将洛阳的兴替盛衰娓娓道来,李世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洛阳的图画,似乎千多年的历史,倏忽间闪过脑海,那感觉既悲怆又感人。
突然觉得,眼前的王远知不再是什么大谈“阴阳”“天命”的茅山道士,而是一位悲天悯人,有着菩萨大慈大悲心肠的超卓人物。
只有盛世,方能造就文化的繁荣。
看着在雾中若隐若现的洛阳城,李世民想了很多……
直至见到张烈不知什么时候已来到身前,方回过神来,朝王远知一揖,道:“多谢真人指点!就此告辞了!”
“呵呵!你我俱为太清境中故人,何须言谢?今日得逢秦王,亦是天意使然。从今而后,不复有此良缘矣。人世之间,君为太平天子,我为方外之人,犹天地之相隔耳。秦王圣命在身,不宜久留草野之地,还请大驾早回。恕远知不能远送!”
二人行至山腰,一路上不发一言的李世民突然朝张烈冒了一句:“你诓我呢!若有下次,小心我跟你绝交!”
张烈耸耸肩,做了个鬼脸,见他仍对自己怒目相向,忙不迭的点头。
第109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