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袁崇焕平台被缚前车之鉴,祖大寿何能上当?但从此数语中,可以推知祖大寿当时的心迹:第一,力竭投降,并非本心,仍旧希望能为明守边,甚至牺牲在满洲的亲属亦所不惜;第二,由&qut;其如不信我何&qut;这句牢骚,可知其寒心,素志固犹未改,但可知其已无殉国之心。
此后三年,清太宗致书,不报;多铎征锦州,则力拒。于是到了崇德元年,明清之间又另是一个局面了。
***
我以前谈过,所谓&qut;天命&qut;、&qut;天聪&qut;,只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汉文称号,究其实际,在天聪曰:&qut;皇天景命,有德者昌。&qut;贞观四年,隋炀帝萧后,自突厥奉玺归,亦非秦玺,而是很可能为永和年间所制的晋玺。至后唐庄宗遇害,明宗嗣立,再传废帝,因石氏篡立自焚,则连晋玺亦亡。
&qut;儿皇帝&qut;石敬瑭入洛,又制一玺,后世称为&qut;石氏玺&qut;;契丹灭晋,明知此&qut;传国宝&qut;的来历,但对外不道破真相,辽兴宗耶律宗真试进士,且以&qut;有传国宝者为正统&qut;命题。&qut;石氏玺&qut;后为天祚帝耶律延禧失落于桑乾河。
至此,所谓&qut;传国玺(宝)&qut;者,共得三玺:
一、秦玺,文曰:&qut;受命于天,既寿永昌。&qut;亡于南北朝。
二、晋玺,文曰:&qut;受命于天,皇帝寿昌。&qut;毁于后唐废帝。
三、石氏玺,文曰:&qut;受天明命,惟德允昌。&qut;辽末失落于桑乾河。
在此以前,宋哲宗时忽有咸阳平民段义,献一青玉玺,谓即&qut;传国玺&qut;,曾巩曾上表称贺,且改元为&qut;元符&qut;。事实上是&qut;元祐正人&qut;被排斥后,继承真宗朝奸臣丁谓的另一班奸臣蛊惑庸主的花样。朱子曾有《书玺》一短文:
臣熹,恭维我太祖皇帝,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时,盖未得此玺也。绍圣、元符之后,事变有不可胜言者矣!臣熹敬书。
&qut;绍圣&qut;即哲宗于宣仁太后既薨,排斥正人后所改的年号。绍圣四年改明年为元符,又三年而崩,徽宗即位而北宋亡。朱子所谓&qut;绍圣、元符之后,事变有不可胜言者&qut;,真是史笔。
第11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