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的皇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23 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清朝的皇帝作者:高阳

第23章

关于董小宛入宫,方孝标深知始末,且必曾助冒辟疆寻访,今于《同人集》中获一消息,《巢民诗集》卷五有一题云:&qut;方楼冈去闽,相别三年,深秋过邗,言怀二首。&qut;诗为七律;此诗应作于康熙七年戊申,其时冒辟疆自苏州至扬州,《同人集》中有&qut;虹桥?集&qut;诗;中秋与方孝标父子同泛舟虹桥,作一七律,题为:&qut;广陵中秋客随园,携具同方楼冈世五,令子长文、誉子;姜绮季、徐石霞、孙孟白及儿丹书,泛舟虹桥。夜归,楼冈重开清?赏月,即席刻烛限韵,各成二首。&qut;第一首云:&qut;露华浓上桂花枝,明月扬州此会奇。老去快逢良友集,兴来仍共晚舟移。青天碧海心谁见,白发沧江梦自知。多少楼台人已散,偕归密坐更衔卮。&qut;结句&qut;偕归密坐&qut;,则知赏月之宴只方孝标两子长文、誉子及冒辟疆子丹书在座,其余姜、徐、孙三客不与。&qut;密坐&qut;者密谈;而由&qut;青天碧海心谁见&qut;句,可知所谈者必为董小宛。

至于顺治七年秋,冒辟疆曾经北上,《容斋千首诗》中,似亦有迹象可参。

《容斋千首诗》为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的诗集,邓石如说他&qut;安徽桐城籍&qut;,而诗集标明&qut;合肥李天馥&qut;著。他是顺治十五年的进士,端敬(董小宛)薨,世祖崩,正在当翰林;以后由检讨历官至大学士,始终不曾外放,因而对京中时事,见闻真切,非远地耳食者可比。邓石如在《清诗纪事初编》中,介绍他的诗说:&qut;其诗体格清俊,自注时事,足为参考之资。&qut;诗集为其门下士毛奇龄所选;&qut;别有古宫词百首,盖为董鄂妃作&qut;,后来&qut;因有避忌,遂未入集&qut;。我所见的本子,果无此百首宫词,不知邓石如又从何得见。或者他所见的是初刻本,以后因有避忌,遂即删去。其他因避忌而有删除之迹,迄今可见。如&qut;随驾恭谒孝陵恭纪二律&qut;,&qut;渔阳东下晓春宜,正是巡陵击&qut;以下空白九字,即第二句少二字,第三句全删,然后接第一联对句:&qut;到来桓表出华蕤。&qut;此九字之讳,无疑地,由于&qut;南山仍锢慎夫人&qut;之故。

第78节:第四章世祖(16)

这百首&qut;古宫词&qut;的内容,邓石如曾略有介绍,为端敬即董小宛的另一坚强证据,且是正面的,更觉可贵。

诗前有序,邓之所引数语,真字字来历:&qut;昭阳殿里,中的端敬。玉溪诗:&qut;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qut;,如移用为描写董小宛入宫后冒辟疆的心境,亦未尝不可。

邓石如又说:&qut;词中'日高睡足犹慵起,薄命曾嫌富贵家',明言董鄂妃先入庄邸。&qut;其实此是明言董鄂妃非鄂硕之女;若为鄂硕之女,则原出于富贵之家,何嫌之有?而是:&qut;蕊珠仙子宵行部,七宝流辉闲玉斧。蟾蜍自蚀兔自杵,影散清虚大千普。无端人间桥自举,直犯纤和御顿阻。叶家小儿甚鲁莽,为怜三郎行良苦。少示周旋启玉宇,晕华深处召佚女。桂道香开来妩妩,太阴别自有律吕。不事箜篌与羯鼓,广陵散阙霓裳舞。&qut;毛奇龄在&qut;叶家小儿&qut;两句及最后三句密密加圈,&qut;叶家小儿&qut;句旁并有评:&qut;使旧事如创获,笔端另有炉锤。&qut;又诗末总评:&qut;奇材秘料,奔赴毫端;思入云霄,如坐蕊珠深处。&qut;

这首诗有个假设的故事:假设蕊珠仙子出巡,仙轪到处,光满大千。&qut;纤和&qut;即指仙轪,刘伯温送张道士诗:&qut;电掣纤和轪。&qut;&qut;无端人间桥自举&qut;,与&qut;叶家小儿&qut;合看,是活用了有关唐玄宗的三个典故。开宝年间,方士最多,&qut;叶家小儿&qut;指叶法善,新旧《唐书》皆有传,相传元宵夜曾携玄宗至西凉府看花灯,亦曾于中秋携玄宗游月宫,得闻《紫云曲》,玄宗默记其音,归传曲谱,易名《霓裳羽衣曲》。至于上天的方法,只言&qut;闭目距跃,已在霄汉&qut;;掷杖化为银桥,是罗公远的故事;而&qut;上穷碧落下黄泉&qut;,带玄宗去访杨贵妃魂魄的是&qut;临邛道士鸿都客&qut;。李天馥将罗公远、鸿都客的神通,移在叶法善一个人身上,而又渺视为&qut;小儿&qut;,则刺其此举,咸嫌轻率。&qut;三郎&qut;本指玄宗,在此则指冒辟疆;&qut;叶家小儿&qut;必为方孝标;而由&qut;佚女&qut;句,可知&qut;蕊珠仙子&qut;指孝庄太后。

第80节:第四章世祖(18)

既得人名,可解本事,大致是董小宛为孝庄女侍时,随驾至离宫;而方孝标扈从世祖,亦在此处,乘间请见太后陈情,贸然为冒辟疆请命,乞归小宛。外臣见太后,在后世为不可能,而在顺治及康熙之初,不足为异,因为孝庄奉天主教,由汤若望为其教父,而世祖又最崇敬汤若望,尊称为&qut;玛法&qut;,即&qut;师父&qut;之意,过从甚密。据德国教士魏特所著《汤若望传》说,1657年(顺治十四年)3月15日,即阴历正月三十,世祖要求在汤若望寓所过生日,筵开十三席。同时,汤若望由于孝庄母子的关系,得以在京城设立了十四处专供妇女望弥撒的&qut;小教堂&qut;,大多设在一般教堂的左右。因此,方孝标通过汤若望的关系,在教堂内谒见孝庄,亦是极可能的事。

以下&qut;少示周旋启玉宇,晕华深处召佚女,桂道香开来妩妩&qut;之句作一段。孝庄已知其来意,而且决定拒绝他的请求,但不能不稍作敷衍,延见以后,一定表示:&qut;你问她自己的意思。&qut;于是&qut;晕华深处召佚女&qut;,佚女即美女,见《离骚》注,自是指董小宛。

总之,不论南苑还是天主教堂,方孝标求见孝庄,因而得与董小宛见面,事在别无反证以前,已可信有其事;地点则教堂的可能性大于南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