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冯德遐将要率使团回长安时,吐蕃大论禄东赞突然找上门来,说大唐皇帝许婚给突厥人和吐谷浑人,而当初吐蕃使团入朝请婚时,却被拒绝,吐蕃赞普震怒,要求大唐使团在回京时,转告皇帝,也要同意吐蕃人请婚,不然吐蕃大军将抵至唐境,逼迫大唐允婚。
冯德遐却丝毫不为所动,却斥吐蕃人没尽到礼节,所带礼物数量少,式样差,且还派武士挑衅大唐武士,如此不诚心,怎么会得到大唐皇帝的许婚。并列举了诸多属国请婚时所带的礼物,被冯德遐形容的简直要用山堆起来一样,但大唐皇帝照样不允婚。
如今允慕容诺曷钵还有其他几名突厥将领的婚事,是因为慕其内附,并愿到长安居住,才得到恩准的。若吐蕃表示更大的诚心,那有可能大唐皇帝会许婚。
冯德遐也是没法,不然还真怕吐蕃人扣住使团不让其回。
弃宗弄赞听了后决定,让禄东赞再率一个更加庞大的使团,带着更多的礼物到长安来,向大唐皇帝请婚。
“哦,那就让他们来吧,朕上次没好好招待禄东赞,也不知道他的具体身份,这次朕会多留待一些时日,让他在长安住些时候…”
“陛下,更大的事还在后面,据情报人员在使团从逻些城出发后所发回的情报,吐蕃军队又有异动!”
“什么异动?”
“吐蕃人更多的军队在集结,但情报发出之日,还未探知其动向,臣想会不会如当初禄东赞率领使团到尼婆罗一样,以大军威逼陛下允婚?”
“让那些隐在逻些城的人员,无论如何都要弄清楚情况,以待我们采取防备手段!”
“陛下,从逻些城传来的情报,到长安需要近二十天,想必如今吐蕃大军的动向应该明了,过些时候会有更详细的情报传来!”李业诩说道。
虽然用上这个时候最先进的情报传递手段,信鸽,但速度还是不太快,从逻些城过来要近二十天,情报才能到手上,而且,带到逻些城的信鸽数量虽然多,但还是有限,奇Qīsūu.с书这次使团出发时候也带有一批信鸽,但总有放完的时候,接下来也将要使人带着信鸽到逻些去,以传递情报之用。
这也是让李业诩颇为头疼的问题,信鸽只认回家的路,不能双向传递情报,从长安发出的指令要过很久,经中间分部的人员接力传递,才能送抵逻些城,若紧急情况,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变。
“若有进一步的情报,马上报知于朕,看来吐蕃人上次吃的苦头还不够大,他们想玩,朕就陪他们玩玩,!”李世民有些咬牙切齿,“若吐蕃人敢来挑衅,朕要让他们有去无回…”
第三卷兵锋第一百零一章新的军队管理模式
李业诩听了李世民如此说话。也不禁心里一凛。
若吐蕃人真敢如设想的那样,用胁迫尼婆罗下嫁公主般手法来要胁李世民许婚的话,那大唐与吐蕃之间直接大规模的武力冲突将不可避免。
放眼大唐四围,敢如此威胁大唐,要以武力逼迫大唐应允什么事儿的部落或者国家,还真没有。如今生生地跳出一个吐蕃来,定是让李世民恼恨。
若两军要交战,那战场将会在大唐西部的高寒地带,地理、气候环境比青海周边之地更是恶劣,相比较,长期在高原上生活的吐蕃人在适应环境方面占着优势,这对长期在平原地带训练的唐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而且要想控制或者兼并吐蕃,必须将吐蕃打得无还手之力,那需要大量能适应高原环境的将士,征集原吐谷浑族人入伍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眼下要应对吐蕃可能的侵犯,还是主要依靠汉军将士。汉军将士们要适应一下高原的环境,才能在与吐蕃人大规模的作战中,不至于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李靖不是正吩咐自己领军出去训练吗,这是个好机会。
李业诩想到这些。当即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吐蕃人长期在高寒之地上生活,对西部高原环境已经很是适应,而我军长期处于平地上,若要与吐蕃人对仗,恐怕大多的将士们都适应不了那种环境,会有很多军士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影响战力,连特卫军都不一定能保持良好在战力。不若由臣带着特卫军,到岷州、叠州一带进行适应性的训练,以期能与吐蕃人不会因适应不了高原的环境而降低战力…”
李靖建议李业诩能领兵到外地进行训练,以增加战力,也能暂时避免不由自主地牵入太子和魏王之间的争斗中,如今这样说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李世民想了一会,点头同意:“唔,此言甚是有理,朕同意特卫军到这一带进行训练,以期能在与吐蕃人的作战中能适应环境,同时令青海一带李大亮和段志玄所领之兵不可松懈,加强战备布防,!”李世民接着瞟了眼李业诩,眼神很是怪异,“只是不必由你领兵出去,由苏定芳和郑仁泰两位带领即可,你还要在长安负责监收可地的情报,以做出必要的安排,朕还有诸多事儿要问询与你!”
李业诩有些傻眼,如此让苏定芳和郑仁泰带兵出去。那他在长安不是没什么事儿可做,更有空闲时间了,真是有偷鸡不着蚀把米的感觉。看李世民的眼神,觉得这皇帝似知道自己的心思一般,当下也不敢再说,只是应道,“是,陛下!臣这就去做安排,!”想告退了。
“贤侄,你稍候,朕还有事要问你,!”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说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若全部以募兵代替府兵,诸军如何布置,各地边境之军如何调防?朕这些日子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却没有异常好的解决之道!”
第242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