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酒酿制还是用你小子所创之法,进行过蒸馏,使酒的度数更高了,深受朝臣们欢迎…”李世民说着很得意,仿佛将李业诩蒸馏酒精的办法拿来当发财用。
李业诩也甚是遗憾,自己折腾出这么多东西来,没有一样拿来为自己的家族创造利益,带来财源,这次回朝后,得要往这方面考虑了。
接下来的战事,最多只有征战高丽,不过依李业诩的记忆,历史上的这一仗应该是在贞观末,离现在还有好多年。
此战还是由李世民亲征的,但最终没将高丽征服,但有李业诩这个知道原来历史的人在,同样的历史肯定不会同样发生了。
此番回朝去,最好可以向李世民辞去大部分军职,以免的朝中其他人眼红,最好不要做事就好,那就可以弄些其他杂事做,发一些小财大财。
“陛下,那只是臣偶然间想到的,还只是用于提取酒精,并没用于酿酒,所以这法也不是臣所创,!”李业诩只可恨没有专利可以申请,如今也不能将此据为自己的创举。
“贤侄,不说这个了,朕倒想听你讲一下这些战事的经过…”李世民摆摆手,示意李业诩道。
“陛下,恐怕一时讲不完,不若回程途中,臣给陛下讲吧,也可当解闷之用!”
“也好,这一路归去,还要月多的时间,正好可以解旅途中的乏闷!哈哈!”李世民笑了几下道。
见李世民没提什么时候回去,李业诩犹豫了一下,问道,“陛下,不知何日启程回长安?”
“贤侄,你小子想家了?哈哈!”李世民打趣地说道,“朕难得来一次边州,倒是想好好地看一看这一带的情况…”
“陛下说错了,如今我安西和安北大都护府的设立,灵州已经不是边州了,应该是内地了…”李业诩对李世民话中的漏洞,毫不客气地指了出来。
“哦!?对…对,正是如此,!”李世民拍拍脑袋,哈哈大笑起来,“诸胡来附,安西、安北大都护府相继建立,从今以后,灵州将是我大唐的内地,不再是边州了…”
第二天,李世民在李业诩、尉迟恭、长孙无忌及其他朝臣的陪同下,视察了原来作为大唐边关的灵州附近一带,对这个以往被称之为塞北的地方也是充满了感慨。
宽阔的黄河从灵州东南方向流过,西面高大的贺兰山如一道天然屏障耸立着,护卫着灵州附近的黄河一带。
“陛下,据守卫的将士所说,贺兰山上有一种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头,可以用来生火取暖!”李业诩指着远处高大雄伟的贺兰山道,“臣觉得,将这些可以燃烧的石头开采出来,以取代伐木取暖…”
李业诩知道,这种会燃烧的石头就是煤,如今煤的开采很少,长安一带冬天生火取暖都是用木炭,也使的长安周边许多高大的树木被砍伐,如今木覆盖率还很高的情况下,这一带的水土流失还不是很严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多,需要砍伐的木头会成倍地增加,树木生长要很多年,才可以成材,若一再砍伐木头作取暖之物,树木将日渐减少,若干年后,那就将是一场自然界的灾难。而如今可以自然开采的贺兰煤,还有其他地方的煤开采出来,能运到长安一带,作取暖用的话,也是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
“哦,还有这等东西?”李世民有些兴趣。
“陛下,正是如此,!”一旁的灵州刺史忙上前应道,“灵州守军及这一带的百姓,都常从贺兰山挖取这些黑石拿回来以作取暖和做饭…”
“那得要好好利用一下,派人开采,!”李世民似有口无心般说着,并不太在意。
李业诩正想继续再说,但被长孙无忌抢了先。
长孙无忌催着身下的坐骑,上前到李世民边上,指着远处的黄河对李世民道:“陛下,河套一带,自古就是良好的耕种放牧之地,有汉一代,曾在此置朔方郡和五原郡,屯田、放牧,如今这一带已经牢牢地掌握在我大唐手中,并有灵州、丰州、胜州诸城,臣觉得,应该加大对河套的开发力度,大规模地屯田、放牧,并从京几一带移民,使的河套一带,能重新成为富庶之地…”
“陛下,臣觉得长孙司空此议甚佳,黄河百害,唯富河套,若能将河套也变成江南,那每年的粮食产量会更加的多,放牧的牲畜也可以成倍地增加。如今安西和安北新置,从关中一带运送粮物,甚是不便,若能以河套一地,供养这两地,或者只安北之地,待安北之地能自给了,朝廷可以减轻许多的负担!”李业诩也对长孙无忌的话表示赞同。
这老狐狸所想的还不简单,正是李业诩打算一回再说的,没想到让长孙无忌抢了先。
第442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