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将朝着游彦抱拳拱手:“属下领命。”
游彦朝着他摆了摆手:“去吧。天越来越冷了,年关前,我们怎么也该回家了。”
第91章
游彦为人有时稍显狂妄,但也确实是因为他有这个底气。
他少年早慧,虽然不务正业,贪图玩乐,依然因为才华卓越而名冠都城,并因此受到先帝赏识。他看似文弱纤瘦,却能够率领大军在西北苦战半年,以少胜多,平定纷乱,给南魏带来安宁。
他对许多事情都显得漠不关心,但凡经手的事情便一定会如愿以偿。因此哪怕是许多在朝中与他并不相合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游家到今日,世家大族的势力逐渐被削弱也能蒙得圣宠,长盛不衰,实在是因为游彦的能力摆在那里,让当今圣上不得不依仗。
就像是这西南战事,旁人未必不能取胜,却没有人能够像游彦这般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樊国这几个盟国,地处西南,与樊国与南魏皆有接壤。本就是偏僻小国,境内尽是一些荒山野岭,山高路险,人烟稀少,民穷财匮,百年来一直都是南魏的属国,依附于南魏而生存。延续百年,本相安无事,一代一代延续至今日,不再甘心偏安一隅,在樊国的鼓动之下,几国勾结在一起,妄图联合起来,给予南魏威胁,借以从南魏西南占上一点便宜。
这几个小国本身国力有限,能给予樊国的援助并不多,尽管战事全程在樊国境内,但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几国都受到了不小的消耗,与樊国主力军一并困守在萦都城的兵力还有粮草物资上的补给,对几国来说都算得上是最后的殊死一搏,妄图借由此战彻底改变战局,一雪前耻。
却没想到游彦的注意力根本就没在萦都城,反而陆续派了三支队伍出发,直指向这几国的本土,攻城略地,气势如虹,仅凭着这几个小国根本无力抵抗。
所有一切的进展都在游彦的预料之中,之后的几日,战报频传,尽管萦都城这边依旧毫无进展,但派出去的几支队伍却连传捷报。迅猛的攻势让这三个小国再也按捺不住,陆续遣了使者前来南魏大营,低首求和。
天气一日冷过一日,帐内点着炭盆尚能勉强支撑,帐外却是难以忍受,尤其是游彦本就体弱身虚,身上有着旧伤,每每出帐门,都觉得冷风刺骨。尽管如此,他每日依旧抽出一段时间亲自巡营。
军中自有几位将军照看,其实本轮不到他这个主帅如此,只是眼下西南这些军士出身各异,有本是陶姜麾下的那支亲军,也有为了来西南从别处抽调的外军,还有土生土长的西南军。统兵的将军也是如此,为避免因此而争执,或者有些将军因着亲疏有别而差别对待,所以在巡营一事上,游彦素来亲力亲为。
依着他现在的身体,很难与将士们一同上阵杀敌,却也还是在日常做到了同甘共苦,并且真真切切关心将士疾苦。加之他统兵自有一套方法,自来了西南之后,逐渐解决了先前的纷乱,以上种种,让三军将士对他这个主帅愈发的信服,军中上下尽管出身不同,却也能够齐心协力。
游彦巡营的惯例便是如此养成了,哪怕现在天冷难耐,也不会有一日懈怠。一早起来便带着护卫前去巡营,等他转了大半圈再回到帐前,才发现副将已经候在帐门外有一会。
游彦皱了皱眉,视线从他身上掠过,边掀开帐门边道:“我知道你们这些人身强体壮,不似我这样吹久了冷风都可能感染风寒。但这种天气也没必要在外面冻着。”
副将跟着他进了帐中,抬手抹了把脸,朝着游彦笑了一下:“谢将军关心,不过这天也不算冷,我身上又穿的厚实,不碍事。”
游彦扫了一眼他身上的棉袍,又看了看他那副ji,ng神焕发的样子,才拧着眉褪去了身上厚重的狐裘,凑到炭盆前烤了烤这一会的功夫就凉透了的手指,抬眼道:“说吧,等这么久,什么事?”
“如将军所料,其他两国的使者也陆续到了,属下已将他们三人分开安置,好吃好喝地款待。但他们都急的很,尤其是最先到的那一个,他在营中已经住了两日,一日比一日焦躁,现在已是坐立不安,不知将军打算何时见他们?”副将说着话的功夫,回身从游彦的书案上找到一个袖炉,重新装了炭递到游彦手里,“将军就算非要亲自去巡营,也实在要保重身体。”
“嗯,”游彦接过袖炉,随口应了一声,就着他刚刚的话回道,“既然人已经齐了,索性我现在也无事,那便都请来一起聊聊,正好我也许久未见番人。”他说着话,随意伸了伸胳膊,“也差不多到时候收网了。”
三位番邦的使者在容貌上与中原人自然是有些许的差异,轮廓更为深刻,是明显的异族人的长相,落到游彦眼里,却觉得这仨人长得没什么区别。他不动声色地坐在书案前,听这三人自我介绍之后,才按照衣饰的不同将这三人区分开来,而后笑吟吟地开口道:“本帅军务繁重,此刻才稍微得到些许空闲,先前怠慢了三位使者,还望见谅。”
这三人见到游彦之后心中的讶异更甚,毕竟游彦身为掌管着这西南几万大军的行军元帅,行事作风杀伐决断,自他到西南之后,就将战局彻底改变,更是逼的这几国走投无路,不得不前来求和,结果此刻面前却是个身形瘦削,面容清秀的斯文书生。
游彦似是没有察觉到这三人的诧异一般,唇角还噙着笑意,朝着副将抬了抬下巴:“引三位入座,倒茶。”
副将一一照办,看着三人坐好,又纷纷斟了茶,才朝着游彦拱了拱手,躬身退下。
比起身材高大魁梧的副将,此刻笑意吟吟的游彦看起来就更让人轻松一些,三个使者稍稍松了口气,坐稳了身体,又各自喝了茶,互相之间对视了一眼,最中间的那个终于忍不住清了清喉咙,开口道:“我等今日前来,是想商议退兵一事。”
“退兵?”游彦偏了偏头,面上露出一点笑意,“退兵倒不成问题,只是不知道使者想退的是哪里的兵?又是退谁的兵?”他抬手轻轻地叩了叩书案,“若是三位想从萦都城退兵,我自然是没有意见。”
那使者一哽,勉强应道:“萦都城的事儿是南魏与樊国之间的冲突,与我们其实并没什么关系,我们知道南魏在樊国受到了挫折,但实在不该因此迁怒于我们。我们三国,一直就是南魏的属国,年年纳贡,从不拖延。先前,先前贵国圣上寿辰,我们也都献上了寿礼,结果贵国现在毫无征兆地起兵攻打我们,实在是,实在是有违道义。”
游彦安静地听他说完,目光从他脸上移到旁边两位使者脸上,挑了挑眉,唇角向上扬起:“看来二位也是这么想的,都觉得是我南魏毫无理由地攻打你们,而三位的国家其实是无辜的很,是吗?”
说到这儿,他不等三人回答,突然就站起身来:“既然如此,那退兵一事也就无从谈起了。”他向前走了几步,倾身看着三人,“弱之r_ou_,强之食,我就是没有任何缘由地起兵,你们又能奈我何?三位有时间在这里耽搁,还不如趁早回国收拾一下行囊,带着家眷趁早出逃,也省的将来国破家亡,性命不保。”
三人皆是一怔,难以置信地看着游彦,半晌,其中一位才勉强开口:“阁下未免太过狂妄,我等前来求和是为了,为了两国的百姓免遭屠戮。困兽犹斗,贵国若是逼得太紧,也不怕自食苦果。”
“既然是来求和,就该有求和的态度。”游彦缓声道,“至于我是不是狂妄,究竟有没有本事让你们三人成为亡国之臣,三位可以回去问问我那几位将军。”他转过身,指了指身后挂着的一幅巨大的地图,朝着其中一位使者看了一眼,“如果我预计的没错,刘将军现在应该已经到了这里,阁下现在赶回去的话还能碰的上。”
那使者瞳孔剧烈瑟缩,双手背在身后,瞪着那地图看了许久,才用力地闭了闭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回过头看了一眼身旁的两位同伴,才朝着游彦深深地作了一揖:“那敢问阁下,究竟如何才肯退兵。”
游彦笑了起来,他背转身,走回书案前,缓缓地坐下,抬眼看着面前的三人:“那我们就先回头聊一聊萦都城的事情。三位声称皆是我南魏属国,按时纳贡,乖顺服帖,暗地里却与樊国勾结在一起。”说到这儿,游彦轻轻笑了一下,摆了摆手,“三位不用试图狡辩,萦都城中现在有多少兵力是你们的,你们各自又支援了多少粮草,三位心知肚明。仅凭这些,我派人适当给一些教训,是不是也是理所当然?”
三个使者对视一眼,皆默不作声。他们三国与樊国勾结在一起是想谋取一些利益,但却并不想正面与南魏冲突,也不敢真的惹恼他们,因此先前不管是派兵还是给予物资都算是秘而不宣,不想惊动任何人。
游彦将三人的脸色都收入眼底:“现在教训给过了,想来也都长了记性,不然三位也不可能坐在这里。”他抬手,抱在胸前,面上的笑意淡去了不少,正色道,“其实退兵很容易,我来这西南本意也不在你们,我不仅可以退兵,甚至可以将我先前占据的地方尽悉归还,当做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从今以后,你们还是南魏的属国,只要按时纳贡,南魏还会适当给予关照。”
他说着话,慢慢抬起下颌:“我来西南本就只有一个目的——剿灭樊国,还我西南安宁。至于三位能得到多少,就看你们能帮我实现多少了。”
作者有话要说:给游将军打电话。
将军,求你快点打完仗,陛下在等你。
第92章
蔺策先前一直以为,游彦捡了那两个孩子回来只是一时兴起的突发奇想,但时日渐久,愈发地觉得游彦是有先见之明。游彦离开都城的日子,蔺策原本的生活变得格外的单调且乏味,一切就好像回到了四年前,直到生活里出现了这两个孩子,多了一点乐趣与寄托。
长乐宫的冬日与往年相比,也变得更加的热闹起来。
“陛下,”高庸推开殿门,将冷风隔绝在殿外,刚要开口,侧坐在榻边的蔺策抬起头,朝着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高庸放轻了脚步走近,这才看见在他身边,正睡着蜷成一团的游悠,而在游悠的怀里,还抱着那只肥肥的灰兔子。
陶祾年纪且小,既不懂事,也不记事,每日的日常不过是吃吃睡睡,大多的时候由奶娘照顾着,蔺策时不时地去看看,抱起来逗几下,便是现在能做的所有互动。但游悠却与陶祾不一样,她已经知了事,早就不是吃喝为重的年纪,更需要有人能够教养与陪伴。
小姑娘平日里话并不多,不知是不是因为在西南动乱之中受到了惊吓,格外的敏感并且黏人。在西南的时候她最信任的是游彦,回到都城之后,清楚了蔺策是自己另一个父亲,便开始全身心地粘着蔺策。
小姑娘出身异族,虽然有一个中原人出身的娘亲,教她说了汉话,但毕竟先前的几年里,她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小孩,不太懂得什么叫尊卑,也不明白蔺策这个皇帝到底意味着什么,她对蔺策的依赖几乎都是出于本能的相信。
不过小姑娘虽然黏人,却格外的乖巧懂事,只要蔺策在自己视线范围内,她就可以安心地玩自己的,既不吵也不闹,更不会打扰蔺策。所以游悠刚到都城的时候,二人相处的日常便是蔺策在书案前批阅奏折处理朝政,游悠抱着灰兔子在软塌上玩儿,偶尔的时候看一看高庸专门给她找来的故事画册,二人互不打扰,倒也相安无事。
时日渐久,两个人逐渐熟识起来,蔺策发现游悠的生活习惯与中原相差无几,但她并不识汉字。那些故事画册她也只是看个热闹,便开始在空闲的时间教小姑娘识字,时不时地给她念念书讲讲故事,二人都很喜欢这样相处的方式。
小姑娘对蔺策愈发的喜爱与信赖,而蔺策也逐渐地找到了为人父的感觉。是他从未有过的一种体验。在遇到游彦之前,他从未真的享受过别人对他的爱意,之后他的生命力就只有游彦。而现在,有这么一个柔软单纯的小姑娘,总是用一双澄澈的眼睛看着你,毫无理由地信赖你,让你忍不住想要回给她更多的关爱与保护。
他突然理解了为人父母的心情,也明白了游彦给游悠取这个名字的期许。他对游悠没有任何的要求,只希望她能够简单快乐、无忧无虑、健康平安的长大。他想要为之遮风避雨的人,突然就又多了一个。
蔺策放下手里的《三字经》,回手替游悠掖了掖被子,看着小姑娘睡得香甜的脸忍不住扬了扬唇角,而后才起身,放下床榻边的帷帐,隔绝了最后一丝可能吹到游悠身上的冷风,才朝着高庸问道:“何事?”
高庸跟着蔺策来到书案前,先朝着床榻那边看了一眼,才压低了声音回道:“陛下,是西南的战报。”
蔺策扬了扬眉,伸手接过了战报,匆忙打开,视线从上面扫过,唇角忍不住向上扬了扬,露出了几分笑意。
高庸小心观察着他的脸色,见露出了笑意便放下心来:“看陛下的脸色应该是好事。”
蔺策轻轻点了点头:“子卿从来都不会让我失望。西南的战事在旁人眼里应该是一团乱麻,尤其那个樊国国主,并不是一个好应对的敌人。若是换了旁人,大概会凭着我们兵力上的优势,一点一点的消磨,最后拿下萦都城,但子卿却想了个釜底抽薪的办法,不仅断了樊国的外援,还让他们自相残杀起来。”
他说着话,慢慢地合上了手里的战报:“那个自以为是的樊国国主大概做梦也想不到,当日他想方设法请来的援军有朝一日竟然会成为他最大的威胁。现在萦都城中已经乱成了一片,而子卿却安坐在帅帐之中,不动如山,只等着他们厮杀之后,收取渔翁之利。”
高庸对这种军务事并不怎么了解,但也大概明白了蔺策言外之意就是西南战事一片顺利,离游彦凯旋而归之日也不远了。忍不住也跟着松了口气,躬身道:“那奴婢要恭喜陛下了,不仅要剿灭樊国,大获全胜,平复西南的动乱,更重要的是,游将军他总算要回来了。”
蔺策心情确实不错,脸上的笑意十分的明显,忍不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叹道:“天气一日冷过一日,西南入了冬愈发的shi冷,他本就体虚,身上又多旧伤,还不知道怎么熬的过来。现在总算要回来了也不知道又成了什么样。”
“陛下且宽心,您不是说了游将军这次就是安坐在帅帐之中,所以肯定是平平安安,而且奴婢看他虽然生性洒脱,却极其在意陛下的感受,就算是为了让陛下安心,也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高庸劝慰道,“等将军回来之后,让御医每日前来请脉,开点调养身体的补药,好生休养一阵,说不定比先前身体还要好。”
蔺策闻言笑了起来:“到时候他一听说又要整日没完没了地喝那些汤药,肯定又会忍不住跟朕抱怨。”
“将军虽然每次都抱怨,但也还是乖乖地喝了药,让陛下您宽心。”说到这儿,高庸突然一拍手,“对了,奴婢今日还听说了一件好事,想来到时候游将军回来一定会高兴的很。”
“嗯?”蔺策不由问道,“什么好事,说来朕听听?”
“奴婢今天带人去太医署取补药的时候,听他们说,游将军的内侄,就是他们府上的那位小公子新娶的那位夫人已经怀了身孕,游府上下欢喜的不得了,专门请御医到府上替少夫人诊了脉,还开了安胎的药。”高庸笑着说道,“这么算起来,游将军马上就要当叔公了,自然会高兴的很。”
自游彦离开都城之后,蔺策对游府的事情便没有那么关注,尤其起初的时候为了隐瞒游彦行踪,便刻意与游府不联络,游礼倒是专门来问过,还带了游老夫人亲手制作的糕点。到后来游彦正式接手西南,蔺策专门派人去府里安抚了一番,之后游悠二人来了都城,蔺策的心思便再没分给游府,没想到转眼之间游礼也要为人父了。
娶妻生子本就是人生之乐事,尤其是蔺策现在刚有了一点为人父的体验,倒是有点感同身受的意味。加上游彦对这个侄子一向疼爱有加,若是知道此事必然高兴的很。蔺策朝着高庸点了点头:“让太医署的人送点好的补品到游府,另外大理寺那里,打声招呼,在忙完紧要的事情后,可以给游礼适当放松一些,让他多回府里陪陪夫人。”蔺策说完,忍不住轻叹一声,“这个孩子对游府来说,也算的上是难能可贵。子卿现在不在都城,你替朕多费点心思。”
“奴婢明白。”高庸应声,“待会奴婢就亲自到太医署去。”
二人说着话,不远处的帷帐内突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蔺策朝着高庸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放轻了脚步走过去,听到了极轻的抽泣声,急忙拉开帐帘,看见游悠不知何时已经醒了,正坐在榻上抹眼泪。
蔺策单手将小姑娘抱了起来,另一只手抹了抹她的眼泪,温声道:“怎么这么快就醒了?”
游悠抬起脸看了看蔺策,似乎是在确认他的真实性,而后突然抬起手臂抱住蔺策,将脸埋在他肩头,小声唤道:“父皇。”
“嗯,父皇在,”蔺策柔声道,“醒来不叫父皇,怎么自己偷偷哭?”
游悠轻轻抽了抽鼻子,脸在蔺策肩头蹭了蹭,才抬起头:“我没哭,是做梦。”
蔺策伸手捏了捏她的小脸:“做了噩梦?”
“嗯,”游悠轻声回道。
“没关系,有父皇在,”蔺策安抚性地拍了拍她的背,“梦里的东西都是假的,有父皇在,父皇会保护你,会让悠悠平平安安的长大。”
游悠还环着蔺策的脖子,听完他的话轻轻点了点头,凑过去与他贴了贴脸,还没等说话,肚子突然传来叽里咕噜的声音,蔺策抱着她,听的清楚,忍不住笑了起来,看了一眼身旁的高庸:“公主晨起就一直陪着朕处理朝政,现在已是晌午,肯定饿的很,还不准备点吃的送过来?”
高庸应声,朝着游悠看了一眼:“公主稍候,奴婢这就让人去准备,今日御厨做了公主最爱吃的桂花糕,待会奴婢一并端过来,可好?”
游悠还倚在蔺策怀里,听见高庸的话认真地点了点头:“好。”
第93章
西南萦都城外,南魏大营。
营外是喧嚣一片,营内的游彦却不动如山,安坐于帅帐之中。
萦都城内的纷乱已经持续了数日。自那一日三国使者在帐中与游彦详谈了一番之后,为换得南魏从本国境内退兵,以保本国的安宁,这三个樊国昔日的盟友丝毫不顾念旧情,更不讲所谓的诚信。在樊国国主每日被南魏亦真亦假的进攻搅的心神不宁、寝食难安,每日殚ji,ng竭虑地想着退敌之策之时,却没想到最先受到的却是来自城内的攻击。
萦都城在一日之内便变得一片混乱,原本同心同力的盟友反目成仇,樊国的守军不得不退守至皇城之中,与他们的盟军对峙,城中的百姓惊恐不已,想要逃出城中,却发现虽然原来看守城门的守军已经退散,但南魏的军队却在城外死死地把住了城门,不允许任何一人逃出城中。
游彦给西南军下达了死守城门的命令,却不允许他们攻入城中,掺和城中的争斗。他能稳坐于帐中,麾下的将士们却很难像他那般安稳。他们与樊国军队对战已久,已是宿敌,眼下看见他们困在城中自顾不暇,总想趁此机会杀进去,了结一下旧怨,也给自己那些不幸身死的同袍们报仇。
不过游彦也算是治军有方,将士们虽然心急,却也不敢违背他的命令,他们在城门外百般折腾,闹出不小动静,却没有一个人迈入城门一步。
随着萦都城局势的进展,战事逐渐进行到了尾声,虽然没用大动干戈,但西南上下数万口人,尤其还有几队人马还在那几国境内,游彦这个主帅每日还是有不少的军务要处理,除了日常巡营,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帐中。
先前在都城之中,每每关系到游彦的身体,众人就小心翼翼,百般呵护,游彦反而不以为然,认为他们过分夸张。到了西南这段时间,面对完全不同的气候与水土,吃尽了苦头额游彦,虽然身旁没人再看顾,自己倒是格外注意起来。
每日但凡出帐门,他都会穿上厚厚的棉袍,棉袍之外还会披上貂裘,整个人裹的严严实实。等回到帐内便缩在炭盆旁,怀里还要抱着个袖炉,至于军医开的各种调养身体的汤药也都来者不拒,毕竟他清楚的很,身为主帅,西南上下诸多事端全都仰仗于他。
只是不知是因为游彦实在是身体过于虚弱还是自从到了这西南之后要没日没夜的c,ao劳,尽管已经百般注意,游彦还是染了风寒,只是现在正是战事最紧要的时候,容不得丝毫的松懈,也只能硬撑着,盼着这战事早日结束。
“将军,”帐帘从外面掀开,侍卫手里提着个食盒入内,看了一眼坐在书案前的游彦,“药已经煎好了,您趁热喝了吧?军医说了,这药再喝几日,这风寒就差不多该好了。”
因为生了病,游彦比往日更加的畏寒,在帐内还裹着貂裘,小半张脸被毛领遮住,看起来十分的憔悴。游彦打了个呵欠,朝着侍卫点了点头,放下了手里的笔,搓了搓冰凉的手,接过侍卫递过来的药碗,盯着里面黑乎乎的药汁看了一会,才皱着眉头不情不愿地将药碗捧起,喝了个干干净净。
侍卫已经倒好了温水,看见他把药喝完,便立刻递了过去。游彦漱了口,又喝了几大口水,才将口中又苦又涩的味道淡去,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
趁着游彦漱口的功夫,侍卫已经将袖炉换上了新炭,递到游彦手里:“已经晌午了,将军您要不要吃点东西?”
因为生了病的缘故,游彦这几日一直是食不知味,整个人更清瘦的几分。他将袖炉重新揣进怀里,掩着唇咳了几声,才应声:“去看看有什么吃的,就顺便送点过来吧。”
他话音刚落下,便听见帐外的脚步声,跟着是一个刻意压低的男声:“将军,都城急报。”
游彦愣了一下,顺手端起茶碗喝了口热茶,朝着帐外道:“进来吧。”
帐门从外面掀开,一个风尘仆仆的驿使大步而入,从怀里摸出一封还沾着体温的信,递到游彦手中:“陛下旨意,必须将密信亲自交到将军手中,属下也算不辱使命。”
游彦下意识觉得这驿使似乎话里有话,皱眉看了他一眼:“你孤身一人一路从都城而来,中途也没在驿站与人轮换?”
“陛下旨意,此信万分紧要,中途不得转经任何人之手。”那驿使抱拳,“至于是何缘由,属下也不清楚,或许将军看了信就能明白。”
游彦点了点头:“一路辛苦,下去休息吧。”
驿使再拱手,朝游彦施礼,而后转身退下,游彦才慢慢地拆开了那封密信。信上只有短短几句话,他匆匆扫了两眼,脸色变得愈发的惨白,手指捏紧了信脚,手背爆起了青筋。
一直守在一旁还没来得及退下的侍卫看见他这副样子不由担心,慌忙道:“将军,可是出了什么事,您的脸色……”
游彦缓缓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跟着就捂住嘴剧烈地咳了起来,将侍卫吓得慌乱不已:“将军,您没事吧?”
帐门在这个时候再次被掀开,副将匆匆而入,刚要开口,就看见咳的惊天动地的游彦,把自己要说的话全丢到了脑后,跟侍卫两个人一个倒水,一个替游彦拍背。
游彦好不容易才止了咳,朝着二人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并无大碍,又喝了一口水,才缓缓地开口:“又出了什么事?”
副将被游彦嘶哑的声音吓到,忙不迭地开口:“将军这两日不是一直在服药,怎么好像更严重了?”
游彦轻轻摇了摇头,抬手掩了掩唇,将咳嗽忍了下去,又问道:“可是萦都城中出了事?”
副将这才回过神来,一拍手,开口道:“属下差点忘了正事儿,城中传了消息过来,萦都城皇城城门已破,他们抓住了那个樊国国主,现在已经命人看押起来。至于城中的樊国守军已经死的死,投降的投降,萦都城已经完全被那三国接手。他们派人传了消息出城,询问将军的意见。”
游彦手里还捏着那封密信,他垂下眼帘,将密信缓缓地折起,揣进怀中,才重新抬眼看向副将:“开城门,入城,接手所有的俘虏,让他们的人撤出城外,等我军完全接手萦都城之后,就会从他们国内撤军。另外,给我备马,我要去见见那个樊国国主。”
副将小心地打量了一番游彦的脸色,迟疑道:“将军,那外面风冷天寒,您现在的身体实在是……反正,那樊国国主已经在我们手中,也不急于这一时,不如您先休养几天,等我们完全接手了萦都城,再见他也不迟?”
游彦抬手遮了遮眼,双手扶着书案站了起来:“今日我必须去见他,不然就来不及了。”但他身体实在虚弱,整个人晃了晃。
“将军?”副将心中担忧,忍不住向前走了两步,想要扶住游彦,却被游彦回手推开,“去备马。”
副将回头跟身边的侍卫对视了一眼,那侍卫朝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副将心中犹豫,但还是点了点头,与侍卫一并退了下去,将游彦一个人留在了帐中。
游彦扶着书案,盯着敞开的帐门看了一会,冷风席卷而入,吹到他身上,他整个人就像被抽干了力气一般,缓缓地坐到了地上。
萦都城作为樊国的都城,也是樊国境内最大的城池。街巷林立,人口稠密,繁华富庶。但因为连日来的战事,百姓们又无法逃出城中,只能紧闭家门以求自保,因此整座城除了来往的兵士,冷清的仿佛一座空城。
游彦骑着马从城中主巷穿过,将这城中的一切收入眼中,面无表情一路进到皇城之中。
“将军,樊国国主就在这殿中。”副将指了指面前的殿门,朝着游彦拱手,“我军已经接管了这皇城,这皇室其他的人也都被我们看押起来。”
“知道了。”游彦盯着面前的殿门,裹紧了身上的貂裘,“满足他们合理需求,不必苛待。”说完,伸手推开了殿门,“在外面等我。”
“是。”
樊国虽然是番邦,位于西南偏僻之地,但因为与南魏接壤,生活习俗上难免受到南魏影响,连宫殿的装饰都与南魏相似,给游彦几分似曾相识之感,尤其是他身处的这座宫殿,内部的格局与千里之外的武德殿几乎一模一样,让游彦忍不住停住脚步。
大殿中央的高台之上,也设有一个龙纹宝座,宝座上坐着一个身穿衮服的年轻男人,他脸色y郁,目光紧紧锁在游彦脸上,半晌,突然笑了起来:“阁下就是南魏有名的上将军游彦?久仰足下大名,今日总算得以相见。”
游彦偏了偏头,目光落在对方脸上,双手背在身后,脊背挺直:“但国主肯定没想过,我们会是在这种场合下见面。”他抬眼,视线上上下下地从樊国国主身上扫过,尤其在他头顶的冠冕上停留了一会,突然笑了起来,“不过看起来国主早就预料到了今日的下场,才能在这种时候还穿的如此的体面。”
樊国国主猛地起身,冠冕上的珠串碰撞到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在空旷的大殿之中显得格外的清晰,他向前走了几步,站到了台阶前,居高临下地看着游彦:“游将军此刻心中想必得意的很,毕竟,西南的战事拖了这么久,出了如此之多的纷乱,结果游将军你一来,就迅速地终结战事,大获全胜。想当年在西北,游将军一战封神,从此掌握南魏之兵权,不过可惜贵国皇帝对你心存畏惧,想方设法地缴了你的兵权,直到西南的乱摊子无人能理,才又还给了你。这么说起来,游将军还应该感谢我才是。”
游彦面色平静,甚至还带了几分笑意:“看来国主在南魏的那位盟友要比其他的几位真诚的多,把南魏朝中的事情尽悉相告。不过可惜的是,不知道那位究竟是消息不够灵通,还是有心隐瞒,才让国主误会了我与圣上的关系,竟然说出这般挑拨离间的话来。”
“朕自然不会如此天真地想要挑拨离间,毕竟在将军心中,贵国皇帝的地位远比这天下重要的多,更别提这兵权。”他翘起一面唇,“所以不管将来回国,再遇到什么处境,将军都能保证不动摇吗?”
游彦眯了眯眼,目光落在他那刺眼的笑容上看了一会,低下头漫不经心地把玩着袖炉:“本将的事就不牢国主费心了,有这个功夫,国主还不如想想自己的下场。”说到这儿,他突然抬起头来,双眼紧锁着对方的脸,“我心中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到底是什么人,许了国主什么样的承诺,才会让国主赌上亡国灭种的下场,来碰南魏这块石头。即使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也不见国主有丝毫的后悔,看起来,倒是对自己这位盟友有信心的很。”
樊国国主轻笑:“游将军是个聪明人,心中大概已经有了许多的想法,也该有不少的猜测,所以才会前脚城破,后脚就跑来见我,”他目光落在游彦惨白的脸上,“不过既然是聪明人,游将军也该清楚,从我这里,你什么都问不出来,毕竟,已经落到了这种地步,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又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就让你如愿?”
游彦微微闭了闭眼,而后又慢慢地睁开,他看着那国主,轻轻地摇了摇头,目光缓缓地环过整个大殿,之后,又回落到对方脸上:“我先前虽未来过樊国,却也清楚,樊国以前的宫殿肯定不是这副样子,毕竟这种偏中原的建筑并不适合樊国这般潮shi的天气。想来国主少年时到过南魏,甚至应该进过皇城,见过南魏皇城的巍峨尊贵,也见过南魏的富庶繁华,这在你心中留下了一颗种子,所以你登基以后痴心妄想想要将樊国变成南魏那样,所以从服饰建筑,到语言称谓,甚至可能包括饮食起居,都效仿南魏,但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
游彦说着话,向前走了几步,继续说道:“所以你不再甘心偏安一隅,你想要吞噬南魏的土地,占据更多的地方,才能实现你的痴念。我不清楚你跟那个人是谁先联系的谁,但你们达成的共识无非都是想要颠覆南魏的江山而已,你想要占据南魏更多的土地,而那个在朝中的人想要取代圣上,有了那个内应你便有了底气,才敢起兵攻打西南。”
那樊国国主莫名地被游彦的气势所迫,向后退了几步,勉强扯了扯唇角:“即使你的猜测都是对的,又能如何?”
“你们百般设计,一步一步进展到今日,让我,甚至朝中所有的人注意力都放在了西南,到了今日,也算是计划成功的很。尤其国主这个盟友可以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为了将我留在西南,不惜搭上了亡国的代价。”说到这儿,游彦发出一声轻笑,“只不过,你怎么就敢确认,你那位盟友就能够言而有信?国主如此了解中原,想必也听过我们的一句俗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算你们达成了目的,覆灭了南魏,让那人成为中原之主,你就敢确信,他不会像你其他三位盟友那般?”
樊国国主脸色登时变白,他右手紧紧地捏着自己的袖口,双眼瞪着游彦,良久,他突然大笑起来,抬起手指着游彦的脸:“我刚刚就一直在想,将军的脸色怎么如此的难看,这么看起来,想必是中原已经出了变故,将军的那位皇帝,不知可还安好?”
“劳国主挂念。”游彦抬手,轻轻地覆上自己胸口,那里放着那封都城而来的密信。
樊国国主盯着游彦的脸,还止不住放肆的大笑,他头顶冠冕上的珠串随着他的动作剧烈地碰撞在一起,不住发出声响。他突然就抬起手,拽下玉簪,将冠冕扯了下来,扔到游彦脚下,头发完全披散开来,看起来有几分癫狂,他抬手指了指游彦,高声道:“同样是一国之主,凭什么他就能坐镇中原,享受四方朝拜?我就要带着我的子民瑟缩在这巴掌大的地方?我是到过中原,去过你们的皇城,那时候我父皇还在世,我因为一时好奇,跟着使者一起去给你们进献那年的朝贡,我一个皇子,未来的继承人,可是你们朝中的一个太监都敢轻视于我。”
他说着话,慢慢地走下台阶,站到游彦面前:“你们汉人不是说成王败寇,就算今日就是我最后的结局,就算像你说的,我那位盟友最后失信于我,那又如何?”他仰起头,放声大笑,“可是你们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不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南魏占据中原数百载,因为我,终于要易主,能拖得南魏一起覆灭,我又有什么可惜的?”
“你身为一国之主,心中除了痴心妄想,就从未考虑过你的百姓?你一人身死一了百了,可是他们就要成为亡国之民。你瑟缩在这萦都城中如此之久,可曾出去看过他们,可曾知道他们心中怀着怎样的恐惧?又是否知道因为你的奢望,这近一年多的时间,有多少人身死,又有多少人家破?”游彦轻轻地摇了摇头,“你根本就不在乎。你一厢情愿地以为他们跟你一样,贪图更广阔的土地,却从未想过对他们来说,他们只希望天下太平,一家人在一起,平安顺遂。”
游彦看着那樊国国主近乎狰狞的脸,发出一声嘲讽的轻笑:“你自以为心怀天下,却从未想过,这天下是由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组成的。你心中并无他们,根本不配做这一国国主,所以,活该你落得今日这般下场,只是可怜那些因为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百姓。”
游彦说着话,背转过身去,根本不去看那国主的反应。他手里握着袖炉,每一步都走的十分的稳,一直走到大殿门口,才回过头来,最后看了一眼已经跌坐在台阶上披头散发的国主,轻声道:“还有就是,仅凭你们,是不足以覆灭南魏的,而圣上永远都不会落得你这样的下场,”游彦说着话,忍不住抬手又摸了一下自己的胸口,缓缓道,“只要我还活着,就永远不会有那一日。”
大殿门缓缓地打开,游彦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候在门口的副将立刻快步迎了上去,有些担忧地看着游彦:“将军,您还好吧?”
“将这大殿的门窗全部封起来,只留一个口子每日送些食物与水入内。包括看守的守卫在内,任何人不准与他说一句话,如有违背者,格杀勿论。”游彦一面向前走,一面缓缓道,“命三军入城,正式接管萦都城,一切按照先前的规矩来办,凡有滋扰百姓者,军令处置。”
“属下明白。”副将抱拳,“那那三国怎么办?”
“让他们即刻动身,撤出樊国境内之后,让我们的人再回来。如果他们还存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又或者,拿了什么不该拿的东西,就适当给他们些教训。”游彦说着话,抬手捂住了嘴唇,按着胸口剧烈地咳了起来。
副将顿住脚步,慌忙替游彦拍背,却被游彦挥开手,还没等他做反应,下一刻,游彦便整个人栽倒在地,意识全无。
第94章
与往年比起来,都城今年的雪,落得要迟的多,也突然的多。白日的时候还是晴空万里,等一夜过去,推开门向外望去,四周已是白茫茫的一片。
第14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