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新续之颠倒不平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红楼新续之颠倒不平记第19部分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书末页

绛珠落草江南东,侍者追随觅影踪。

年年岁岁顽石录,岁岁年年心相同。

瑶池台前文锦绣,清歌妙舞玉阶前。

丹心一片护芙蓉,痴心几世玉林儿。

元宵佳节修圆满,连理共结新梦酣。

黛玉立在岸上,听那曲词,似懂非懂,似悟非悟,那仙子笑道:“吾妹必是悟了。”说着将黛玉送至门前,只道来世再见。黛玉抬头见正中一书“太虚幻境”,正欲言语,却身子一晃,似落入无穷云中。醒来见自己置身绣床之上,想起适才梦境,亦是不解。忽报惜春前来,这才忙忙起身,暂不作计较,却因惜春的一句“天意”又想起此来。

诸位知这凤钗何来?前已提过宝钗如今境地,自然是她当日为生活所卖,因顾忌此物太过招摇,并不敢拿到当铺却卖,只胡乱找了个摊主说价,这才辗转到了街面之上。恰被玉林瞧见,赠与黛玉,亦真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如今黛玉贵为公主,又将为北府世子妃,可算是物归原主。

说来亦巧得很,皇后听北静王妃说了此事,亦是称奇,又想起宫内尚有一支,原是燕妃当日从元妃那里搜罗而来,又想着惜春如今是王妃义女,且人品又极好,若将此物赐与她,这四支凤钗各有各的圆满,岂不美哉?皇后将此意说与北静王妃,王妃大喜,连替惜春谢恩,只道:“究是娘娘想得全,想得好,这样的恩情,真真让咱们阖府难以为报。”

转眼至了元宵佳节,一早,宫里便赐出六桌御宴,六坛御酒,取“六六大顺”之意;又赐出火红珊瑚一对、“福”字屏风两架,取“成双成对”之兆。黛玉亦在房中装扮一新,虽是一府,王妃图热闹,故使玉林自那城门口骑马而来,黛玉凤轿亦相跟其后,此乃取“夫唱妇随”之意。

且说这黛玉装扮得如同仙子一般,头戴九头珠凤钗,一身大红锦绣服,发髻松松,面色红润,眼波流转,莲步夭夭,大红盖头亦步亦趋,花轿四边镶着的千年珍珠缀在其上,在日光下光芒万丈。前头玉林则是英姿挺拔,缨帽红裳,越发清朗,今朝得圆多年心事,亦是喜不自胜,心儿澎湃。这仪仗队队,宫女排排,礼架重重,一时引得街上众人挤闹着相看。

想那京城百姓多未见过此等场面,故都涌上街头瞧热闹。谁又会料到,那宝玉竟亦隐在人群中,呆呆地盯着那大红花轿,想起往昔黛玉风采,亦是点点滴滴皆在心头,看那玉林神采,亦觉唯有此人方能配得上她。一时,那原本尚存的心结竟豁然解开,瞧着这队队仪仗,心内只盼黛玉玉林相携此生。

这宝玉正暗自想着心思,却听到耳边一人唤“二爷”,回首看去,竟是莺儿,宝玉大惊,看向旁边,立着的不是宝钗还会有谁?宝玉上前拉着宝钗,一声“宝姐姐”,两行泪流下,宝钗亦攥着帕子,泪珠儿只在眼眶里打转。昔日曾一度追名逐利,虽有心于他,终不及其他,想不到这世事更迭,如今竟在此相遇,转了一圈又是此人,莫非真是天意不成?宝钗长叹一声,方拉着宝玉问这问那。

原来李纨带着宝玉贾兰早离了那贾府小院,有了玉钏悄送回来的一万两银子,在那一处山清水秀的城郊筹措了个院落,宝玉因家道中落,消沉数日,终在李纨和麝月的百般安抚下振奋起来,亦常与贾兰一道读些诗书,竟把素日的呆心思去了几分。耳听得探春惜春皆有好的去处,这宝玉亦安心许多,又听得北府大办,自然要来瞧瞧,不料却遇上宝钗。这正是巧亦巧应天命,命里缘早注定。

第一百零七回各归其位续人生,真真假假又一梦

且说宝玉与宝钗意外相遇,二人皆有所叹息,薛姨妈强挣扎着病体,与李纨说道:“俗语说长嫂如母,如今既是他们两个见到了,咱们又都是这般境地,不若就应了太太当日所想,与他们早早办了大事才是。”李纨见薛姨妈病体恹恹,亦是可怜,又觉宝钗终究聪明伶俐,这刚买下的地,若有她相帮着打理,亦是好的。昔日凤姐虽能,听说如今与平儿回了金陵度日,终不能来京,故李纨亦是应承,又问宝玉的意思,那宝玉虽痴心黛玉,终亦对宝钗有些心思,况突遇宝钗,亦觉是命里所定,自然应承。

宝钗虽心有憾意,终在此境地,况那宝玉亦是个极好的,故亦罢了。只成亲前一晚,在那廊下对着冷风嗟叹半天,想至思林兰香,已是麻木,想至黛玉玉林,仍是羡慕,想至自身与宝玉,感慨之余亦遂了天意。

这宝玉宝钗,安然过那田园日子,久了竟亦习惯,宝钗那素日的心性亦减了不少,只觉平平安安,有此日子,已是足矣。宝玉亦然,虽中间为袭人哭了一场,终在宝钗的劝慰下好了许多。原来那袭人自打从那小院里出去,在一员外家做丫头,原本想嫁与员外做小,不想那员外的大太太乃是母老虎脾气,可怜袭人纵再耍些心机,终不能抵得过去,终在那冰天雪地之际被设计打死,草草在荒野掩埋了事。一个素日与袭人要好的丫头跑来说了,宝玉宝钗方知,感叹之余亦伤心不已,只如今又能如何,左不过逢年过节上坟祭奠罢了。

不说宝玉宝钗终成大事,众人在那院落田园耕织,亦是自在过活,亦不提宝玉因此改了心性,发奋读书,只说玉林黛玉元宵佳节共结连理,二人柔情蜜意,昔日玉林所住与那潇湘馆早被一条长廊通开,外头青松丛丛,内里竹林隐隐,虽是冬日,那宫纱折成的花团锦簇,亦让这园内分外生辉。

次日一早,黛玉悠悠醒来,见玉林在旁,想至昨日,不由面红心跳,遂唤了紫鹃进来伺候,待黛玉梳洗完毕,玉林方起身,见黛玉倩影,玉林不由心暖,不顾衣衫松松,上前拉着黛玉,柔声道:“好妹妹,我心喜甚,多年心事,今日终成真。”黛玉甩开他的手,笑啐他道:“快些起身,该去请安了。”说着使紫鹃另换了新水,与玉林更衣。

二人梳洗完毕,玉林见黛玉今日换了一身桃红绣纱裙,头挽芙蓉髻,越发光彩照人,不由想起往昔以芙蓉喻她,真真生动之极。兴致突起,遂行至那书桌前,将昔日黛玉曾表明心迹的《我侬词》挥毫写下。

黛玉过来,轻念着:“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想起那日二人盟誓,亦是喜煞心头。一时这二人痴痴相望,柔情万种,尽在词中。

至春分,北府又迎来一喜,原是兰香再度有孕,阖府上下闻听皆是欢喜;又过十日,初回京的探春竟呕吐不止,真真喜兆;离初夏尚差十余天,将军府来人报少夫人有孕。至初夏这日,黛玉忽觉食而无味,使太医诊了,竟又是喜事。一时这北府和世子府并将军府都喜翻了天。当今闻听亦连连称奇,遂都加倍恩赐,又有人上书云此乃吉兆,寓意四海生平、天下安乐。圣心甚喜,对这诸人越发看重。

白驹过隙,韶华易过,这诸人皆得子,独黛玉生下一女,明眸皓齿,粉嫩之极,箐逸探春见了,分外喜欢,竟与其子联姻,后此女果成为北国王妃,后成王后,聪颖之极不亚于黛玉玉林,出众之极兼具二人之俊秀,自有一番作为所在,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如今这北静府中,其乐融融,这日又是黛玉生日,众人皆来恭贺,探春箐逸亦来,箐毓早与一江南才子成亲,此人文采出众,茶艺皆通,与箐毓可谓一见如故。陈梦曦携惜春而来,众人见惜春怀抱幼子,满面春风,皆取笑当日二人扭捏,迟迟不肯表白心迹。

各人玩笑一会,自然在那潇湘馆中设下宴席,吃酒行乐,品诗联对,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百草皆青绿如油,黛玉兰香探春惜春穿梭在花丛间,映着各人的娥眉、凤眼、桃花面,真真好看之极。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探春悠悠念来,笑看向黛玉。“探妹妹此言,莫不是说林妹妹是花神吗?”兰香笑着,秀眉俊眼,已生有一子的她越发端庄贵气。“依我瞧,即便林妹妹不是花神,亦定是那瑶池边下凡来的,不然若没了她,我们这些人可怎么过得。”惜春的声音不再冰冷,透着一股欢欣。

“你们都取笑于我,不过是我的生日罢了,你们得了意,偏寻莫着来编排我。”黛玉笑啐着,眼眸却飘向玉林所在之处,又见满园春色,不由念道:“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众人闻此皆称好,正说笑间,忽见两只空中两只仙鹤直直飞来,在众人头顶盘旋,掷下一块薄如玉片的石头。

思林玉林箐逸陈梦曦等人亦见此景,均跑了过来,称奇之余亦是不知这仙鹤所抛之物为何,黛玉捡来细看,上头竟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几个红字分外惹眼,竟是“红楼又一梦”。众人粗粗读来,竟是各自的平生故事,惊异之极亦是多了几分感叹。

是夜,红烛高挑,春风细细,黛玉一身绿衣,坐在灯下,玉林站在身旁,凝望着黛玉粉面,感慨万千。“好妹妹,咱们竟是两世的缘分,今朝得以了了心愿,真真天意。”黛玉回眸一笑,挥毫写道:“绛珠神瑛两世情,归去来兮又一梦;珠帘暮卷同沾巾,画栋凤飞顽石云。”“好妹妹,但愿生生世世,咱们永结此心。”这二人私语窃窃,身影成双,映在那纱窗上,红烛泪下,亦是喜庆之极。

又过数年,北静王爷逝去,玉林得以承袭王位,黛玉升为王妃。思林驸马,位居一品,兰香公主加封“和硕”二字。惜春早已成为一品夫人,探春则随箐逸回至北国,成为北国之国母。

至此,这红楼又一梦已近尾声,不论这真真假假,梦醒梦中,皆为众儿女一叹,或蟒袍加身,或凤钗紧戴,或布衣田园,终是各人有个人的命运。各自归位,以各自的心性续写各自的人生。情到深处即为诗,言到心处必为梦。大胆篡改曹公之语作结:“满纸荒唐言,字字梦里人;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新续之颠倒不平记第19部分阅读

欲望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书末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