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同人]焚香祭酒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三国同人]焚香祭酒——积羽成扇(98)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重新估量曹操的心思,越想,越觉得沉重。

曹操此举乃是明显的异常之举。刘备摸不透他的用意,便觉得后背发麻,好似被三两只蚂蚁爬过,耿耿于心,无法忽略。

倒是吕布,不知其中深意,只以为是刘备的求情起了效果。一边高兴,一边犹觉得刘备刚才的求情不够力度,遂朝刘备使眼色,让他再多求情两句。

刘备无语至极。好在吕布很快被带走,士兵们另压了陈宫上来。

公台,许久未见。

陈宫背脊挺直,没有接话。

曹操再问:你可有话要说?

陈宫冷哼:但求一死耳。

戏志才接收到曹操的眼神暗示,开口道:

你若一死了之,你的妻儿该当如何?

罪不及妻儿,以曹公的英明,如何会与妇孺老弱计较?

崔颂能猜到陈宫的一二分心思。

他之所以拒绝投降,决定慷慨赴死,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为了己身:他当初背叛曹操,给曹操带来几近灭顶的严重打击。夸张点说,他当时的行为称得上是在曹操后背插刀,插得他差点就地扑街,再也爬不起来。后果之严重,哪怕曹操愿意既往不咎,重新接纳他,也难免会有点想法。而陈宫自己,亦过不去心头那道坎。何必自取其辱。

另一个则是为了家人:他若活着,曹操就算重新启用,也会暗自戒备,心存芥蒂,而他的家人,将随着他的过去,一生蒙在他的暗影之下。既如此,倒不如以他的死,换取家人的平安。人死则仇消,他一死,以曹操的性情,就算有再多的暗怨,也会全部放下,替他照顾他的家人。

崔颂能猜到的,与陈宫相处多年的曹操自然也能猜到。

若是曹操并未获得崔颂的协助,根据历史的记载,他还要多用四个月的时间,等到己方士兵疲惫不堪、粮草几近用尽的时候才将下邳攻下。

那时的曹操,必定为了早点稳固局势,避免节外生枝,而将不安定因素吕布、陈宫、高顺全部斩首。

而如今,曹军精力、士气高涨,粮食充足,曹操不免对吕布等人生出不同的想法。

所以,在陈宫说完这段半请求、半激将的话后,曹操没有接茬,反而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表情。

若我非要计较呢?

陈宫:???

面对这出乎意料的剧本,陈宫懵了懵,还想继续发动嘴炮说服曹操,就见曹操挥手召来士兵。

堵上嘴,拉下去。曹操欣赏着陈宫千变万化的表情,缓缓加了一句,带去客舍,与高顺同室相伴。

陈宫与高顺,向来相看两相厌,曹操这一招不可谓不损。

被堵了嘴的陈宫发出呜呜呜的声响,蹬着脚被士兵带走。

围观了一整场的刘备隐约摸索到曹操的意图,不知是喜是忧。

曹操处置完降臣,对有功之臣简单地嘉奖了一番,便亲切地拉着刘备,让他和自己同坐一车。

再次被曹操搞特殊待遇的刘备炸得寒毛直竖,险些把后背的衣服都顶起来了。

他深知曹操此举有施压试探的成分在,哪怕他极为沉得住气,面对这时不时的裹糖之毒,亦不免生出一分烦躁。

意识到这一点,刘备心中一凛,暗道:

曹操果非常人也。如此心性,稍有不慎,便会被他逼得失了分寸,需得更加小心才是。

却不知曹操那边也在感慨刘备的难啃。他暗中逼迫了那么久,就等着刘备露出破绽,一击除去。谁知刘备竟像个牛皮水囊,怎么压都压不破,还能将他的劲力推回来几分。

两个各怀心思的人,表面上惺惺相惜,同坐一辆车,携手而去。

剩下的人亦三三两两地散了。相关人员按照曹操的指示,投入下邳的重建中。

过了两个月,下邳焕发新生。曹操接纳原在吕布军中的陈群父子,征陈群为自己的掾属。

同年同月,曹操受引荐,召用王模、周逵。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传来袁绍大破公孙瓒,占据幽州的消息。

朝廷封刘备为左将军,赐金印紫绶。

压力山大的刘备,在多次被董承的人巧遇,甚至有一次被董承本人巧遇后,实在忍耐不住,对着董承看似客气,实则暗藏胁迫地道:

君如此行径,不怕我上报给曹司空吗?

董承丝毫不怕他的胁迫,桀桀而笑:刘将军若是能向司空禀报,早就去了,何至于被我纠缠这许久?

刘备冷然回视。

董承继续道,因为将军知道,一旦此事通禀了曹操,我定会拉将军下水。而曹操正愁找不到名目处置将军,必会借题发挥。这种将自己的把柄奉上,正入曹操下怀,自取灭亡的行为,将军如何能做?

刘备道:君欲何为?

董承从怀里取出一条绸衣带,作出一副恭谨之色:此乃圣上血书,衣带诏也,刘将军还不听命!

刘备来不及去看那条衣带,闻言,躬身行礼。

董承念完衣带诏中对曹操的种种论罪,取出笔,对刘备道:

刘将军,署名否?

刘备被这半逼半就的邀请气笑了:备自当为圣上肝脑涂地,只不知道这衣带诏是真是假?

董承脸色倏然一变。

刘备一瞧他这模样,便知这衣带诏果然有异,既恼怒董承的纠缠,又惊异于他的大胆。

董承犟嘴道:朝中大半有识之士皆知此事,怎会有假?

刘备暗笑。若朝中有大半人参与,曹操怎会一无所知?他若这么无能,早死在吕布的手上了,怎能走到今天的位置?

不过是三两个蠢笨之人,结成乌合之众,在此跳脚罢了。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