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已改】
【ai技术在骨折摄片诊断中的应用,估计以后会成为一种趋势】
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为医生的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
骨折诊断有着庞大的医疗需求,在各大医院的急诊和夜诊中,因骨折前来就诊的患者始终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据统计,我国每年骨折发病人数不少于500万次。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占13.5%。站在中度老龄化社会的边缘,不少专家推测,未来我国骨折高风险人群的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
在临床需求的推动下,ai医疗影像市场开始纷纷涌入辅助骨折诊断这一赛道。而作为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汇医慧影近年来专注x射线骨折人工智能辅助筛查,历时4年覆盖人体80%骨折部位(手部、足部、腕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股骨、胯关节、盆骨、尺桡骨、胫腓骨等)。
5月10日,汇医慧影的dr骨折ai产品获批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三类证,这是国内同类产品的首次获批,也是国内唯一手握nmpa三类证、欧盟ce双重认证的x射线骨折ai产品。
辅助医生介入骨折诊断金标准ai如何发力?
临床上,骨折诊断的金标准一直是x射线影像设备。dr能显现出病灶周边整个外部结构的改变,空间分辨率高,且价格低廉,在对骨折病灶的识别上明显优于ct等其他影像检查。
通常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医生基本都能通过dr影像判断是否骨折,可具体到不同场景中,依旧会存在漏诊的风险。据统计,x线平片骨折的漏诊率高达15%,特别是在关节较多的四肢骨部位。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李爱银医生告诉“医学界”, dr片作为一种整体结构的成像,有时候会出现骨折部位和正常部位结构重叠的情况,影响判断。此外,由于骨折患者数量较多,且“随机性”强,对放射科医生来说,想要在高疲惫、急诊断的情况下保证影像检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尤其是在手、足的众多关节中找准骨折部位,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1999年,李爱银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来到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在从业的21年里,他见过太多因漏诊而险些酿成事故,导致医患纠纷的案例。
“曾经有一位患者在夜诊时来到医院,主诉踝关节疼痛,医生根据患者的描述开具检查单,而放射科医生在拍完片子后就只盯着踝关节观察,结果这个患者的骨折部位是在跗骨,并且有结构重叠并不明显,就被漏诊了。”李爱银说,“后来我们及时地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好在也并没有引起严重的后果,最终得到了对方的谅解。”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它反映了目前放射科在急、夜诊影像诊断时存在的难题:患者主诉模糊、年轻医生经验缺乏、夜班的生理疲惫也会影响医生的专注力。”
据介绍,千佛山医院目前每天只有三位放射科医生轮班值守dr班,24小时内需要看完将近1000张各类dr影像片,每张急诊dr片都需要在半个小时内出具报告。
放眼全国,放射科医生人才的缺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统计数字显示,医学影像数据年增长率为63%,而放射科医生数量年增长率仅为2%,而这一缺口,在乡镇医院、卫生所等医疗机构更为严重。
为了缓解医生的工作压力,弥补低年资医生经验不足造成的缺陷,并提高骨折影像检查的准确率,2020年,千佛山医院引入了汇医慧影的x射线骨折ai产品。
但在产品引入之初,包括李爱银在内的多位骨科和放射科医生,对这一“新鲜事物”的可靠性,还是存有疑虑。
为此,千佛山医院还专门做了一项试验,通过每个月的病例追查,将过去的骨折dr片重新进行ai产品辅助筛检,并且和之前出具的报告进行对比。
在这次结果中,李爱银和他的同事惊喜地发现,在三十余例年轻医生无法准确判断的dr片中,ai辅助筛查软件精准地标注出了病灶部位,其中还包括此前险些造成纠纷的案例。这让大家意识到,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为医生的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
李爱银向“医学界”介绍,患者拍完dr片后,人工智能软件会直接在后台出具一份报告,将所有怀疑骨折的部位全部标红,这一过程用时低至“秒级”。在此基础上,医生会进一步对标注的区域进行二次判断,最终出具报告。
“这款产品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其对全身骨骼检查的覆盖率基本上达到了80%以上,这将在疑似多部位创伤患者的检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如果说在单部位骨折患者的检查中,人工智能还只是起到了对年轻医生阅片水平的‘补漏’,那在多部位损伤的病人里,人工智能直接将全身疑似骨折的部位一起识别了出来,缓解了医生需要挨个部位详细筛查所花费的精力,节省了时间。”
李爱银认为,基于这款软件的临床优势,它可以成为医生最得力的助手。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中,人工智能软件可以算得上是年轻医生的“半个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