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番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5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李商隐缓缓打出一个问号,然后气闷:“笑屁!”可见气急败坏了。

杜牧:并不喜欢和傻子来往。

【李一戏谑道:“不过没关系,杜牧不欣赏李商隐,白居易欣赏啊。

白居易在老病退休以后,非常欣赏当时已经初露头角的年轻人李商隐,对他开玩笑说:“老夫死后要是能投胎做你的儿子就好啦。”

李一欢快道:“白居易比李商隐年长约四十岁,几乎要高两辈,能说出这样的话,足见对其爱重的程度。

尽管白居易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根本就是天差地别就是,但人可能就是喜欢自己没有的吧,比如白居易。

', '')('值得一提的是,李商隐他……真的给儿子取名叫白老,绝了哈哈哈。”】

白居易有点好奇,有点哭笑不得。

元稹噗呲一声笑了,“这小朋友可真是不得了。”看兄弟的笑话他喜欢。

李商隐眼睛放光,哎呀,这真是不好意思,嘿嘿。

【“白居易是谁呢?”李一露出一个笑容,“李白写尽了浪漫主义诗词,无人能模仿,从未被超越,成为诗仙;杜甫把现实主义诗词写成了教科书,封圣诗界。

整个大唐诗圈都笼罩在他们二人之下,直到白居易的新乐府出现,才被公认为唐朝第三大诗人。”

“这就是白居易,一位几可比拟李杜的大诗人。”】

第254章

【“李白杜甫白居易,算是公认的唐代三大诗人吧。”涉及排名这种容易争吵的话题,李一一般都引用比较公推的,不过她还是蛮喜欢白居易的诗的。

“白居易的诗对上学的人其实不太友好,因为篇幅长,但是好就好在语言朴实易懂,做阅读理解比较好理解。”李一一会皱眉一会又笑,有点纠结。

“就,如果需要背诵的话你会恨不得首首都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再不济床前明月光也行啊,主打一个短小精悍好背诵就对了,但白居易这种喜欢写长篇幅的都是不受欢迎的。”李一发出来自学渣的吐槽。

“不过,”她话题一转,“只是单纯欣赏那白居易的诗对普通人就很友好啦,平易近人,不像某个喜欢引用各种偏门典故的诗人,光是去查典故就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了,这阅读门槛不要太高,对,我说的就是用典狂魔辛弃疾。”

李一吐槽,“宋朝的词人都特别喜欢在诗词里面引用典故,简直是无典不欢,像苏轼、欧阳修、李清照这些大佬,随便翻一首诗词,基本都能找到典故,可以说用典在宋朝达到高峰,但这些人比起辛弃疾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辛弃疾用典疯狂到什么程度,他作一首词,可以做到句句有典,甚至还可能一句词有好几个典故,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天知道这首词总共也就128个字。

而这还不是辛弃疾用典最多的词,最多的一首整整十一个典故,就离谱,任何做阅读理解的人都会恨他的。“李一怨念道。】

辛弃疾摸了摸鼻子,这个么,他那是必要用典,没有瞎用,后世的小朋友一定能理解的,对吧?

【“不过辛弃疾作词虽用典颇多,但这是他词作语言特色所在,而且词中镶嵌典故要是用的不好就会让人觉得生硬艰涩,但辛弃疾却每每用典都能恰到好处,浑然天成,读来不觉有堆砌之感,反而更加奔放自如。”李一还是说一句公道话,“所以他的词虽然读起来有门槛,但是经典确实不少,很是值得品味。”

李一说着,又继续道:“白居易是一个很与众不同的诗人,要知道在古代识字率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低的,文人的作品通常都是给同阶层以上看的,普通老百姓哪里能看得懂那些优美的文章诗词呢?这当然不是他们写的不好,只是每天埋头田地,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哪里懂呢?可白居易却为他们写了浅显易懂的诗。”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老妪能解,出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