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上,弓箭手迅速从前三排的空隙中走到城墙前侧箭垛子后方。
古代战争护城河的距离都有讲究,在城墙上射箭,借助高度完全可以覆盖护城河,但是在攻城一方来说,弓箭手在护城河外侧向高处射箭,除非超出平均线的臂力,否则无法射到城墙上方。
“稳住~”
但弓箭手并没有射箭,相对于攻城主力而言,现在射杀搭建木板的这一千人不值得,毕竟弓箭手大多只能射出八到十二箭。
头顶上巨石呼啸而过,双方新兵胆战心惊。
这就是投石机的威慑。
叛军三块木板搭在一起,形成二十个木桥,其余单独摆开。
城内段俨舔舔嘴唇,看向远方高台上的李恪。
这小子有点难缠啊。
这是真懂兵的,不是那种纸上谈兵。要是纸上谈兵的肯定会扛着沙袋填护城河。
用沙袋填护城河是没错,但武昌城外的护城河是从长江引来的活水,真把护城河填了,河水溢出来到处泥泞,肯定人仰马翻。
叛军搭建木桥随后撤退。
城外高台上,李恪长剑猛然向前一指:“先登封侯~”
“先登封侯~”
传令兵纵马奔向四方大声呼喊。
高台上朗将纷纷翻身上马,率领自己亲卫和督战队押上。
几乎是同时,仓啷一声长刀出鞘:“进攻~”
“进攻~”
“咚~”
战鼓擂响。
十名刀盾手一手举盾,一个肩膀扛着云梯迅速冲向木桥。身后是四十名刀盾手,五十人为一队,这样的队伍足有九十八个。
砰~
一块巨石从天而降,还剩九十七个。
但这时候战场气氛已经彻底统治脑海,除了被砸中一队之外,其他人脑海中几乎一片空拍只是举着盾牌低着头向前冲。
身后攻城锤已经停止,但二十座攻城塔楼依旧缓缓推进。
近五千名叛军冲上木桥,身后两千名弓箭手紧随而至,七千人怒吼一声:“杀~”
城墙上,校尉们几乎同时怒吼:“放~”
古代战场上军令都是开口音,说射是不可能的。
嗖的一声,千支箭矢落入叛军人群。但伤害并不大,多一半射到地面上,少一半中的一半又射在盾牌上,只造成不足二百的杀伤。
但箭矢却络绎不绝,一名名弓箭手不断的弯弓搭箭射出,平均下来连射十轮,弓箭手迅速撤退到城墙下,有的用热水敷或者两只手相互搓揉肩膀。
城外叛军投石车向前推进二十步,这时候不能攻击城墙,否则自身伤亡会更大,现在的作用就是攻击城墙内,同时进行威慑。
二十座攻城塔楼缓缓推进。
砰地一声,一块巨石砸中塔楼,塔楼一歪,砸倒一片人。
刀盾手终于来到城墙下,立起云梯。
城墙上一名新兵手持两股叉奋力向外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