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道了声知道了,让茂娘先去,自行将晨时练功汗湿的衣裳换下,又重新擦洗了脸和手,这才出门。
路上住宿时陆双羊夫妇二人都在他们自己的房中解决三餐。而郭素之前都是独自在房中用饭的,阿瑜见他孤零零的,便说别家兄妹也都同席进食,没那么多讲究,一日三餐主动拉他一起吃,此后便习惯了。到了时间,自然而然就坐在了一张小桌上。
他合上屋门,刚踏入院中便听到院门被叩响,走过去一开门看到门口站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还带着三四岁的弟妹,弟妹一左一右抱住了他的大腿。
少年一侧耳上挂了一枚银环,披散着黑发,额间箍了一条皮质的褐色细带,是河州沿边人的打扮。郭素认出了他们,昨日刚到驿馆时,小男童跌倒在阿瑜脚边,阿瑜好心将他扶抱了起来。
见来开门的是郭素,少年扬起明亮的笑容,提起手中的篮子,说明了来意,是来向美人姐姐道谢的。
昨天他凑近闻到弟弟手腕上被沾染的熏香,想起自己见到风吹拂起来的帷幔后那张美丽不已的侧脸,脸又红透了。他长这么大从没见过那样好看的人。
篮子里是洗干净的山果,少年讨好道:这是我一早采来的,也都仔细洗过,很新鲜很好吃。
郭素正欲道谢,少年却不肯把篮子交给他,坚持要亲手送给美人姐姐。他笑起来唇边还有两个小小梨涡,看起来十分讨喜。
郭素一挑眉,手落回身侧,道:我为何要替你传话?
少年一哽,问道:美人姐姐不是你的妹妹么?他们来的时候,他听到好看姐姐叫他阿兄,声音又柔又娇,好听得很。
是啊。郭素垂眼看他,忽然正经道,只是我们兄妹被家中严格管束,不能胡乱吃别人的赠予之物。
少年又求了几句,郭素却始终冷冷淡淡的,挂上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见奈何不得他,少年只好带着弟妹,三步一回头地抱着篮子沮丧离开了。
郭素关上院门一转身,就见陆双羊正站在院中。
出息了。陆双羊眼中带笑,双臂抱在胸前,促狭道,竟开始与孩子计较了。
又学他方才的语气:只是我们兄妹被家中严格管束哈哈哈。
郭素神情有一瞬间的不自然。
自己确实没有必要对那少年如此。少年知好色则慕少艾,是人之常情,且越靠近河州,民风越豪放,他却连别人送阿瑜的一篮果子都拦住了,细细想来怕也讨嫌。
只是做便做了。
他的神情很快又恢复了淡然。
第59章山果胡王升若真有能耐,那就把所有议
驿馆的下人已经将早饭送来了,一一摆在桌上。
菜色简单,好在花样不少,看着也令人很有食欲。郭素昨夜多出了一些钱,让驿馆的下人记得将早饭备得丰盛些。边城食物贫瘠,能凑满这一桌子已经十分难得了。
路上他见窦瑜吃得越来越少,知道是连续奔波太久影响了胃口。她分明难受,也不提任何要求,总是努力多吃些怕他担心,懂事又乖巧,不过肉眼可见地又瘦了一点。
郭素看在眼里,一颗心软了又软。
窦瑜等来了表哥,与他隔桌面对面坐着一同用饭。
她喜欢和家人坐在一张桌上用饭,这还是从前在通州时被祖父养出的习惯。后来因为与窦家人关系生疏,虽然没有被严格要求食不言,可也说不上什么话。饭菜汤水是热的,但气氛却总是冷冰冰的,显得再好的菜入口都没那么美味了。
现如今和表哥同桌而食,即便也没有那么多的话可以滔滔不绝,但就是舒心很多,也自在很多。
窦瑜和郭素吃饭的时候都不需要人留下服侍,茂娘却还是没有闲下来,将驿馆为无难师父备好的饭菜放入食盒中送去他房里。
窦瑜想到无难师父,和表哥说:无难师父似乎是怕给咱们惹来麻烦。
郭素看向了她。
她虚空拍拍自己的头顶,压低声音说:他剃了发,身份比较显眼嘛。
这幅生怕隔墙有耳的样子十分可爱,郭素搁下筷子认真听她说话,忍笑问道:为何?
窦瑜以为郭素不知情,把自己知道的都说给他听了。茂娘探查消息已经成了习惯,在驿馆里里外外走了一小圈就知道了许多事。原来河州人也不喜僧人,不过和冀州河阴郡对此类人的喊打喊杀、砸烧寺庙不同,河州各地,尤其是边城之中的下层百姓比较厌恶和尚。
因为边城及四周常年出没一伙贼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就是个光头男人,据说是出了家的,出来做坏事都还用着过去的法号,所以此地僧人的名声全被他凭一己之力给拖累了。
他们来驿馆投宿时,就连驿丞在见过无难师父之后都对他颇为抵触,下人也都不愿意给他送饭。
之前赶路时无难师父的存在感就极弱,多数时候只在马车中或客房中看书读经。自从进了驿馆更加沉默了,屋门紧紧闭着,窦瑜怕他觉得憋闷,让茂娘劝他在院子里走走,可一早还是不见他出来透口气。
郭素道:委屈无难师父了,一会儿我去劝他,好令他能安心。咱们一行人并不怕任何人的为难。
听到表哥的话窦瑜立刻就放心,露出笑容。
无难师父谨小慎微,她看着也很不是滋味,这又不是他的过错。
等过了早饭的时间,驿馆中雇佣的杂役婆婆来院中收拾他们用过的碗筷。收整好后正准备离开,郭素从无难师父的房中走出来看到了她,立刻将她叫住:阿婆。
婆婆停下脚步,转身走近檐下,站在台阶底恭敬地垂首问道:您有何吩咐?
郭素停顿了一下,才道:阿婆可知哪里能买到,或是采到山果么?就是
他抬手比划了一下大小,补充说:约有这么大,赤红色的。
婆婆抬头看向郭素,听了他的形容,了然道:您说的这种果子驿馆后面的山上就有许多,从西南处上山,不过要走得远些。我孙儿常去那边,可以让他为您带路。
郭素温和道:谢阿婆指路,我自己上山便好。
婆婆离开后就将此事和自己的孙子讲了,孙子一口应下。她在驿馆中做杂役赚些钱财,孙子偶尔会来帮她搭把手,有时也会替入住驿馆的客商官吏跑腿,遇到大方的,还能另外赚取一些银钱。
婆婆没有耽搁,带着孙子李蛮来见郭素。
朝这边的院落走过来的路上李蛮就隐隐猜到了,见祖母口中的人果然是郭素,站在祖母身旁撇了撇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