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卸甲后我冠宠六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免费阅读-酒千觞(106)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没有。

太后便漫不经心地看她一眼:怎么是你?

曲红昭不答:我刚刚碰见了江姑娘,她在给您磨药。

太后放下手中的木梳:她是个好孩子,可惜跟了哀家。

你比我想象的要平静很多。

事已至此,再歇斯底里就太难看了,太后在头上插了一只镂金菱花点翠步摇,又揽镜自照,果然是老了,连年轻时最喜欢的首饰戴起来都显得不伦不类了。

娘娘雍容华贵,很衬这步摇。

哀家年轻时,身边梳头的宫女都这样说。可惜啊,那时候,先帝偏偏喜欢素雅,这些东西只能压箱底,太后撩了撩步摇的坠子,为了迎合先帝,哀家在后宫谨小慎微了大半辈子,又换回来了什么呢?

说吧,你来是做什么的?太后问,可千万别对哀家说什么我早告诉过你这一类的话,我会作呕的。

我来,是为了尹幼蘅。

太后抚弄着金步摇的手顿了顿:蘅儿和这件事毫无干系,事先也并不知情。

看来你还是关心她的。

你到底是何人?曲红昭还是丽妃?

曲红昭,自始至终都是曲红昭。

自始至终?太后听懂了她的意思,看来哀家真是老糊涂了,你在我眼皮底下蹦跶了这么久,我却也没能抓住你的马脚。你既是陛下亲信,那就帮哀家转达一句话吧。

请讲。

哀家知道,碍于孝道,陛下没法名正言顺杀我。告诉他,他若肯放过蘅儿,哀家愿意自绝抵命。

见她迟迟不说话,太后竖起眉毛:你不是口口声声说,蘅儿是你的朋友吗?证明你不是虚情假意的时候到了,放过她吧。

现在不是我不放过她,是她不肯放过自己。

太后垂眸:难道她想自尽?为什么?

你问我为什么?曲红昭奇怪地看向她,从我认识她开始,就没见她过上几日快活的日子。她不清楚生活可以有多快乐,放弃起性命来自然轻易。

你是在谴责哀家吗?

也许我本来是想谴责的,但我发现,原来你也一样。

不一样,她还年轻,手上没有造过杀孽,她可以继续活下去,活得理得心安。

曲红昭突然好奇:你后悔造成过杀孽吗?

太后认真思考了许久,才开口道:不后悔,不管哀家当初是不是杀错了人,那件事都起到了震慑作用,让我彻底立稳了脚跟。

太后忽然笑了起来:你是不是以为能听到哀家哭着喊着痛改前非?我告诉你曲红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可不适合所有人。

受教了。

不过,哀家还是愿意做件好事,叫蘅儿过来吧,我来劝劝她。

半个时辰后,从太后的康宁宫中走出来的尹幼蘅,抱着曲红昭放声大哭。

曲红昭却稍稍松了口气,这个样子总比之前那样轻轻地笑、安静地哭看起来令人放心很多。

她抱住了尹幼蘅,拍了拍后者的背:哭吧,哭出来就没事了。

尹幼蘅在她怀中嚎啕大哭,生平第一次,完全没有顾及周围那些守卫和宫人的视线,哭得撕心裂肺。

啊哭着哭着,她还突然提气呼喝了一声,仿佛要把所有情绪都发泄出去。

抱紧我,曲红昭搂住她的腰,凌空而起,用轻功带她飞跃了一段路,最后停在了一座偏僻处的小楼楼顶,在高处喊,发泄的效果会更好些。

尹幼蘅摸了摸脸上半风干的泪痕,转瞬间又有新的泪水濡湿了它们。

你不好奇姑母说了什么?

曲红昭善解人意:那是你们的秘密,只要她不是让你活下来潜伏在我身边,等待机会将我一击毙命,我就不问。

尹幼蘅站起身:做了几年局中人,倒从没从这个角度打量过宫城。

她俯视过宫中的亭台楼阁,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感受着身边烈烈的风,似乎想乘风归去,又似乎是在与过往的生活做一个告别。

143.第143章不负天下

尹幼蘅最终缩成一小团,窝在曲红昭怀中哭着睡着了。

她已经连续几日没有合眼,曲红昭把她抱起来送回了怡华殿的卧房,又对她身边的大宫女嘱咐了几句后,才放心离开。

踏出怡华殿的大门,曲红昭一路前往御书房,看到皇帝陛下正瘫在椅子里,以一个非常潇洒不羁的姿势把双腿翘到了御案上。

陛下看起来心情不错。

是啊,皇帝兴高采烈,朕的死讯已经传出去了!

臣该说恭喜?

皇帝从椅子上跳过来:死讯传出去了,可以静等鱼儿咬钩了。想想看,这几日朕不用上朝、不用处理朝政,岂不美哉?

原来陛下开心的是这一点。曲红昭哭笑不得。

我们出宫去玩吧?皇帝兴致勃勃地提议。

作为一个刚刚传出死讯的人,骤然出现在街头,是否有些不大合适?

朕早有准备。皇帝得意洋洋地给她看自己准备好的东西一把几乎能遮住半张脸的假胡子。

曲红昭看着他打开了几道抽屉上的锁,拿出这把胡须,又掏出一顶渔夫常用的草帽,忍不住想到,敬国公在御书房翻找玉玺时必然非常困惑。

这位陛下一直被繁重的政事绊在宫城,先帝还时常举办秋猎、夏日偶尔会带着嫔妃去行宫避暑等等,小皇帝却从没搞过这些。曲红昭想到这一点,实在不忍拂了他的兴头。

好,那我们去哪儿?

就在街上逛逛吧,听到她同意,皇帝眼神都亮了起来,说起来,朕登基几年,除了偶尔微服出宫体察民情,还从没认真在京城逛过。

曲红昭与他正相反,京城街头巷尾那些好吃的、好玩的,几乎就没有她未踏足过的。闻言便道:那这次便由臣为陛下做个向导好了。

好!将来若你有机会去蜀地,朕也给你做个向导。

久闻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曲红昭笑了笑,臣神往已久,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去看看。

两人并肩出现在京城街头,皇帝带了顶斗笠,配着络腮胡须,看起来略有些形迹可疑。

他自己也稍有所感,转头问曲红昭:我这个样子会不会引人怀疑?

没事,臣一身浩然正气,您与我走在一起,不会有人起疑心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