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北方都会下雪,张支书担心越晚回去雪越大,他的行李准备好,张支书就送他去车站。
方剑平原本想带小芳一起去。张支书没同意。
跟他一批的知青今年秋又回去几个。
张支书觉得姑娘家不容易,这次就把名额让给女知青。周长河没能回去,张支书怕他使坏,搞得小芳到了首都回不来。毕竟方剑平不是回去探亲,用的名义是回去看病。
周长河也想请病假回去,张支书没同意。不是故意跟他过不去,而是他万一在首都出点事,那连带张支书都有责任。
方剑平遇到事绝不会说,他老丈人给他开假病条。周长河可不一定。
张支书把这中间的厉害关系讲给方剑平听。等到首都,方剑平见到他爷爷奶奶就把这些转述给二老。
方奶奶不禁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孙媳妇啊?
方剑平:明年再有知青返城名额就让周长河他们回来。剩下的那些知青不知道咱家的情况,没有我岳父允许也不能离开清河,到时候就好了。说着,一顿,明年不行。
方爷爷忍不住问:又怎么了?
明年可能正好赶上小芳坐月子?
老两口惊了一下,反应过来齐呼:有了?
没,没有。
方奶奶想问什么,算算日子,确实还没有,那你还不加油。
方剑平想笑:我也想。可是万一赶上秋收怎么办?
她奶奶想想农村的情况,也就冬天合适。三四月份虽然也行,可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没什么吃的。六七月份天气热,大人孩子都遭罪。
你考虑的周到。小芳那孩子还好吧?
方剑平:五年级的课程快学完了。我岳父说,等到明年秋就去农场初中给她报名。
方爷爷忍不住问:这么快?
方剑平点头:她心思单纯,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骛,跟很多人比起来可以说事半功倍。
也对!方爷爷想想孙媳妇一根筋,她这样的人适合从事科研工作。
方剑平不禁说:现在哪还有机会。回头看看能不能学点别的吧。
大学都不招生了,工农兵大学参差不齐。确实是个问题。
方爷爷说:也挺好。你工作忙,她带孩子。你俩要是都忙,再赶上农忙,孩子就遭罪了。
小时候遭罪。大了巴不得我们没空管他。说到此,方剑平想到他的打算,爷爷,奶奶,我想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就领这一个。如果她跟小芳一样单纯,我们也没精力养太多。如果是个聪明的
方爷爷忍不住说:那就别再生了。遗传这事,我当一辈子医生也没搞明白,太玄乎。
方剑平笑了: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方奶奶见孙子跟他们老两口的想法一样很是高兴,忍不住起身说:等着。
片刻,从卧室里拿出一包东西。
方剑平连忙接过去:什么?
孩子的事我和你爷爷聊过。也建议你们就要一个。方奶奶打开包裹,我给孩子做的衣服,从出生到两岁都能穿。
方剑平瞧着光棉袄棉裤就有七八个,惊得忍不住眨眨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心里百感交集:你你们怎么弄这么多?
方奶奶笑着说:冬天闲着也是闲着。别担心,我们没让自己累着。我和你爷爷还等着你带孩子回来。
过两年坐车不遭罪就带回来让你们见见。方剑平忽然想到他爸妈,我,我还没告诉爸妈。
方奶奶让他先坐下。
方剑平见她脸上的笑也跟着消失,心里咯噔一下,有个不好的预感。
方奶奶叹了口气,别怪你爸妈,他们时间能证明一切。
他们知道了?
原先老两口没敢说,是怕儿子和儿媳妇接受不了。
方剑平回来,人高了肩宽了,精神状态很好,小芳又开窍了,还是个漂亮姑娘,老两口没什么可担心的,就把方剑平在农村成家这事告诉他们。
起先方剑平的户口虽然在村里,但不属于农村户口,而是知青临时户口。
他跟农村姑娘结婚就要落户到农村,成为一个农村人。再回城也不能久住,只能当走亲戚似的呆几天。
方剑平的父母无法接受儿子变成农村人。
老两口跟他们解释,小芳家条件不错,独生女,父亲还是村支书。
这话一出两口子认为方剑平是为了小学老师的工作娶农村姑娘。
也不怪他们这么想。确实有知青为了大学名额娶农村姑娘。上了大学就要跟人离婚,结果被找到学校甚至老家。
两口子就觉得方剑平糊涂,还给他们丢人。
方奶奶想起说开那日儿子和儿媳妇满脸怒火的样子,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他们会理解的。
方剑平笑道:你和爷爷能理解就够了。对于我不在意的人,管他们怎么想。之前没说是怕小芳开窍后跟我离婚,没必要说。现在就更没必要了。
方爷爷忍不住打量孙子:你真这样想?
方剑平笑道:小芳有个堂姐问她,要是我爸妈不喜欢她怎么办。小芳说,我又不认识他们,干嘛要他们喜欢。
方奶奶不禁说:这孩子可真坦率。
方剑平:你们给她买过衣服,还给我们寄了很多书,你们不喜欢她,小芳可能会很在意。对了,这些东西都是小芳选的。
回来只顾聊家常,方剑平带的两包东西还没拆开。
方剑平一样一样往外拿,让老两口看清楚:不过钱是我付的。
离海近,主要还是海产品。
其余的是自家产的。
比如磨碎可以用来煮粥的玉米,晒干的红薯干,黄豆面,还有高粱面之类的。比之前多了整整一倍。
大方桌上摆的满满的。
方奶奶不禁惊呼:怎么这么多?多重啊。以后别买了,家里都有。
这些粮食你们有钱也不好买。别不舍得吃,天热就坏了。
方奶奶笑道:我们知道,肯定不能放坏。说完就拉着他坐下歇会儿,还去你爸妈那儿吗?
不去!方剑平摇摇头,再被他俩一起打出来多丢人。这些东西你们也别给他们。免得被他们扔了。
这种事方剑平的父母干得出。
不是文人却有酸儒的清高。
知子莫若父。
方爷爷道:不给。来就吃,不来就算。这次也是一周?
两次的假条哪能一样啊。
方剑平:这次六天。
方爷爷不禁说:你岳父谨慎。以后多听听他的。
说起自己的老岳父,方剑平忍不住说:他确实很有想法。这时候应该在跟村里人开会说养蜂的事。要是能干成,等过两年回来,就能给你们拿些自产的蜂蜜了。
方爷爷好奇:跟我们详细说说。
方剑平微微点头:好!
同一时间,张支书确实在跟村里开会。
会议内容就是养蜂。
农场没人会养蜂,张支书的报告递上去,农场就让张庄自负盈亏,且不能耽误农活。
农场不出钱不出力,好比建国初期让农民开荒。那时候打了多年仗,地多人少且一家比一家穷,一个村都没三头牛,开荒只能靠人力。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就承诺开荒的头几年不需要交公粮。
张支书想到这点就让农场给他写个保证,以后养成了也不用给农场。
农场瞧着他像是很笃定,担心以后想让他交公不好办,就给他五年时间。
会议开始,张支书就把盖了公章签了农场主任名字的证明拿出来给大伙儿看看。
养的蜂是自己的,开会的人提起一点兴趣。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