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苏挽惊喜的差点蹦起来。
宋延揉揉她的头发,宠溺的意味很明显,反问道: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苏挽喜的扑在宋延怀里,搂着他的腰,靠在他胸膛,亲昵的蹭蹭:谢谢。
傻丫头。宋延无奈的ruarua她头发,这些明明都是他应该做的啊。
没多久,新的知青就陆续下乡了。
说实话,各村的队长都不愿意接手这些知青。
得给他找住的地儿不说,还得凑粮食接济,村里人都不乐意,搞得他们也很无奈。
而且这些知青什么活也不会,还喜欢指手画脚,搞事情,偏偏你还不能处分的太过。
几个大队长带着人往接人的地儿一站,都不咋高兴。
其中张大根尤其的不高兴,今年因为村里建了砖厂,上面分配给他们村的知青比其他村多了一倍,说是给他们村找知识性人才,实际上就是别的村养不起了。
知识性人才,不给添乱都不错了,张大根心里嘀咕着,可他也没法拒绝,这是上面分配的任务。
十几个人刚来兴奋劲没过,觉得自己是下乡建设农村的人才,幻想着自己在村里大展身手,创立一片新天地,嘀嘀咕咕说个没完。
张大根黑着脸没人敢往前凑,宋延生的高又壮,没有表情的时候,一双眼睛深邃很有压迫感,其他人也不敢去招惹,可怜其他几个人被拉着被迫听了一路,不切实际的想法。
把人一带到知青点,张大根就带着人走了,他们忙着呢,可没空应付这些知青,反正知青点留了人接待。
欢迎新同志们的到来。杜磊是知青里的老大哥,好些知青点的事都是他决定的,这次自然是要留下来迎接新同志的。
能偷懒,马丽自然不能放过,很积极的自愿留下来了。
一顿简单认识之后,杜磊就带着男知青去放东西,而马丽带着女知青去放东西。
咱们这批知青一共有十个,男知青五个,女知青五个。
不过呢,咱们有个女知青嫁给了村民了,所以现在只有四个人住,刚好你们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们住,其他五个人可以住在这间屋子。
显然,女知青的关注点非常的一致,不在住哪里,而且在其他感兴趣的地方。
嫁给村民?那......那岂不是以后都不能回城了?
当然了,就成了农村人了,这位知青可真傻。
马丽听着这些话,乐得都快要见不着眼睛了,从小到大,她听到的都是苏挽多么多么好看,乖巧,聪明,如今呢?还不是嫁给个乡下人,要在村里待一辈子!
唉,村里生活苦,那乡下汉子帮她干点活给点吃的,她可不就嫁了吗?这也是没办法。唉,说来她也是傻,这村里的汉子那是那么好相处的,又不识字,嫁给他们,天天在家洗衣做饭干活不说,还要去干农活,最重要的是有些男人还打媳妇勒。马丽叹口气一脸同情的模样。
看着女知青们脸上露出的鄙夷的神情,马丽只觉得浑身舒爽,对待她们又热情了几分,让几个女知青对她又多了几分感激。
然而等晚上见到了苏挽,她们就都懵了。
他们想象中的苏挽应该是穿着粗布补丁衣,头发毛燥,皮肤蜡黄粗糙的模样。
可实际上呢?苏挽穿着一身深色的衣服,看上去是新作的,头发上扎着紫色的头绳,皮肤白皙,眉眼弯弯,双眸含笑,怎么也不像是天天劳作的村妇啊?
然而让他们更懵的是,苏挽还拎着一条几斤的大鱼,对着杜磊道:杜哥,这是今早宋延刚捞上来的鱼,我带来给大伙加个菜。
鱼虽然比不上肉,但绝对也算的上是好东西了,对城里来说,甚至比肉还珍贵。
杜磊连忙接过,笑着道:我这还正愁菜不够呢。
为了迎接新知青,他们准备了晚会,说是晚会其实也就是和村里人换了鸡蛋、蔬菜,做了几个丰盛点的菜。
有了苏挽带来的鱼,一桌菜总算看着是那么回事了。
不论大伙心里咋想的,这顿饭倒是吃挺和谐的,毕竟大家也不傻,难得吃那么好,谁还有闲心管其他的。
天色不早了,我就回去了。夜路不好走,苏挽见天暗了,也不再多待,就和大家告辞。
大伙神情迥异的和她告了辞。
苏挽一出门就看不远处宋延打着手电筒等着呢。
宋延。苏挽高兴的只差蹦着走了。
宋延怕她摔了,连忙接住她,拉着她手,带她往回走:怎么样?吃饱了吗?
苏挽被养的有些娇了,嘟嘟嘴有些委屈:不好吃。
宋延做饭从不吝啬油和调料,其他人哪里舍得,做出来的味道自然不算好。
特别是鱼腥味又重,让吃过好吃的苏挽着实有些难以下咽。
宋延拉着她带着她慢慢走,听她这样说,笑道:家里炖了鱼汤,回去喝点。
苏挽眼睛一亮,连忙点头。
不知道宋延的鱼怎么做的,反正就是很好吃,鱼汤也好喝。
苏挽这几天就喜欢吃这个,所以宋延天天上工前或者下工后都会去河里看看。
门开着,其他人自然看到了这一幕,虽然听不到他们说什么,但能看出来宋延那珍视的样子,见多了的人还好,有了抵抗力,不觉得太难受。
而没见过的新知青都懵了,这村民长的一点不丑,俊朗帅气,气宇轩昂,而且对待苏知青那样子,宠闺女都没有这样的。
提前听马丽说过的女知青更是目瞪口呆,互相对视了一眼,又看看马丽不知道该说什么。
马丽咬牙切齿,心里不断默念,她以后都回不了城,一辈子回不了城,如此默念几次之后,心里才好受了一些。
原本雄心壮志的知青们来了不过两天就彻底沉寂了。
他们除了来的那天之外,之后每天吃不饱,还要干好多农活,还要被村里人嫌弃,这让他们心里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宋小子,你说这些知青咋办?张大根这几天愁的头发都揪掉了好些,这些知青干活不成,赚不到工分就只能队里接济,这么多张嘴,哪能都靠着村里养活?
让他们进砖厂。宋延倒是不含糊,直截了当回答道。
那可不成,他们这群奶娃娃能干啥,别帮倒忙。张大根连忙摆手,砖厂可是他命根子,谁也别想捣乱。
做个测试考考他们,能过就进,他们好歹读过书,脑子里有东西,要是真发挥出来对砖厂有好处。宋延倒没觉得知青都没用,有些脑子还是灵活的,又读过书,干活不行,其他方面有行的呢?
张大根眼睛一亮,哈哈笑道:还是你小子聪明,就这样。干活不行,技术总得有点吧,不然下乡纯属来吃干饭的。
第十二章
咱们村的砖厂算是立住了,等粮食再一丰收,今年咱们指定能过个好年。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会下点子苦力气,来年就饿不了肚子了,所以大家都振作起精神,好好干活,可别给我搞那偷懒耍滑的一套。
今年咱们村可是先进村子......
村里组织开大会,知青们也都来了,上百号人聚集在打谷场。
张大根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话,村里人在下面听着昏昏欲睡。
来,喝点水。宋延偷偷将水壶递到苏挽面前。
每年大队长都会开次大会,主要目的就是鼓舞人心。
前两年大家伙听了还热血沸腾的,可每年都是差不多的说辞,听多了也就没啥感觉了,自个在下面偷偷摸摸干别的事。
没有经验的知青们可就苦了,刚开始听着还挺振奋,听久了太阳一晒就只剩下祈求盼望这讲话快点结束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