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零年代之宠老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免费阅读-萌萌的月饼(2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脸色有些发白,但声音还算镇定:本人孙乔斌,S市人,因本人已经深刻意识到自身错误还请大家监督我

这篇检讨一看就是念了不知道多少遍了,都已经背下来了,说的很官方也很没用,毕竟本就是子虚乌有的罪名。

有了人开头,下面就简单了,五个人的检讨念的都大同小异,几个老人难堪,声音又小

念到最后下面听得人直打哈欠,还有些直接找个边上一坐靠着树就睡。

这让他们五个人心中松了口气,脸色也轻松了一点。

好了,我让人带你们去牛棚,收拾一下就上工,接受改造说着,张大根看着四个老人,眉头皱了皱,伸手指了指:你们两个看牛,你们两个去喂猪。

而唯一的年轻人孙乔斌则被要去挑粪给地里施肥。

就算这样,几个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是见过自己以前老伙伴去改造是什么待遇的,不被打已经算是好的了,更别说还只用干养牛喂猪这样轻松的活。

乔斌,这个村都是好人。林老看着牛棚里的茅草,眼眶有些发红,有些哽咽道。

这段时间他算是看尽了世间炎凉,收到一点点善意都觉得走了大运。

孙乔斌想到刚刚那场最轻松的批、斗会,跟着点点头压低着声音道:我爸说,这个村子之前是先进村子,比其他村开放,队长也是个实诚人,能好过些,如今看了真是。

想到四处奔走的孙家人,以往意气风发,如今不过短短一个月就长起白发的孙乔斌,林老叹口气道:为了我们这些快死的人,你何必呢?

孙乔斌本可以不用下乡改造,他被挑出来的错不算严重,只要孙家人运转一下轻易就能脱身,可他却执意跟着他们下乡,这都是为了他们

其他三个老人也不免红了眼,纷纷应和,只说他们反正都是将死之人了,可孙乔斌还年轻,何必来这里蹉跎自己。

孙乔斌摇摇头,看着他几位老师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过去的教导,我受益匪浅,如今老师们有难,我哪能独善其身。

几个老人听着心里喟叹,又觉得欣慰,感叹这个学生没白交。

四个老人都是华北大学的教授,早年都是出国留学回来的,这次也是被人恶意举报,被扣上了崇美派的帽子。

以前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凄凉。

有些就算是亲生儿女都巴不得脱离这个关系,要不是孙乔斌一直照顾着,哪能活着到这里。

现在外面好严重,连七老八十的老人都要被下放劳改。苏挽想到来村里的几位老人,不免觉得有些心酸。

宋延知道这都算好的了,有些地方不知道都生生打死了多少人了,但这些没必要和苏挽说,只是点头道:那几位应该是老师。虽然落魄,但风骨是遮掩不了的。

想到这里,宋延心里也不免叹气,这是多么重要的人啊,他们本身就是国家的一种宝贵财富却被这样对待

这还要持续多久啊苏挽自言自语的嘟囔。

宋延耳朵好听见了,摸摸她的头发道:快了快了,只有经过乌云密布,才能迎来更加阳光明媚的风景。

只有去尝试,去试错,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

苏挽心里并不乐观,只说着但愿吧。

来了几个坏分子,但是村里的生活还是没怎么变化

刚开始还是有年轻人激愤,在外面听了风言风语,觉得他们是坏分子,看到上去为难他们。

但自从村里老一辈知道他们是老师,都直叹着造孽,造孽,耳提面命不许自己的儿孙离他们远点

因此孙乔斌等人日子倒也不算难过,至少比其他地方的人好多了。

批、斗会还是经常开,刚开始还让他们上去检讨,后面大家伙都听烦了,不愿意再听,就让他们一起站着,然后又开始自个做自个的活。

我想了想,咱们这个小学还是有必要开的。下工后,张大根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说道。

要开要开,我的孙子可不能大字都不识得一个。有些老人对读书有着特别的执念,一听这话就赶忙说道。

读书有啥用,读了那么多书的那些老师还不如咱们呢。

就是啊,那些读书人可比不上咱,现在过得可惨着嘞。

其他人也深表赞同,点点头应和。

放屁。村里眼光长远的老人可不这样想,瞪着他们骂道。

反正大抵分为了两派,争执不休。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我说一句。宋延斟酌了很久,才开口。

按理来说宋延作为被批、斗的坏分子,是没资格参加这个会的,但张大根叫了他,大家也习惯了他的存在,倒是没说什么

你说吧,宋小子,你主意最多。

咱们伟人们是不是都读过书?而是都有大学问?宋延问道。

这是自然的,众人点头。

科学家是不是也得有学问?

确实,不然怎么能发明出飞机、大炮,众人点头。

医生救人是不是也要识字?宋延再问。

看不懂医书可不就被人治死了?众人在点头。

要是咱们娃也能当伟人、当科学家,当医生,咱们村可就风光了。宋延最后说道。

当伟人?当科学家?当医生?众人倒吸一口气,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万一呢?万一自己娃就是有那个出息呢?谁不希望自个娃有出息,有能耐?

所有人都沉默了。

第三十四章[V]

村里的小学就这样开起来了,不同的是,之前还你争我抢要当老师的知青们此刻却都不肯了,害怕自己被打成臭老九,被批、斗

气的张大根抽着旱烟在屋里骂了两天,最后找了两个年纪大一点的知青好说歹说的可算是让人同意了试一试。

说是小学其实就是用砖砌了三间屋子

那些桌子凳子也都是用砖砌的,讲台上摆了一块小黑板,简陋的很。

老师加上苏挽一共也就三个,其中两个还不情不愿的很,脸色都不自在得很。

而那些村里的孩子皮实贪玩惯了,猛地要安静的坐下来听那些听不懂的话,哪里能够待得住?坐的好像屁股上点了火,全身冒椒火辣的。

一点也不好玩,咱们去河边逮小鱼去。十二三岁的孩子吸着鼻涕,对着自己的小伙伴说道。

对,逮小鱼烧着吃。另一个小孩留着口水,赞同的应和。

说着就要三五人跑出去玩。

还没有下课,上完课才能去玩噢。苏挽连忙拦住他们,温声哄道。

我才不要,读书一点用也没有,我以后要去当红袖章,天天都能吃肉。那吸着鼻涕的小孩,大声的说道。

苏挽心里一惊,细声的哄道:读书怎么会没有用呢,读书可以

我认识你,我娘说了,你读了很多书最后还不是嫁给了个地主儿子,当了地主婆,没用。那小孩不屑的看了她一眼,仰起头,要冲出去。

苏挽还要拦着,可其他小孩见他出去了也纷纷闹着不干了跟着往外跑,说着喊着要去哪玩,她一个人怎么拦得住,让人钻空子溜了。

最后整个屋子就只剩下两三个乖巧的小孩还坐在位置上。

苏挽看着仅剩下的三个孩子,苦笑一声,但很快提起精神,带着笑说道:我们开始上课,在这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以前

虽然没什么人,但苏挽还是坚持把今天准备好的课上完了

留下作业让孩子回去照着写,也不多就把今天学的四五个汉字抄几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