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小子,现在可是大名人了啊,哈哈哈。书记对宋延这小子可是稀罕的不行,好久不见了,手连着在宋延背上拍了好几下,大笑道。
宋延还记得他的爱好,给他带了新鲜葱蒜,听了这话,跟着笑道:那不都是书记抬举吗?
虽然知道是这小子自个有本事,可听到这话书记也高兴,脸上笑意越发深,开口打趣道:这么冷的天,不在家里抱娇妻,往我这跑做什么?
这不是太久没见,来看看书记嘛。宋延说完,话又一转故意卖了个关子:也是有点事想和书记商量商量。
书记瞥他一眼,故意板起脸,没好气道:就知道你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
宋延笑,书记叹口气摆摆手,道:罢了罢了,说吧,什么事值得你这么冷跑一趟。
我是这样想的宋延也不绕弯子,直接的说了起来。
什么?修公路?书记惊的语气都上扬了。
宋延点头,现在镇上到村里的路还是土路,泥路,来回都不方便,小轿车都开不进去,厂里要运货出来也不方便,要是再下个雨,就更没法走了,所以这事他早就想好了。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这段时间镇长在外面开会,等他回来我得和他商量商量再说。书记斟酌了一下,开口。
我明白,下一步我打算帮着村里种果树,要想卖果子为生,所以这路就必须得修起来,钱我出大半都行。宋延再次强调了这路的重要性。
果树?书记惊讶了一下,看着宋延,感叹的摇头:你小子还真是什么也都敢想。你们村里两个厂子还不够,还能折腾呢。
宋延笑笑,好歹在这个年代活了回,总要做出点什么吧?动荡的时候得村里庇护,总是要回馈些什么的。
这是书记放在了心上,毕竟真要做成了,对镇子对他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就拿这次宋延他们村登了报,可不就被领导点名表扬了吗?好些工作组来学习参观呢,他们所有人都跟着添光。
宋延从书记办公室出来又去找了孙强国。
自从孙强国开始帮宋延送货后,一家人就一直住在了镇上,他现在可风光了,帮着送货不仅工钱不低,还认识了好些人,走到哪都没人怠慢的。
这次宋延找他,一是为了给他送年终红包,一是为了
买车?行啊,啥时候去,我可早就等不及了。孙强国一听,桌子一拍,激动得很。
三轮车开着还是太颠簸了,而且也送不了多少,有些人要的多,他还得来回跑两趟,一天下来身子骨都酸痛。
过两天,咱们一起去趟首都买。宋延回道,又问道:孙哥,你还有什么会开车的弟兄,愿意来干这个活?你一个人还是太辛苦了些。
厂子越开越大,只有孙强国一个人送货,自然是不行的。
别说,羡慕孙强国的人不少,想干这份活儿不少,孙强国一听这话,连忙道:别说,还真有个以前一起送货的兄弟想来干这活,他开车稳,人也仗义。
宋延点头,和他说什么时候约着出来见一面,两人约定好又寒暄了几句就这样散了。
蒋庭夹着公文包,这大冬天的愣是出了一身汗,他擦擦额头,站在路边直喘气,不由得有些后悔,他应该在镇上住一晚,第二天再想办法去找那个先进村。
这小路,轿车开不进来,他在镇上问了个大婶说是顺着这路走不了多久,哪曾想他真一走,这路就像是没完了,走不到头。
哎,哎,兄弟。蒋庭看到有辆三轮车开过来,眼睛一亮,连忙招手。
三轮车停下来,蒋庭连忙凑上去,露出个热情的笑,问道:兄弟,你去哪儿?我想去趟宋家村,你知道在哪儿不?你能不能送下我,这也太远了,放心,我不白坐,我给你钱,两块成不?
开三轮车的男人正是宋延,他刚好从镇上回去,挑挑眉,看了蒋庭一眼,扬扬下巴示意他上车,道:不用了,刚好,我就是去宋家村,顺路。
顺路,蒋庭一听,往三轮车上爬,高兴得很:那可太好了。
唉,兄弟,你是宋家村的人,那你认识宋延不?蒋庭坐上三轮,心也就定下来了,开口打听道。
嗯,认识。宋延点头。
蒋庭又问道:那你知道他人咋样不?好相处不?
嗯还成吧。宋延回道
说实话,我这也是从外地来的,就听说这有个厂卖山珍,这千里迢迢过来,除了想弄点山珍之外,也想和这个宋延谈笔生意,要是他人好相处,那可就太好了,不然我还真怕自己白跑了这一趟蒋庭自言自语嘀咕。
罗辉把地址和那干部一说,那干部犹豫很久,一次和朋友吃饭的时候无意间说起这事
蒋庭当时就在那饭桌上,这一听,心里就活了起来,还专门去找了报纸,研究了好几天,这越想越觉得有商机,这不,就自个跑来了。
哟,宋小子带朋友回来了?大娘瞧见宋延,热情的招呼道。
宋延带着笑点头,和大娘问好。
婶子,你知道宋延在哪不?蒋庭热情的询问道。
大娘奇怪的看他一眼,指了指宋延道:这不就是宋延吗?你们一起回来的,你不知道?
这人可真奇怪。
蒋庭一愣,看看宋延,他之所以没问他也是想着这男人一路上都没开口说几句话,是个寡言的
这大娘倒是挺热情的,他还想问问别的,了解一下呢,哪曾想半路遇到的这男人就是宋延?!
走吧,去我家,说说谈什么生意。宋延给他个眼神,示意他跟着自己走。
作者有话说:
还是学生的宝贝们
加油复习噢~
67.第六十七[V]
你的意思是你以后定期来收购山珍,运回去,再由你的厂子包装出售?宋延挑挑眉,反问道。
蒋庭重重的点点头,越说越兴奋:你有这门技术,你来种,然后我花钱收购,包装,再卖出去,我有预感,这东西,全国都会吃香
他好似已经看到未来大把票子进裤兜的样子了,小眼睛都在放光。
我也有厂子,可以自己包装出售,为什么要卖给你呢?宋延看着蒋庭,似笑非笑地问道。
宋先生,据我所知,您的厂子应该主要还是以咸蛋、腊肉为主吧?山珍什么的不是从厂里出的,而且每月只在海市出售一定的份量,若是宋先生同意将东西出售给我,我的厂子在其他市也有门路,当然如果宋先生愿意将这技术卖给我,价格方面我也不会亏待了宋先生的。蒋庭自信的道。
没错,菌菇是宋延自己培植的,自然走的不是厂里的账,毕竟这厂子严格来说也不算是他一个人的。
而他现在也没精力去海市再开个厂专门出售菌菇,老是托罗强顺道带一次,也不是那么个事,他心里还正盘算这事呢,没想到这瞌睡刚来,枕头就送上门来了。
两个老狐狸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最后宋延和他商定,这技术不可能卖,但菌菇倒是可以每个月都只卖给他
这样一来,宋延也不用担心东西多了海市吃不下,还得另找门路,而蒋庭也只需要每个月托人来运次货,再自己包装出售。
他是个精明的老狐狸,怎么包装价格卖的好,怎么推销卖的好,心里门清,保证自个有的赚,尤其是如今正是冬季,东西更稀罕。
这算是双赢,一番交谈下来,两人倒是颇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熟络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