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哥哥毛遂自荐做我夫君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免费阅读(35)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那是干什么呀?出什么事了吗?

是不是县太爷出巡?

....

街上的行人驻足议论纷纷起来。

苏家人也好奇地看着那队官兵,忽听隔壁卖鱼的老板道:这是放榜了吧?前几日我在州里的侄子来信说放榜了,给我报喜,现在这榜到了咱们县里了吧。

一听这话,正在擦桌子收拾碗筷的苏家人愣了一下,片刻后,刘氏扔掉手中抹布,丢下一句我回去看看。便跑远了。

苏二郎立马对乔月道:小妹,你快跟上去看看有没有人来咱家报喜!

知道了,二哥。乔月应了一声,也往家里跑去。

二人气喘吁吁地跑到家里,苏彦之刚从床上起来,正蹲在地上洗脸,见她们急匆匆地模样,疑惑道:娘,小妹,你们这是?

刘氏跺了跺脚,哎了一声,你怎么才起来,赶快收拾一下。说着把院门完全打开了。

苏彦之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乔月道:三哥,放榜的消息来了,方才报喜的人已经出发了。

报喜的人先从县里中榜的开始,按照每位学生登记的居住地址由近及远地开始通知。

听见这话,苏彦之也微微有些紧张起来,苦读诗书多年,为的就是每次考试都榜上有名,虽然这次考试他没有把握能中榜首,但能不能中他还是心中有数的。

看了看自己,苏彦之赶紧进了房间将自己收拾整齐。

这时,院外响起了马车的声音。

作者有话说:

第50章[V]

第50章

苏彦之毫无悬念的中榜了,闵州第二亚元称号。

有劳大人们了。乔月送着人走到了门外,从衣袖中掏出一个小布袋塞在那人手中,大人们辛苦了,这点心意,请大人喝点茶水。

掂了掂手中的分量,那人眉开眼笑,哎呦,这是苏举人的妹妹吧,早就听说苏举人的妹妹和其兄一样优秀,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今天送的头一家喜就收到了这么大的红包,看着分量最起码有三两银子。

那人又看了眼门口挂着的木牌,心道:这苏举人家会办事,很不错。

又客气了几句,那人带着官兵又往下一家去了。

三郎,太好了,呜呜。

屋内,刘氏拉着儿子的衣袖喜极而泣,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三郎中的举人了!

苏彦之也很高兴,本来还挺镇定,被刘氏这么一哭,也觉得非常不容易,眼圈也红了起来。

乔月进门就看到二人这样,连忙上前劝慰。

娘,这是大喜事,您别哭了,快进屋收拾一下,待会肯定有街坊邻居上门贺喜,您赶紧准备着茶水点心吧。

她这一说,刘氏蓦地反应过来,擦了擦眼泪,点头道:对对对,赶紧准备点茶水点心,要不然该失礼了。

说完急匆匆往房间去准备点心了。

苏彦之眼圈发红,被乔月看的有些不好意思,脸色微红地背过身去,用手擦了擦眼角。

乔月笑着道:恭喜三哥!

苏彦之嗯了一声,她又道:我先去通知大哥二哥他们了,一会来客人娘一个人该忙不过来了。

说完,飞快地离去了。

苏彦之中举的消息很快就在附近传开了,左右邻居全都拎着礼物上门贺喜,就连与苏家豆腐坊有生意往来的商家也都备了厚礼上门了。

苏彦之中举又是亚元,这还是洪安县二十年后的又一个前三,其名非常有含金量,就连县太爷也派人上门贺喜了。

好不容易把客人全都送走,已经快到深夜了。

刘氏和儿媳赵氏、乔月三个人收拾着桌上地上的垃圾,厨房里,苏大郎和苏二郎正在收拾碗筷,今天灶台就没熄过火,烧水、做饭,众人都乐乐呵呵的,忙的也开心。

苏彦之中举是大事,这几天都有人陆陆续续上门,有沾喜气来贺喜的,也有人打着贺喜的旗号来送礼示好的,毕竟连县太爷都派人来了,那些机灵的赶紧就上门来拉关系了。

而跑的最勤也是最多的就属媒婆了。

哎呀,苏夫人,在用早饭呢。

苏家人早饭吃了一半,只见一个穿个暗红色衣裙的妇人满脸喜色地走了进来。

苏家人:.....又是媒婆!

刘氏端着笑脸起身招呼,邹家婶子,来里面坐。说着把人迎进了堂屋侧面的小客厅,乔月见状起身沏了茶水端了进去。

这是小月姑娘吧,啧啧啧,好一个标致的美人儿。

邹媒婆上下打量了乔月一番,不住地夸赞起来。

乔月笑了笑,绕过屏风往走进了里间。

邹媒婆喝了口茶,开门见山道:苏夫人,我的来意想必您也知道,这次我上门来是为县东边的孙老爷家来的。

县东边的孙家,刘氏自然是知道的,孙家是县太爷的亲戚,在县里做着家具的生意,铺子开了四五家,家底颇为殷实。

刘氏露出惊讶的表情,孙老爷的女儿孙慧兰今年十六岁,是孙老爷的老来子,又是独生女,很受家里人的宠爱,锦衣玉食长大,跟千金小姐一般。

见她这幅表情,邹媒婆面上露出笑容,说道:苏夫人,这可是一门四角齐全的好亲事啊,你们家三郎年少成名,样貌也是一表人才,与孙小姐正般配。

她极力劝说,这门亲事是孙夫人亲自上门找她做媒的,若是能成,孙夫人可是许了她五十两银子。

刘氏听她劝说,也有些动心,昨天上门的媒人也不少,但介绍的那些姑娘她都不喜欢,总觉得配不上儿子。

如今,在刘氏心里,苏彦之的婚事如今不是能随随便便定下的,明年就是春闱了,若是儿子高中,很有可能会留在京城,这婚事确实要慎重一点。

听了邹媒婆的话,刘氏思虑了一会,没有明确拒绝,说道:婚姻大事还需问过三郎自己才行。

媒婆知道苏彦之如今身份不同,并没有提什么父母之命之类的话,当即笑道:那夫人可要好好跟苏举人说说。

说到这里,她话音一转,又笑道:苏夫人,您家小月姑娘如今也十三了,可定了人家?

一听说到女儿身上,刘氏的表情立马不一样了,月儿年纪还小,我想多留她几年。

言外之意就是没定人家。

邹媒婆有些拿不准她是真的想多留女儿几年,还是推托之词,毕竟现在苏家出了个举人,这家中未婚的姑娘身价自然不同,那些普通人家只怕他们也瞧不上。

邹媒婆是知道乔月的,小姑娘小小年纪便展露出做生意的天分,县里风靡一时的精油皂据说就是出自她手,还有孙家竹编坊的竹编,这两年出了不少新奇东西,据说也是乔月的手艺。

她那侄子,就是跟她学的,据说县太爷收到的竹编版的洪安县县衙就是苏正宝制作的,现在还摆在县太爷的书房呢。

而苏家现在的豆腐坊也跟乔月有很大关系,这样一个会生金子的姑娘,谁家不想要,若不是因为她年纪实在太小,只怕苏家的门槛早就被踏破了。

想到这里,邹媒婆心中也是羡慕不已,怎么人家的儿子女儿就这么有出息呢,瞧瞧自家....哎,跑题了。

按下自己的胡思乱想,邹媒婆面带笑容试探道:年纪小不打紧,可以先定下来,如今优秀的男儿可是不好找呢。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