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杨稔嘱咐道:若是有人来借粮,你别借。
这是自然,媳妇你放心吧,你男人是什么样的你还不知道。陈如松一脸自信,他还想跟媳妇叮嘱这事呢。
这一年果然种不出什么粮食,基本是颗粒无收,连芽都难发,何谈收获。
如今家里的一日两顿,与之前的一日两顿不大相同,早饭大米粥晚饭白米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早上是野菜粥,晚上是稠一些的粥,再炒一个有油的菜,混着几片腊肉,一日就这样勉强过去。
青菜也难种活,家里的兔子也养不活了,只得都杀了风干留作储备粮,还有鱼,大的都捞出来风干,太小的倒到水位下降许多的河里,这样它们或许还能活下去一部分。
家里的粮食都够,肉也够,只是村里不少人都瘦了不少,自家自然不能显眼,于是一日三餐的伙食便慢慢降下来了,家里的牲畜只剩下鸡了,只有三只母鸡,其余的都杀了炖着补身子了。
但这仅有的三只鸡也没什么粮食吃,并不太能吃饱,一日都不一定能下一个蛋,若是有,便将记得打了混进早上的粥里一起煮着,算是沾了点荤腥。
到了年底,依旧是干得很,有个好消息是朝廷免了干旱地区的税,让所有农民心里稍微轻松些许。
听说干旱之后便会有蝗灾,杨稔没经历过,陈家二老经历过,只是他们当时也不大,只有几岁,记忆并不深刻,但都说要小心。
村里有些老人经历过,有些在当时已有十来岁,印象深刻,蝗虫蜂拥而至,啃食了树木庄稼,所到之处几乎不剩什么。
夫妻俩听得神乎其神的,只是如今田地长不出庄稼,蝗虫也就只能吃树木了吧,两人如是想着。
用着存粮撑了一年,家里的粮食至多还能撑上一年,可还是没有雨水。
杨稔心里也担忧着,能省的都省了,粮食也只能保住明年一年了,若是明年还是干旱,可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只是还没到明年,今年就不好过了。
陈大嫂来借粮了。
陈如松的脸色很不好,家里十几亩田地,一年的粮食不老少吧,两年的存粮就这么快吃完了,银钱也都用来买粮食了?
从前没分家爹娘都是会存下家里整整一年半的粮食,加上那因着干旱少了一半的粮食,也够大房一家子两年多的存粮了,怎么会比自家还吃得快。
当时粮食卖那么贵,谁不卖啊,我们卖了一些,没成想这干旱这样久。陈大嫂的语气比以往缓和了些。
家里也没什么粮食了,大嫂你去镇上买一些吧,我过两日也是要去镇上买粮食的。不是陈如松狠心,而是如今这气候,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干旱,一旦借给了大房,开了这个口子,那么借粮的人就一波一波的来,有些甚至会明抢,他不能借,有也只能说没有。
何况大房手里有不少银钱,如今镇上有粮卖,便是贵一些也不会饿着,谁叫她当初贪便宜要卖粮食的。
三弟,镇上的粮食多贵呀,一旦米要二两银钱,家里这大大小小的,哪里买得起那么多粮食,大嫂知道你聪明,定然是有存粮的,你就先借一些,等日后,总是会还你的。
没有粮食。陈如松拉着脸拒绝,只是想到爹娘,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陈大嫂眼睛转来转去,四处打量着哪里能看到吃食,借不借粮的先不说,就算不借给她,等会当家的来了总会借吧,再不借,就让公婆过来,自己爹娘借粮食,不说借,给也要给吧。
如今她先填下肚子,早上喝了碗数得清米粒的粥,这会子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唉,家里如今断顿了,早饭还没吃,如松,你不借粮食,给你大嫂吃个饭还是能的吧。
这个自然不会拒绝,早饭煮的粥还有一碗,陈如松去热了热盛出来端给陈大嫂。
家里如今是一日一顿,今日也就这个野菜粥,还是大嫂来得巧,我们还没开饭呢。陈如松睁着眼睛说瞎话。
陈大嫂可不管人说什么,顾着有东西吃,她咕噜咕噜的将野菜粥像喝水一样倒进肚子里。
杨稔看着,觉得大房便是没断顿,怕是也不远了,心里也对大房卖粮食的做法不解,粮食怎么能轻易卖呢,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月,卖粮食也得想想,何况如今。
三弟,还有吗,大嫂昨日就没吃什么东西了,饿得很。吃当然是吃了,只是不多,三弟还说没粮食,没粮食就该像自家那样,粥是米粒都看得清的,可自己喝的这碗,却有小半碗粮食呢,便是野菜也是粮食。
陈如松盛了第二碗,陈大嫂还是一下喝光,直至第三碗喝完,还要时,陈如松拒绝了,说没有了。
好吧,我知道我这个大嫂在你面前没有分量,所以你不借粮食给我,没事,我让你大哥来,他来你总要借吧。说完,陈大嫂一脸餍足地离开了。
爹娘真的管不住大哥大嫂了。杨稔发出感叹,没分家的那两年,她是觉得公婆是个明白人,做事情有条理,有远见,若是他们当家管得住大房夫妻,那么粮食不会不够。
如今也才干旱的第二年,大房十几亩田地,去年的粮食若是不卖,能吃到明后年,可如今就没粮食了,可见粮食被卖了大半,公婆不会没阻止,却还是没了粮食,说明管不住了。
陈如松心情低落,是,也不知是怎么到了如今这样的。
当初没分家,大嫂大大方方的,对自己媳妇也好,耐心帮衬,大哥也是个好大哥,对他跟二哥都照顾着,一家子和和睦睦。
分家后,大房真是乱了,并且大哥大嫂还开始不服爹娘,爹娘说话竟都不管用了。
那大房没粮食了,等会大哥定然会过来的,你打算如何?杨稔询问道,这些事情,她还是不要做主,让自家男人抉择吧,他是个拎得清的,只是这事真是难办,都是至亲,其实不借粮食是说不过去的。
我再想想,家里的粮食咱们一家三口吃着还能过些时日,大房八口人,咱们借又能有多少能借,等会我去问问二哥,看大嫂有没有去二哥那借粮食,跟他讨个主意。
陈如松这会也纠结起来,刚刚拒绝大嫂,还能清醒,可要是大哥来,他真怕自己答应了,可家里是真经不起借粮啊。
第46章后续
陈二哥听了弟弟的话,很是恼怒,大嫂刚刚也来了我这借,被我拒绝了,也是,我这没借到自然要去你那,他们竟还有脸来借粮,当初粮食贵就高价卖了,如今没粮食了就来借,日后粮食回归正常的价钱再还,可真是不吃亏。
陈如松也是这个想法,只是到底来借了,爹娘也是大哥养着,若是不借,爹娘有个闪失,他可承受不起,说道:大嫂来借,我已拒了,只是大嫂说等会大哥还要来借。
他来也拒了,难不成他觉得自己很有脸面不成。陈二哥愤愤道。
大哥大嫂我不怕,就是爹娘那边,大哥大嫂都是拎不清性子的,我怕爹娘又伤着身子,到底是上五十岁的老人了。大房如何,陈如松早就不想搭理了,只是爹娘却是要顾着的,他心里有好几个想法,只是不知怎么说出来,也想听听二哥的想法。
爹娘这几年也是当着家的,就这样都被卖了粮食,说明家是当不住了,只是他们手里的银钱是不会少的,等会咱们去找爹娘,让他们拿大房公中的银钱买粮,既然当初卖了,这会就自认倒霉吧。
陈二哥如今对爹娘也是有所不满了,他跟弟弟都过得好,也是克制自己,拼命地去挣银钱,从来小心翼翼,大哥却能过得如此任性,可见爹娘多是纵容大哥的。
这个做法陈如松赞同,这样也可行,本就是大房自己的错,自然要自己承受,好,咱们这便去吧,大嫂说等会大哥还来借,不如咱们先过去,在这拉拉扯扯吵吵闹闹的被瞧见也不好。
嗯,如松,你之前是不是还想接济爹娘?陈二哥问道。
是,总不能让爹娘跟着大哥大嫂一起吃苦头。不管怎么样,作为儿子,他希望爹娘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