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种田奋斗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方瑜-格格党(49)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做的饭菜还算可口,脏活累活我都干得的,带孩子也能行。牛嫂子一脸认真。

杨稔也不意外牛嫂子这样的答复,自家男人定下来,自然是他们要求的这人大致都能满足。

于是她询问起身世,牛嫂子,说下你的身世吧。

牛嫂子的面容瞬间变得愁苦起来,我原本是县城附近一个小村庄的农妇,家里就是靠租种田地为生,前些年干旱来临,家里租种的田地没有产出,地主催租,将家里的东西扫荡一空。

虽然每次去当帮工都会说一遍这事,可牛嫂子还是忍不住哽咽,我家当家的为了让几个孩子多口吃的,自己硬是忍着不吃,最后饿死了,可儿子是个没良心的,他爹去世,用草席一卷随便挖了个坑埋了,还把我卖了换银子。

干旱时期,佃户靠租地为生,没有产出导致穷困是正常的,只是将娘给卖了就过分了,但这只是牛嫂子的一面之词,是不是真的她待会再与自家男人核对一番。

那您如今给几家做过帮工了?

您这是第二家,前一家做了一年多,前东家发达了,打算买人,只是我没能耐,没被买下。牛嫂子喏喏道。

这位牛嫂子看起来还算干净利落,只是太瘦弱了,瞧着像是日日吃不饱似的,或许干不了什么重活,那家觉得买下不值当。

不过只是请来帮忙的话于自家来说也不要紧,需要做的都是轻活。

两人谈话间,陈如松已经将晚饭准备好了,他做饭是极快的,都是早上练出来的,要卖米糕得早起,若是想要多睡会,那么早上做饭吃饭就要快,有时他想多睡会,就干脆将早饭带到街市再吃。

原先还想接句什么话的杨稔干脆不说了,招呼道:咱们先吃饭。

吃过晚饭,牛嫂子自觉收拾碗筷到厨房清洗。

还是第一日干活,杨稔过去告诉她自家的习惯,碗筷怎么洗,放在哪,洗完碗筷还要清理灶台这些,一一告诉。

牛嫂子认真记下。

教完杨稔就回到堂屋,跟自家男人商量道:日后你可以稍晚一些起来,早上洗漱好就热了米糕去卖,等牛嫂子做了早饭叫小景给你送去。

这个好。卖米糕以来,陈如松颇有怨念的就是每日起得比鸡还早,如今可算是能稍晚一些了,日后回来还能补觉,家里的活计不用操心,光就这个事,这人就请得值。

晚上睡前,杨稔说道:方才我问了牛嫂子,她说她是被家里儿子卖到牙行的,之前有在一户人家做过帮工。

是,牙人也是这么跟我说的,如今人不好找,瞧着还算合适我就定下了,咱们先看看她做事如何,只要不偷奸耍滑就好。

这话是没错,只要没什么大毛病,能让自家变得松快一些就行。

第84章备考

虽说能晚些起来,可次日一早,习惯这时起来的陈如松到了这个点就醒了,不过是在床上拖了一会。

醒来闭目养神了一会,外面就传来声音,不大,听到倒水的声音然后柴火折断的声音,牛嫂子起了,还挺早的。

昨晚媳妇已经将要干的活跟牛嫂子说了,怎么做也粗略过了一遍,不过这才刚上手,陈如松不太放心,干脆起来瞧瞧。

看见东家,牛嫂子赶紧从小凳子上站起来,拘谨地喊道:老爷。

牛嫂子,在煮粥了,你打算做些什么菜?这称呼还真是不习惯,不过也只能接受,总不能让人直接叫他名字。

煮三个鸡蛋,蒸一碗蛋羹,炒一碗酸菜,这是昨日夫人吩咐的。

早上都是吃得清淡,今日喝粥配酸菜,还有个鸡蛋,也算不错。

至于鸡蛋没有牛嫂子的份,她到底跟小草不同,是花钱请来的,自然不是自家吃什么她就吃什么,不过平日里饭菜也不会特意给差的,只是这种单独给家里人备的就不给她,免得养大了她的心。

那你忙着,要是什么东西找不到了就来问我。

洗漱好,牛嫂子在切酸菜了。

陈如松将米糕放进蒸笼开始蒸,如今米糕越来越不好卖,只怕家里的粮食还没用完,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东家没说话,牛嫂子也不问,怕这是自己不该问的。

既然起得早,牛嫂子也做好了早饭,陈如松就干脆吃了再走,也省得儿子再跑一趟给他送饭了。

卖米糕的陈如松并不是一心只顾着卖糕,他还会注意着行人说的话,今日,就听到了县试的日子定下来了。

儿子参加科举,他对于科举这方面的还算有些了解,这最开始考的就是县试了。

若是县试通过,两月之后就是府试,府试也通过了就是童生了,等着三年两次的院试,院试一旦通过那便是秀才了,小景能考到秀才,陈如松便觉得不负自家的期待了,之后再有成就,便是赚了。

成了秀才,便是之后一无所成,也能开个私塾教授学生,如今县城这几家私塾,学生多的都是秀才先生,每个学生几百文,十个一月就能有几两银子,这日子就好过起来了。

过个两三年,自家儿子也要参加了,陈如松竖起耳朵倾听。

听着路人所说,考过童生十分简单,只要将书背了,还是好过的,陈如松想着儿子念书也算刻苦,不如明年去考一考试试,先问问先生的意见,若是也赞同的话就去考一考。

回去之后,陈如松就将自己琢磨的事跟媳妇说了。

明年就考,不知会不会太早,等过几日儿子开学你送他去私塾吧,就能问问先生的意思,这方面咱俩都不如先生看得明白。儿子今年十岁,明年也不过十一岁,这会就参加科考,杨稔总觉得有些早。

好,我这也是想着儿子早早将童生考过,好一心准备考秀才,听说童生还算好过,这考秀才是很不好考过的,一百人考才过几个。

因着县试具体日子定下,他听到街上好几人聊县试了,都说好考,考过就专心准备院试,秀才得好好考。

结合自己之前了解到的,也确实是童生好考些许,儿子是还小,但十来岁考县试的也不少。

早些试试也行,儿子从三岁就被自家送到族塾,六岁送到镇上私塾,之后又到县城私塾,也算学了七年了,到明年就是八年,考一考瞧瞧如何也是行的。

刚好咱家请了人,日后不用小景帮忙干活,只让他一心苦读吧,想有出息,还是得吃苦的。

杨稔之前一直是不想儿子苦读,毕竟还是孩子,本该与村里的同龄人嬉笑打闹,无忧无虑度过儿时,是他们夫妻俩想儿子日后有出息,就送儿子念书,儿子就没选择地上是族塾又上私塾,虽说儿子也说喜欢读书,可到底都是他们当爹娘的做的决定。

但到了现在,儿子没有怨言,反而是喜欢念书的,那么就得为日后努力了。

之前说是儿子开学就去问先生,可陈如松要卖米糕,儿子上学比这个晚上些许,太晚去卖就不好卖了,就将去私塾的时间改到卖完米糕之后。

这日,卖完米糕回来不早了,陈如松稍作歇息就去私塾等着。

如今儿子的私塾先生姓徐,为人很温和。

没等多久,小景就放学了,儿子要比先生早出来,看到他爹在这,他擦了擦眼睛,确定是他爹没错,就兴奋地跑来,爹!你今日怎么会来接我?

爹今日有空,顺便找你先生说事。说完,陈如松努力寻找着徐先生。

在一众学生出来之后,徐先生缓缓地走出来。

什么事?小景疑惑道。

是你考试的事,我想问问你先生,你明年能不能参加县试。陈如松快速地回答了儿子的问话,然后拉着儿子走到徐先生面前。

徐先生,抱歉打扰您一会,是关于我家陈知景的事,我想问问,他明年参加县试会不会为之过早?跟读书人说话,陈如松总是得文绉绉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