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种田奋斗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方瑜-格格党(49)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被拦下来有些疑惑的徐先生明悟,浅笑着答道:哦,原是问这个,知景平日里学得不错,若是您想送他去县试,今年好好学一年,应当不会太难过。

说完,徐先生接着说道:我这也有几名童生,若是知景考过了,接下来也能一块学。

这个学生,徐先生记得,功课不错,学习认真,是个好苗子,县试和府试不出意外是难不倒他的。

只是如今过了童生的年轻学子,大多都到那家教出了举人老爷的私塾去了,自己这里童生来学的很少,徐先生还是想招揽一下,自己的学生,总好说服一些,他自认对学生算是倾尽全力的教授的。

这是自然。陈如松并没有换私塾的想法。

回到家,陈如松将私塾先生说的告知媳妇。

先生那样说,应是觉得小景再好好学学就能考过。有了私塾先生的认定,杨稔心里舒坦不少。

陈如松也高兴,这也算是他自个的猜测得到了肯定。

之后咱们就要更小心一些了,多给小景留一些读书的时间,先让他将两个考试过了再说。杨稔想到。

小景,你要好好念书了,明年的县试府试爹娘带你报名,你去考一考,显露一下你自己。这会陈如松对于儿子充满了信心,他自己一直觉得儿子念书不错,这会又有先生的肯定,对于儿子是超前的信任。

小景听了他爹在私塾跟先生的话,回来也听了他爹跟娘的复述,知道在说什么,是要他参加明年的两个科考,还要通过。

爹娘放心,小景一定会努力考过的。学了好几年的知识,只是皮毛,小景觉得自己学的很浅薄,对于科考带着期待也带着些许恐惧,心里没底,可爹娘都怀着期许,小景暗暗地给自己鼓劲,他一定要考过去。

这话可不是很自信的语气,杨稔心细,注意到了,再看儿子的脸色,不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于是宽慰道:这还是第一次参加科考呢,只要坚持考完就是最好的,好好学了去考的,过不过都行。

好。杨稔这话一说,本是劝慰,却让小景觉得浑身干劲十足。

接下来的日子,小景就比以往更努力了。

早上起来晨读,吃了早饭去私塾上学,中午吃了饭温习一番,吃个点心,然后接着去私塾上学,下午放学还早,他也是先在书房,将私塾先生传授的知识温习一遍,布置的课业完成,出来吃了晚饭又继续学习。

从前中午晚上不会如此,或多或少会歇一会,逗一逗弟弟妹妹,如今回来除了吃就是学。

杨稔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她也知道,想要有出息,不吃苦怎么能行,她只能默默地将家里的伙食弄得更好一些,每日的饭菜丰富,隔几日给儿子炖个补汤,点心果子日日都有,提醒他吃,免得他消耗太过,伤到身子,到底还只是十岁出头的孩子。

好在是请了一个人,杨稔能松快很多,有许多清闲时间,家里的事除了做米糕,几乎都能交给牛嫂子做,忙完还有许多时间来帮着一块带两个孩子。

牛嫂子是个本分的人,很老实,东家吩咐的事情都会做好,没说的她也不会多嘴问。

杨稔如今每日就是让大儿子有一个只用安心读书的地方,给他滋补身子,不亏着了,每日琢磨着将菜色做得更好,让大儿子更有食欲,吃得多一些,这个年纪正是长身子的时候。

再就是两个小的,如今爬的很欢,有时候能站立一小会,得仔细看着,也得给这两个孩子琢磨吃食,易克化的食物都能吃了。

这会已是能种菜的时节,两个孩子睡着后,杨稔带着牛嫂子一起翻地准备种些长得快的蔬菜。

夫人,我来种就是,您歇着就好。东家向来是不干活的。

没事,我喜欢种菜。杨稔是可以不做,只要让牛嫂子翻地种好就是,牛嫂子原本也是农户,种菜于她是小菜一碟,但种菜在杨稔心里,算是一个喜好,她喜欢自己种着的东西慢慢长成,瞧着它们就喜人。

东家坚持,牛嫂子也就不说什么,只一直埋头苦干。

杨稔看在眼里,劝道:牛嫂子,你也别太辛苦了,这地小,一个时辰不到怕就能弄好,别累着了。

牛嫂子这些日子一直踏实肯干,交代的事都做得不错,很实诚,杨稔是满意的,不希望她因为干活太卖力累着。

第85章龙凤胎周岁,小景参加

大儿子苦读着,两个小的迎来了周岁宴。

三月二十九的生辰,因着搬来县城,夫妻俩不打算特意回陈家村办了,只在县城院子里小办一场,将家里的亲人接过来热闹热闹便好。

提前几日回陈家村通知亲近的亲人后,到了两个孩子生辰这日,陈如松没有去卖米糕,大早上就回陈家村接人。

一趟十多个人,得来回接个三四趟才行。

两个孩子如今周岁了,白日里只睡两个时辰就不会再睡了,早上醒来杨稔就得照顾到午饭前一个时辰,等午饭后再过将近一个时辰就醒了。

平常是牛嫂子一块带,可今日是不行了,她得做饭,几十个人的午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待会自己也帮着做,这会也要准备起来了。

菜都是提前定好了的,一大早,屠户就将肉送来了,要得多,有几十斤,屠户会送到家里。

别的菜,能放的昨日买好了,不能放的,陈如松起个大早去集市买回来了,之后才架着驴车回陈家村接人。

一个人带不住两个正是活泼好动着的孩子,杨稔不得已喊出了大儿子。

小景,帮娘一块带带弟弟妹妹吧。

小景求之不得,虽然他喜欢读书,可学久了也是有些厌烦的。

他脚步飞快地出了书房,好的,娘,我帮你带弟弟妹妹。

看到两个孩子,小景朝其中一个伸出手,壮壮来,让大哥抱抱。

壮壮好动,看见熟悉的人更是,他露出笑脸,手舞足蹈。

你带弟弟学学走路吧。壮壮如今会走路,但只是一两步,不如康康走得稳,能走个三四步不倒。

一人带一个孩子,就松快很多。

第一趟接的都是十分亲近的,陈家二老和大房二房,一大家子人。

杨稔招待了他们,两个孩子也脱了手,田氏和陈二嫂一人带一个,这让杨稔松了口气。

都是亲近的人,杨稔也不客气,爹娘,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你们自便,坐着或是走走看看都好,我先去准备午饭。

坐在堂屋上首的陈大兴颔首,你去吧,去忙就是,都是家里人,老大家的,你去帮忙。这大儿媳怎么也不主动帮忙,非要人说,都是亲兄弟,两家互帮互助才是。

杨稔不知道公公所想,对公公的话点头应下,然后朝大儿子道:小景在这陪着爷爷奶奶和伯伯伯娘,娘去厨房准备午饭。

周岁宴,饭菜自然要准备的丰盛。

原本夫妻俩是想请了人来做的,只是打听才知道,请人来做菜的,做饭是自己来,青菜也要自己洗干净切好,请来的只炒一炒,也要百来文,会做菜的杨稔觉得亏。

至于全包的,几两十几两价钱,是没算菜钱的,想着陈家村的亲人,和县城来往密切的几家,总共也就四五十个人,不如就辛苦些,自己做,省下那几两工钱。

四五十人,也就是五六张桌,也忙得过来,只是得手脚得更麻利些。

陈大嫂被公公叫来厨房,虽心里不情愿,也只能帮着干活。

三弟妹,要做什么?三房搬来县城,陪着儿子念书,若是铁蛋没有中断,自家才是来县城住的,是以陈大嫂心里很嫉妒三房。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