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清河崔氏,也是腐书网出身,比自家好多了,知行如今也才中了秀才,举人还不知何年何月能考上,人家怎会愿意下嫁,便是族叔是上司,人家也不会乐意的。
虽是嫡长孙女,可她是二房长女,其父没有功名在身,靠祖父说亲,也算相配。能与自己搭上关系,这位下属想必只会高兴,何况自己这个族孙也不差。
原是如此。陈如松一脸明悟,这与王家有些相像了。
清河崔氏女,向来是抢手的,你若觉得合适,我便替你去探个口风,今日不能应下,回去考虑一番,这几日尽早给我回复,晚了兴许人家就说好亲了。
陈宗兴是真想帮这族侄一把,族侄的两个儿子瞧着都有出息,他出把力,让他们更快走到高位,于族里只有好处,只可惜这些自己那三弟看不明白。
陈如松满脸笑意地应下:好,我这就回去与媳妇商议一番,一定尽快给族叔回复。
清河崔氏?这名字一听就很气派。杨稔听着自家男人回来所说,发出感叹。
人家也是流传多年的世家呢,这人家媳妇你觉得如何,只咱们没打听过,不知详情。给儿子娶妻,也得好好选,娶妻娶贤。
我明日去问问族婶吧,如今与族婶也算熟识,对那家的情况也比咱们清楚。反正是大族叔介绍的,去问问他夫人详情也是人之常情。
当日杨稔就送了拜帖,约着第二日过去。
次日一早,杨稔打扮妥帖带着女儿儿媳过去,大族叔家里与自家不同,更显气派,杨稔带着女儿和儿媳,也是想让多见识见识,免得去旁人家被震住了,有些不好的人会嘲笑没见过世面。
昨日丈夫就跟自己说了想说个媒的事,是以杨稔过来拜访所为何事她已知晓。
当即喊府里年龄相仿的女孩来陪康康说话,虽是定了亲可到底未出阁,给哥哥说亲,想必这位族侄媳妇不会让她跟着。
眼见着女儿出了门,杨稔才说起来由,族婶应当也知道侄媳妇过来是因着什么,便就不迂回了,侄媳妇想知道那女孩是个什么性情?
王氏点了点头,温声道:昨日老爷与我说了,崔家那孩子,是个不错的,是个温婉美人,为人和善但不可欺,在她娘生病时还帮着掌过家,我瞧着是个有主意的人,且她父亲虽然没有功名,但同胞兄长已经考过秀才,如今在准备乡试。
王氏一一将自己了解的告知杨稔,毕竟是做媒,若是了解不多,成了亲出现矛盾,自家做媒的说不得还会得埋怨,虽这家或许不会,但她还是得妥帖些,说得明明白白,免得生出事端。
这一次谈话,杨稔对于崔家姑娘有了大致的了解,与陈如松商议一番后,没再犹豫,请大族叔去探口风。
上司做媒人,崔家很快给了答复,过完年之后可以相看一番。
出了正月,两家约着相看,知行相貌不错,身子健壮,瞧着很踏实,崔家还算满意。
而崔家姑娘落落大方,秀丽端庄,举止得体,杨稔也满意。
相看后崔家就应下了这门亲事,让上门提亲。
杨稔还有些懵呢,我总以为他们还要挑剔一番,咱家不算多好啊,崔姑娘瞧着很不错,咱家还是差了些。
虽不好,可有大族叔做媒,咱们与大族叔算关系密切,想必崔家是看在大族叔的份上同意这亲事的。陈如松猜测道。
杨稔也觉得是,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同意就好,她那日也看了崔家姑娘,很合她的眼缘,若是做她的儿媳,是再好不过的。
咱们挑个好日子去提亲,准备妥当,要很有诚意才行。杨稔积极道。
这是自然,该准备的都要用心准备,等知行的媳妇娶进门,康康出嫁,咱们就能松口气,歇歇了。
杨稔不赞同,摇头道:康康出嫁,咱们还得操心她在夫家过得好不好,还有日后生孩子,也要顾着,还有知行,他还有乡试会试要考,哪里能松口气啊。
到底还是不同,他们都成家了,与没成家是不一样的。陈如松辩解道。
女儿的婚期定的越晚越好,但儿子的夫妻俩却希望越早越好。
不过崔家也是疼女儿的,他们希望婚期定的越晚越好。
最终,在一番拉扯后,夫妻俩凭借着康康这个当妹妹的是开春就要成亲,当哥哥的总不能太晚,不说在前面了,总不能隔太久,婚期定在了几个日子中居中时间段,今年六月。
第125章成亲,有孕
说到这个,康康的婚期竟然这么近了,杨稔心里徒然伤感,没多久,女儿就要嫁作他人妇。
嫁衣早在去年就做好,一切嫁妆也都准备齐全,三亩水田和一个稍大些的铺子都给康康作嫁妆,还有京城嫁女都该准备的东西,王家给的聘礼也都放进康康的嫁妆。
以及两个陪嫁的下人,一个身子健壮的婆子和贴身丫鬟。
三月初七,是康康的婚期,一番流程之后,陈知景背着妹妹往喜轿走,心里很不好受。
日后若是王文绪欺负你,一定要跟大哥说,大哥帮你出气。昏礼上不该说这话,可陈知景忍不住,妹妹乖巧懂事,他不放心。
大哥,你放心,我不会受欺负的,只有我欺负别人的份。康康忍着哭意,说着让大哥安心的话,但这也是实话,康康自觉自己不是能受委屈的人。
嗯,不管遇到什么事,爹娘还有大哥二哥永远是你的后盾。明年初就要分官了,陈知景下定决心,散馆要好好备考,分官后仔细当官,早日升上去,这样王家就算顾着自己,也不敢慢待妹妹。
康康出嫁后,陈家瞬间安静非常,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都没做事的动力。
连李如娘都有些不习惯,小姑子在家,一直是家里的开心果,就算不说话,看着她心里也都舒坦,如今,这个开心果到了别家去了。
好在还有回门,这日一早,一大家子都早早起来,收拾好,坐在堂屋等康康回来。
陈知景拖到最后一刻,眼看着等不到妹妹了才出门。
巳初(上午九点),康康同丈夫回到娘家。
王家准备了许多礼品,但这都不在杨稔和陈如松的眼里,他们眼里只有女儿。
陈如松和二儿子招待女婿,杨稔拉着女儿到了卧房。
关上门,杨稔连连问道:怎么样,过得好不好,王家待你如何,有没有让你立规矩?
李如娘也是一脸关心,让康康心里一暖,挺好的,公公婆婆都是和善的人,对我很好,怕我不习惯,还请了个咱们那边的厨娘,今儿一早,回门的礼物他们就准备妥当,很贵重,叫我们都拿来。
亲家有心了。肯费心照顾女儿,杨稔心里也就稍稍安心。
一番寒暄问暖,杨稔才终于暂时放下心,王家如今没为难女儿,对女儿很照顾。
康康成亲后,紧接着就是知行,杨稔跟陈如松夫妻俩确认女儿是真的过得不错,也就放心准备儿子的昏礼。
六月初九,是知行成亲的日子。
这一日,杨稔和陈如松是高兴的,毕竟是进人,添丁进口都是大喜事。
这一年没有院试,知行成亲后,就一直待在家看书,小景入翰林院之后只有休沐才去大族叔家辅导几个孩子,知行也只在那时跟着过去听,平日里一般在家苦学。
明年年初陈知景就要进行散馆考核,只有优异者才能留在翰林院,其余则要分到六部或是外地。
能留在翰林院是最好的结果,若是不行,在六部任职也是不错,若是就这样被外放到地方为官,是最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