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他最近也在加紧备考,连休沐也没空过去陈宗兴家,不过陈宗兴比族孙更明白散馆考核的重要性,不仅没有不满,还想方设法给族孙搜集需要的资料。
他也想这位族孙能留在京城,日后能在官场上帮下自家几个不成器的孩子,几个孩子考上进士,只怕自己都要致仕了,帮不了太多,这位族孙瞧着一家子都是有良心的,他才会尽心培养。
散馆考核在会试之前,明年年初,没有多久了,是以办完英哥儿的周岁宴,给英哥儿取了名后,陈知景就专注于散馆考核的准备,李如娘当起贤内助,与公公婆婆一起带着两个孩子的同时也将丈夫的日常起居照顾得妥妥帖帖,以便于丈夫能一心迎接考核。
九月初,王家传来消息,康康有了两个月的身孕,杨稔高兴不已,立马过去瞧人。
王家是个三进院,正房住着王老太爷夫妻俩,后院是两个姨娘的住处,东厢房住着王老爷和王夫人,西厢房则是王家长孙王文绪和妻子的住处。
其幼子暂时跟着父母住东厢房,至于之后如何,杨稔不知也不去打听,反正总会妥帖安排,只要不委屈到女儿就行。
杨稔过来时,也是送了拜帖的,稍微有些门户的人来往都要先送拜帖,须得对方同意再上门。
这会一过来,王夫人就出来迎接,接过礼品,笑道:亲家过来看康康了是么,我领你过去。
她向来是直爽的性子,既然知道亲家是过来看女儿的,她也不爱废话,儿媳有孕,是下一代的第一个孩子,她心里是极其高兴的。
杨稔跟着王夫人走到西厢房,康康正坐在椅子上吃糕点,听到亲娘来看她了,连忙出门迎接。
知道母女俩有话要聊,有些孕期禁忌她这个当婆婆的也没那么好说,亲家母来说正合适,因此王夫人待了一会算是招待过亲家母便离开,让母女俩能单独说话。
这些日子过得如何?自从女儿出嫁,之后每次见到女儿,杨稔第一句话总是这个。
康康眉开眼笑,很好啊,王家比咱家富,每日吃喝穿用更好,文绪也很体贴我,娘知道我的,只要日子好过,吃好穿好,我就高兴了。
女儿说谎话和说真话杨稔能辨别出来,眼见着是真的过得好,杨稔也就开始跟女儿说起孕期要注意的事。
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如今女儿不方便,杨稔知道,大户人家,妻子有孕是要给丈夫安排通房丫鬟的,虽王家姑且不算大户人家,可也是官宦人家,说不得就讲究这个,王老太爷不就有两个姨娘么。
不过杨稔可不是劝女儿给女婿找女人的,你如今正是要紧的时候,你婆婆要是让你给文绪找通房丫鬟,你嘴上答应,可别真的找,让文绪自己去跟你婆婆说不要。
女儿如今与女婿应当是蜜里调油的时候,该还是能说得动的。
康康收起了笑脸,皱着眉头道:万一他不听,还说我善妒呢?她也不是没想过这个,只是她想的法子是先拖一拖,自己才有身孕,婆婆也不好这时候就要求自己给丈夫找通房吧。
他要是这么说,你就说怕通房使坏,担心孩子安危,若是他想要,等你把孩子养住了就给他找。杨稔不管教唆女儿不给女婿找通房对不对,女儿过得好才是她在意的。
也好,那我就这么说。康康当即应下,她当然不想丈夫有别的女人。
这还是第一胎,他们也不好逼你,就算是你婆婆给人,你也给拦下,长辈给的,真成了通房,日后只怕还会提拔成姨娘,给你添堵。杨稔叮嘱道,京城许多人家后宅不稳,正室被害小产的可不少,最好还是别有小妾。
好。康康听话的应下。
与女儿说了这个,杨稔怕女儿会一直担忧,安慰道:你也别一直想着这个,最重要的是将孩子平安生下,别的都是小事。
康康很认同这话,自从知道自己有了身孕,她好像就有了母爱,看着肚子,心里都软乎乎的,愿意为这个孩子做任何事,孩子还没生出来,她就有了这想法。
跟女儿说了一顿开心的事,确定女儿心情舒畅,杨稔才回去。
喜事是接连而来的,十月初,崔氏也查出有孕近两月。
喜上加喜,杨稔跟陈如松商量道:正好我想着康康如今有孕,咱们还要不要搬到郊外,如今二儿媳也有孕了,便等到她生产之后,咱们再搬吧。
嗯,明年年底搬,珍娘五岁了,明年六岁,男女七岁不同席,英哥儿三岁多,他们两个不能总在一间房。东厢房三间,一间做书房,两间住房,等孙女大些,就不好住了。
竟这么大了,杨稔不禁感叹道: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快,珍娘都五岁了,我心里总觉得她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女儿有孕,杨稔每隔半月就过去看一次,十月中旬的这一次看望,听到一个好消息。
文绪跟我说不论是如今还是日后,他都不会纳妾,也没有通房,叫我放心。说这话时,康康的脸上难得有些腼腆。
真的?莫不是诓女儿,王文绪这孩子看着也不像油嘴滑舌的人啊。
娘果然不信,康康确认道:是真的,他说年幼时,祖父纳了一房姨娘,极为宠爱,当时公公婆婆并不在意,但那姨娘有孕且查出是男孩后,就想除掉公公和文绪,这样一来她的孩子就是独子,公公和文绪差点被她所害,自此,本就没有妾室的公公就下定决心不纳妾,文绪自己也决定,日后绝不纳妾。
文绪若能一直是这个想法就好,你如今也能安心养胎。不管如何,这会女婿心里还是不想纳妾的,那女儿就能舒舒服服的养胎了。
康康笑着点头,可不是嘛,丈夫没有别的女人,她心里才是真的舒坦了。
杨稔握着女儿的手,接着道:我来也还有一件事,你二嫂也有孕了,原先我还在想你初次有孕,搬家之事就延后一些,等你生产之后再搬,如今你二嫂也有了身孕,搬家就还会延后,这两年我们都在京城。
那真是太好了,娘你不知道,我一想到你们要搬到郊外,虽然每隔半月还是能见到你,可心里总是不安心。康康靠在杨稔身上撒娇。
第126章乡试
这一年的年节,家里氛围极好,李如娘帮着婆婆一起置办年货,有孕的崔氏安心养胎。
开了春,知景迎接散馆考核。
一家人久违的紧张起来,这个考核很紧要,他们不能不紧张。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陈知景不懈努力的奋斗下,他虽没能继续留在翰林院,却能分到六部为主事,为正六品官员。
在陈宗兴与陈氏一族的运作下,分到了礼部。
确认下来之后,一家人兴奋起来。
熬了这么些年,这才算出了头了。杨稔感叹道,虽然知道庶吉士无品级但前途好,可也不是没有前途不好的庶吉士,她始终都是悬着一颗心的,如今真正当官了,她这才安下心来。
陈如松心里也松了口气,小景今年年底就满二十八岁了,才混到一个有品级的官位,不容易啊。
正六品官每年六十两俸禄,京官双俸,也就是说小景每年的俸禄是一百二十两银子,有不少呢。这样一年就能多存一百多两银子,杨稔心里喜滋滋的。
陈如松也想到了这个,他们夫妻俩就是俗人,对于钱财很看重,乐道:是不少呢。
小景到礼部任主事后,杨稔就一心关注着女儿和二儿媳的身孕,都是头胎,须得多加注意。
康康满了九个月之后,杨稔就一直提着心,女子生产是鬼门关,她不能不担心。
四月底,康康平安生下长子,取名定哥儿。
一切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杨稔喜不自禁。
杨稔奔波于王家与自家,心里是极为兴奋的。
生了孩子,康康在王家也算真正站住脚跟,王家也是拿康康当自家人,之前或许还有些许客气,如今是没有了,杨稔都能感觉的,心里更为女儿感到高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