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禁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流鸢长凝-流鸢长凝 免费阅读(4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我答应你便是。太平没想到婉儿会在这个时候给那些人求情,莫说这一件,就算婉儿今晚说上百件,只要她能做到,一定给婉儿都办妥了。

第67章太子

半个时辰后,即便是太平不愿意,她也被婉儿劝出了偏殿。这个时候节外生枝,确实不是什么好事。阿娘容她来探视,已经是冒了险。

太平立在檐下,望向了紫宸殿的正殿。宫灯一霎熄灭,想来是阿娘刚刚歇下。太平若在这个时候敲门打扰,实在是不妥。

裴氏提灯从正殿下走来,对着太平微微点头,天后说,殿下若是要走,便将这盏宫灯递给殿下。她说,回去的路不太亮,两侧山林最易藏匿鸟兽,殿下小心些。

太平接过裴氏递来的灯笼,她自然知道阿娘话中的鸟兽并不是真的鸟兽。

明早阿娘醒时,帮本宫带句话给她。

殿下请讲。

太平的余光看了看紫宸殿,又回首看了一眼身后合上的偏殿殿门,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唤了春夏,将灯笼递给了春夏,垂首离开了这里。

裴氏张了张口,本想问个清楚,可太平已经走出很远,这个时候已近半夜,四下静得很,大声喧哗未免太过张扬。

裴氏轻叹一声,走回了正殿外伺候。没站许久,正殿中又亮起了灯来。

天后?裴氏低声问询。

武后其实并未歇下,点灯之后,她坐回了龙案边上,看着案头上堆积的折子,裴氏,去给本宫煮碗茶汤来,本宫还有许多折子要批,睡不得。

东宫一案虽然了结得很快,但是这几日朝廷内外并不是只有这一桩事。大唐储君谋逆,传到西边,对边关重镇而言并不是好事,对突厥倒是大大的好事。攘内固然重要,镇外也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她就怕太平今晚探视婉儿后,性子上来,非央着她把婉儿挪至清晖阁静养。所以她在正殿内等着太平出来,一瞧见她的身影,武后便快速吹灭了宫灯,先断了太平入殿的可能。

裴氏领命后,便将殿门缓缓打开,吩咐两名候在旁边的内侍入内先伺候着。

裴氏。武后总觉得少些什么,在裴氏转身准备去煮茶时,唤住了她,她有没有说什么?

裴氏转身,如实答道:殿下本来有句话要带给天后的,可最后又什么都没说。

武后嘴角缓缓勾起,心情比方才似是好了许多,知道了,去煮茶吧。

诺。

裴氏一头雾水,去偏院给武后煮茶汤去了。

东宫谋逆一案既然已定,太子已废,东宫自然得早点迎来新的主人。嫡出的皇子只有李显与李旦两人,李显为长,所以循例,天子李治很快便下了诏书,将李显立为了太子。

李显向来与武后亲近,性子又软。李治本是不想让他做太子的,可实在是拗不过朝臣坚持的长幼有序,加之西边这几日确实不安定,这个时候的西京必须快些把储君一事定下来。

李显的册封仪式虽说能简则简,可在宫中也算一桩大事。

承庆殿虽说靠近掖庭,却也能断断续续地听见宫中的欢庆声响。今日的李贤再也看不进去一句诗文,若不是太平派人送来了一坛酒,他也不知今日该如何熬下去。

他站在窗边,咕噜咕噜地猛喝了好几口酒,双眸一片通红,却半点泪光都没有。是愤怒,也是不甘,是绝望,也是懊悔。倘若从一开始,他没有相信那个流言,倘若他早早地明白明哲保身,怎会被阿娘厌弃,直至落到这般田地。

东宫应该是他的,大唐的天下也应该是他的,今日属于阿显的一切原本都该是他的!

那些聚集心头的汹涌不甘,像是一只巨大的野兽,将他的心撕得粉碎。他像是疯了一样,忽然发出一声让人发怵的长啸,猛地将酒坛子砸碎在地上。

这是他唯一能宣泄的法子

阿娘,儿永远都做不到阿显那样的奉承啊

当李贤把那些倘若又想了一遍,他发现即便事情重头再来,他也不会像三弟一样地奉承母亲。他的性子,打从娘胎里出来便定下了,他注定是最不讨母亲喜欢的那一个,注定一步一步走到与母亲对立的位置上。

大哥李弘尚在之时,二圣几乎把全部的心力都投在了他的身上。大哥当太子那几年,光耀足以让他觉得黯淡,只可惜天妒英才,大哥在洛阳突然暴毙。

那年的册封诏书颁下时,李贤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与大哥一样光耀大唐的东宫太子。只可惜,那时候的母亲已不是当年的皇后,而是如今高高在上的二圣之一。他的光耀无疑是对母亲的威胁,流言不过是他拿来让自己硬起心肠的借口,父皇的期望不过是他对抗母亲的勇气来源。

错的,是他入主东宫迟了,错的,是他有一个光耀璀璨的母亲。

哈哈哈哈哈

李贤颓然坐倒在地的同时,承庆殿的殿门缓缓打开,内侍探头看了一眼李贤的疯癫模样,害怕地拍了拍身边的另一个内侍。

快去,告诉公主,这边出事了!

好!

两人低声说完,一名内侍紧紧盯着李贤,生怕他突然想不开自戮,另一名内侍已快步往大明宫奔去了。

册封大典在含元殿进行了整整一个时辰,礼成之时,百官躬身齐喝。

少年太子站在二圣之前,有些局促,总觉得这一切来得很不真实。

三郎,还愣着?

武后盛装在身,忍不住含笑提醒。

李显笑笑,在二圣面前叩首一拜,儿定不会辜负父皇与母后的希冀!

嗯。李治似笑非笑,扶着额头,只觉脑袋疼得厉害。

武后牵住了李治的手,温声道:头风又犯了?

每年入冬,便犯得频繁。李治沉声回答。

武后看向李显,三郎,还不快扶你父皇回去休息?

李显领命,躬身上前,父皇,儿扶你。

李治摆了摆手,一会儿饮宴,朕不在,你这个太子得在。说完,他意味深长地问道,媚娘,朕听说,今日你还召了王公大臣的家眷赴宴?

三郎需要一个太子妃。武后知道李显府中有好几个孺人,可论起家世来,没有一个当得上太子妃。

李治笑道:太子,既是选妃,你得好好选。说着,他瞧了一眼武后,这是太子的第一次抉择,必须让太子自己来。

武后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她本来也没想把武家的人塞入东宫。

自是应当。武后笑着答应了李治。

李治满意地点了下头,往宴上一看,却不见太平与李旦,他不禁皱眉,太平跟四郎去哪里了?

武后这才发现这两人不知何时离了宴席,裴氏。

裴氏站在龙台之下,如实答道:方才公主跟殷王还在这儿的。

胡闹!去找!武后肃声下令,脸上染上了一层怒色。

太子册封的群臣大宴上,公主跟殷王竟然悄悄溜了,这事若被有心人拿去编排什么风言风语,并不是什么好事。况且,武后只要眼珠子一转,便能猜到太平这个时候会溜去哪里!这丫头现下真是为了探视婉儿,越来越放肆了!

裴氏领命,连忙带着几个内侍退出含元殿,找公主跟李旦去了。

太平方才见朝臣的注意力都在三哥身上,便悄然离开了含元殿。并不是她不懂礼数,而是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李旦看见太平离席,总觉不妥,便跟着太平出了含元殿,本想将她给拉回来,免得二圣发现了,又责骂太平。

可李旦才踏出含元殿,便瞧见太平匆匆往命妇所在的偏殿去了。

李旦连忙加快脚步,追上了太平,太平!你去那边做什么?

太平没想到四哥竟跟来了,蹙眉道:四哥你跟着我做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