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禁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流鸢长凝-流鸢长凝 免费阅读(67)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婉儿,再拟一诏。武后拿起一旁的军报,命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镇守西北,谨防突厥趁关中旱情又来袭扰边境。

诺。婉儿很快写完了这道诏书,武后便催她送往中书省。婉儿领命,不得不再次惊叹武后的处事能力。

借着天灾,两道诏书下得合情合理,即便天子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这一击反杀,杀得干净漂亮。

李治等了两日,没有等到太平的赐婚诏书,却等到了救灾与镇边的两道诏书。他清楚诏书送至中书省,媚娘便会很快知晓,却没想到媚娘竟会用这种法子拖延太平的婚事。

只是拖延,并不是反对,还戴了个国事当先的名头。李治气在心底,却也无法驳斥,只得依着武后行事。

去年太平请旨祈福,在晋阳屯了不少粮草,倘若旱情持续不久,这些粮草正好派上用场。即便这场旱情持续很久,到了雨季,自然也能消解。

现下是三月初,到雨季还需三个多月。若是这三个多月突厥没有再犯,那李治便可将裴行俭召回洛阳,想必那时候洛阳公主府已经建成,媚娘也再无拖延的理由。

最多,只用等三个多月。

李治算清楚了一切,却没有算到天数。

关中大旱不仅是持续了三个多月,到了雨季,天上依旧一滴雨也没有。太平虽说屯了粮草,可旱情如此厉害,关中一带颗粒无收,连带陇西也粮食紧张,即便有屯粮,也不够这两地百姓果腹。更何况,西北果然突厥有变,一部分屯粮征用为军粮,送去了西北兵营。

百姓因为缺粮饿死者甚多,李治下令,调集四处粮食运往关中与陇西两地赈灾。可屋漏偏逢连夜雨,最该下雨的地方没下,最不该下雨的地方暴雨连连。洛阳一带因为暴雨洪灾四起,粮食无法从洛阳运往长安,甚至因为洪灾,好些村镇还出了疫症。

朝廷赈灾忙得焦头烂额,暴雨之下,也无法继续修建洛阳公主府,是以太平的婚事暂时搁置,就连李治也忙得来不及催问礼部与户部公主婚事的筹备如何。

最致命一击的,莫过于裴行俭的突然病逝。李治哀伤,只得追赠裴行俭为幽州都督,谥号献,命朝廷官员帮衬打理裴家的事宜。

李治心心念念的反戈一击,竟成了梦幻泡影,哀伤之下,他决定封禅嵩山。同年七月,二圣封禅嵩山,李治敬告天地,自罪失德,以至于天灾连连,祈求天佑大唐,勿再降凶祸,使百姓流亡。

八月,吐蕃来袭。

武后自李治上次悄然一击后,便多了一个心眼。欲成大事,手中必须有兵。趁此机会,武后向李治提议,命娄师德领兵还击。娄师德虽是文臣,却打得极是漂亮,八战八胜,唐军自此士气大振,吐蕃暂时休战。

这已经是今年最难得的一件喜事了。

驸马人选要依礼制守孝三年,若是诏令依旧要颁布,那意味着公主也要再等三年才能出嫁。中书省上问天子,李治只得将诏令收回,重新在朝中物色适合的人选。奈何,他的风疾一到冬日,便痛不欲生,太医叮嘱静养,武后便命人好生陪侍天子,勿要吵扰。

自从太子来到洛阳,天后时时提点,时时教授治国之法,所以这几个月来的监国还颇有些成绩。

天子病笃,本是朝臣们最惶惑的时候,这个时候看见太子有了储君该有的模样,于朝臣而言也是一记定心丸。

武后深知越是这个时候,朝局就越要稳定,万万不可在大灾之年后朝堂又起风浪。开年之后,天子李治大部分时间都看不见东西,武后常常领着太子前来,命太子一边读奏章,一边言说处置法子。二圣从旁提点,像是回到了当年教李弘时的岁月。

李治自知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如今暂时顾不得太平的驸马人选,一心只放在教导太子治国之策上。只要太子能让百官重拾信心,他便能坐稳天子之位,这样一来,媚娘也没有理由废储新君,另立他人。

武后好几次提及太平的婚事,李治都以教导太子要紧搪塞过去,并非他不想,而是他这次不会再给媚娘任何反击的机会。

作为大唐的帝王,即便是病痛缠身,他也要在这盘棋的最后给敌手最后一击。

武后这次猜不到李治的招是什么,以防节外生枝,武后从长安调了一支羽林军来,名义上是加强洛阳守备,以安朝局,其实是防止李治最后藏什么杀招,在宫中垂死一击掀起什么兵祸来。

这十个月来,太平蛰伏流杯殿中,除了每日必须的问安外,鲜少踏出流杯殿。朝廷忙于赈灾与抵御外侵,她的婚事一推再推,几乎无人提及。于她而言,这段时日是难得的清净时光,她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太过招摇,让人重提她的婚事。

永淳二年,洛阳,正月十五。

这是太平长大后,第一次在洛阳过上元节。因为她被阿娘的眼线盯得紧,所以也不敢打发春夏去给婉儿传递消息。

在宫中蛰伏数月,难得可以出来透个气,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

一切好像又回到了上辈子的轨迹上,只是少了一个驸马薛绍。他不是她的驸马,阿娘在处置那场叛乱时,应该会公事公办,不再迁罪于他了吧。

殿下小心!

太平想事情太过出神,若不是春夏出手及时,她只怕要踢到前面的石坎,重重地摔上一跤。

今日太平并没有作男子打扮,她头上戴了垂纱帷帽,身上裹着玄色大氅,里面是一身鹅黄色的裙衫。

春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前面要上桥了,殿下当心脚下,可别踢坏了脚趾。

太平轻笑,无妨,摔了便摔了,反正回去也是静养,倒也多个由头。

春夏正色道:那可不一样!伤了可是会疼的!

也是。太平的笑意微浓,她若真伤了,想必婉儿也会挂心,还是不伤得好。想到婉儿,她的心便由不得一揪,又酸又暖。

如今几乎每日都能瞧见婉儿,可也只能是瞧见。看着她侍奉在阿娘身侧,一言一行颇有世家风范,宫中不少女官都在悄悄学习婉儿的仪范。

婉儿如今很好,太平觉得宽心许多。可是,这样的好只能远远一看,不敢僭越,不敢孟浪。

明明心上人就在眼前,许多时候还要佯作视而不见,极力压抑心底涌动的思念。这些思念沉了心,一层叠一层,看似无波无浪,可太平与婉儿都知道,思念只是在陈酿,只要谁点上一簇火焰,便能将两颗心瞬间烧着。

洛阳城很大,人海茫茫,也不知今晚能不能在街头偶遇婉儿?

昨日是上元节第一日,太平便存了这样的心思出宫,结果一无所获。今日是上元节的第二日,想必也会一无所获。

还有明日

太平仰头望向天上的明月,诚心祈愿她想见她,想真真切切地抱一抱她。

也许是去年的雨水太足,所以洛阳的冬日只下了很少的雪。今年的上元节除了夜风透着寒气外,月色甚是凄迷,衬着洛阳城的万家灯火,如梦似幻。

祈愿完毕后,太平回头望向灯火深处,隔着垂纱,一切都极不真切。

她的视线最后落在了春夏身后跟着的四名便服羽林将士身上,不禁低叹一声,就算是见了,也要甩了这四人,才能好好一吐相思之苦。

走,去北市看看。

太平素闻那边主要经营香料,买些宁神的香料回去,以后思念婉儿睡不着时,兴许可以借这些香料助眠。

第95章合谋

今晚虽是上元佳节,对武后而言,佳节是百姓之事,与她大不相关。她还有许多事要筹谋,有许多步子要思量清楚,现下的局势容不得她松懈一分。

翻开密疏,上面写的是各地眼线上奏的情报。

武后逐字阅读,生怕在这种关键时候错漏了什么信息,最后招致功亏一篑。

婉儿。

她提笔沾墨,发现墨已半冻。她微微蹙眉,竟忘了今日上元佳节,婉儿自然不在殿上伺候。

一旁伺候的宫婢发现武后脸色不好,急忙跪地道:奴婢知错!还请天后饶命!

上官婉儿自从掖庭出来,跟在武后身边伺候至今已经过了许多年。说也奇怪,这姑娘像是心窍比旁人多一窍似的,每次伺候总能处处妥帖,甚至进言也能击中武后的心坎。这些日子武后已经惯于婉儿伺候,今晚突然缺了她,武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宫婢久久没有听见武后的声音,只得将额头紧紧贴在地上,一刻也不敢离开。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