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素知武皇的心思,赶紧斟了一杯甘露过来,陛下,请用。
武皇又仔细琢磨了一会儿,她记得昨日看见了一折密奏,便快速翻了出来,递给了裴氏,天亮之后,你将这折密奏送去太平那儿,传朕的口谕,命她好好办这件案子。
裴氏领命。
武皇又道:提醒她,此案不宜牵连太广,只杀罪魁祸首便好。
裴氏一一记下。
武皇沉叹一声,不论是立子,还是立侄,都没有太平让她心安。无论如何,她都要推太平一把,让文武百官们不仅注意到太平的民望,还能看见她的辅政能力。
一年不成,那便十年。
武皇这些年来已经尽力拔擢武氏子弟,无奈都是些不争气的,如今她拔擢太平,太平可是先帝的嫡女,那些李唐旧臣应该也不敢多言什么。
她确实应该放一些权给太平,太平若是有了自己的势力,便等于武皇多了一些助力,总比现下这样处处被动得好。
天亮之后,裴氏带着密奏与武皇口谕来到了公主府。
公主佯装病容,由婉儿扶着来到正殿。
裴氏行礼之后,忍不住关切问道:殿下这是怎么了?
太平摆手道:本宫这身子是越来越差了,昨日去了一趟梅园,吹了一阵寒风,这便染上了风寒,咳咳。
婉儿急忙扶着太平坐下,殿下应该好好休息。
裴氏算是明白了,昨日婉儿没有回宫,只怕是为了照顾殿下。昨晚陛下还误会了她们,觉得她们贪玩,等她回去定要与陛下说明真相。
母皇差你来,是有什么旨意么?太平问向裴氏。
裴氏恭敬地拿出密奏,呈向了太平,这是陛下命奴婢交给殿下的。
太平接了过来,翻开一看,眸底飞快地闪过一抹惊色,周兴犯事?
裴氏点头,陛下说,殿下好好办这个案子,但是,此案不宜牵连太广,只杀罪魁祸首便好。
太平静默不语。
裴氏又道:今早临行时,陛下吩咐,殿下若是觉得人手不够,便去刑部调用,她随后会给殿下一道令旨。
诺。太平起身领旨。
婉儿退后一步,对着太平一拜,臣也该回宫了。
上官大人留下帮本宫整理卷宗。太平说完,又轻咳了两声。
婉儿故作为难,这
太平看向裴氏,裴氏,你回去跟母皇说一声。
诺。裴氏领命。她看殿下这病恹恹的模样,婉儿留下也好。一来,婉儿是个能办事的,可以帮上殿下,二来,婉儿照顾人也仔细,想必武皇也会放心。
奴婢这就回宫复命。裴氏对着太平再拜,殿下好好休养。
嗯。太平捂着胸口,再咳了两声。
裴氏退出了正殿,出了公主府后,上车往宫里去了。
春夏,传膳。太平给候在殿门外的春夏递了个眼色。
春夏识趣,当下便招呼其他宫人一起退下。
太平霎时精神了起来,将手中的密奏递给了婉儿,笑道:没想到王庆之闹这一出,最大的得益人竟是本宫。
周兴这些酷吏,平日耀武扬威,枉杀无辜,上一世这个时候武皇便拿他开了刀。婉儿记得这人的罪行,她低头匆匆扫了一眼密奏上的罪行,不过是这人犯下的九牛一毛罢了。
太平冷笑,当年是来俊臣办的他,这一世竟是本宫亲自出手。太平只是可惜,不能顺藤摸瓜,将这群牵连无辜的酷吏一口气收拾干净。
婉儿提醒道:陛下把周兴推给殿下杀,是为了给殿下立威。
母皇想扶植我的势力。太平品出了武皇的用心,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她正愁找不到机会把她心仪的那些人收为己用,所以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如今阿娘被朝臣们一激,给了她这个光明正大的机会,她绝对不能错过这绝好的机会!
婉儿点头,即便如此,殿下行事还是要小心些。
有你帮我,何愁此事不成?太平实在是高兴,忍不住捏了一把婉儿的下巴,这些日子,你要好好伺候本宫。
婉儿瞧她那不正经的模样,烧着耳根回道:办正事!休得孟浪!
太平忍笑,昨晚也不知谁孟浪,本宫现下还烫着呢。
还说!婉儿狠狠地瞪了太平一眼,明明都是殿下的错,谁让殿下一个劲地撩拨,她一时把持不住,这才教训了殿下足足一个时辰。
太平竖起食指贴在自己唇上,意味深长地眯眼对她笑了笑。
婉儿不禁低嗔道:就会撩拨人!
只撩你。太平轻声答完,牵住了婉儿的手紧紧扣住,先用早膳,然后我们想想,怎么办好这个差事?
婉儿自若轻笑,自然是依样画葫芦,请君入瓮。
太平很快领会了婉儿的意思,好!
天授二年一月,朝中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王庆之被诸臣揍死宫中,二是酷吏周兴栽在了镇国公主手中。
公主这个差事办得极是漂亮,就连狄仁杰也忍不住在武皇面前夸赞太平。
太平先是假意与周兴交好,求问审问之技,同时暗中命人将周兴办过的差事捋出一本册子来,最后与上辈子来俊臣一样,请周兴入府饮宴,上演了一处请君入瓮。
太平在府中动了私刑,依样画葫芦地用了周兴教她的那些招数,周兴只捱了半日,便老老实实地在那本册子上做了勾画。
哪些是他恶意牵连的,哪些是他故意冤枉的,一桩一件顺着摸了下去。婉儿从旁协助,又整理了一本名册出来,哪些是应该昭雪的,哪些是应该模糊处理的,全部做了批注,一起呈给了武皇。
武皇顺水推舟地该杀的杀,该追谥的追谥,该安抚的安抚,该昭雪的昭雪,至于周兴帮她办的那些案子,便成了实打实的铁案,该湮灭的证据都湮灭得干干净净。
官员们记恨周兴,百姓们也厌恶周兴,他的死无疑是一枚巨石,砸入了浑水之中,溅起了无数水花。
太平在办案期间,与刑部官员们往来甚密,暗中记下了好些能办实差的官吏名字,趁着母皇高兴嘉赏,她便讨了这些人兼她的幕僚。
武皇看过名册后,无奈叹息,怎的太平又要了些小官小吏?
你可以再要几个。武皇提醒太平。
太平眸光一亮,当真可以?
武皇点头,看向一旁的狄仁杰,狄公,你给太平举荐几人。
狄仁杰捻须笑道:老臣举荐的,只怕殿下不喜欢。
太平故作不服,狄公都没说!
老臣之子,狄光嗣。狄仁杰举贤不避亲,直接推举了自己的儿子。
武皇大笑,说来听听,他有什么本事?
回陛下,本事可不是说出来的。狄仁杰说完,对着武皇一拜,若是陛下觉得老臣举荐无用,大可驳了老臣的举荐。
武皇看向太平,太平,你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