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禁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流鸢长凝-流鸢长凝 免费阅读(13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婉儿追问,长安那边的死士失手了?

尚未动手,李隆基便遇刺失踪了。太平如今想来,只怕这就是李隆基的后招,等到天下舆情将她撕个粉碎后,他便是得益者。

仅用一个刺客,便四两拨千斤地撼动了太平这些年来在朝中的威望,现在还躲了个无影无踪,想来神都这边一日不出消息,他便一日不会现身。

我必须进天牢。这是太平唯一破局之法。

婉儿握住太平的手,臣陪殿下打赢这一战。话音落下,她暗暗咬牙,终她一世,她一定要手刃李隆基,断了这个祸首!

第196章屠刀

陇西一带,山岭纵横,尤其是入夜之后,山势与阴沉的天幕融在了一起,尤其是深山里,一眼望去皆是漆黑。

深山里有一处隐蔽的庙宇,这群人已经在庙宇中逗留了半月有余。

庙宇正殿之中,火焰烧得柴火噼啪作响。

李隆基与十余名少年武士围火席地而坐,整个庙宇静得只剩下柴火的噼啪细响。这几日天已放晴,山中的积雪已经融化大半,可半夜还是寒风瑟瑟。

李隆基拢了拢身上的大氅,只觉寒意袭人。他不时焦灼地张望庙外,等待着他期盼许久的消息。

我们还要在山里躲多久?静默许久的少年终是忍不住开了口。

李隆基眸光沉下,低哑道:再等等。

郡王到底在等什么?少年只想要个答案。

李隆基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脸上,张了张口,最后选择咽下那些解释的话。姑姑太平权势滔天,这些年来竟无一人上书请立为皇太女,世人都说她持重镇国,不争不抢,可李隆基就是不信,这个女人没有半点野心。

父亲李旦当年那一击输得太惨,连累他根本没有资格继承大统。他若想坐上龙椅,就必须来此釜底抽薪之计,以天下男人的尊严为刃,先堵死姑姑继承大统的可能。

母亲不是皇太女,儿子崇茂便当不得名正言顺的皇太孙。

姑姑的权势越大,男人们便越是忌惮她。武皇已经当了十年皇帝,男人们已经叩拜一个女人十年,他们一定不能容忍再向另一个女人叩首数十载。

庐陵王虽然愚钝,不得臣心,可他毕竟是武皇膝下最后一个活着的子嗣。他若在回京路上出了事,最大的得益者便是太平,最大的嫌疑人也只能是太平。

若能杀了庐陵王与李重润,等于是一箭双雕,既拔除了两颗绊脚石,又将天下舆论都引向了姑姑。

李隆基的手下大多是少年武士,并无实权。他若能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这第一局便是他的大胜。所以李隆基挑了好几名死士,去往房州埋伏,寻机下手。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张纸条,纸条内容一模一样,字迹也是李隆基仿写太平字迹数月的成果。

只要庐陵王遇刺,不管是在道上,还是在房州,没有人会把嫌疑的目光落在李隆基的身上。第一步只要行动过,不管结果如何他便紧跟着走第二步,假装遇刺遁入山林,等待神都那边传来消息。

他也是受害者,等于是补了太平一刀,也等于给了武皇一个选择题。

要稳定江山,就必须舍了太平。

要庇护太平,便会大失人心。

以李隆基对武皇的了解,他知道这个祖母有多狠,有多贪恋权势,他笃定武皇一定会把太平舍了。

只要姑姑倒了,他便可以伤痕累累地出现在人前。

到时候,李重俊是庶子,他是庶子,武崇茂也算不得嫡子,只要他能在守灵期间干出点实事来,便能一步一步收割人心,重新回到那班李唐旧臣的视线里。

武皇年岁已高,已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

只要她一死,朝臣们便会议立新君,既然都不是嫡子,循例应当是立长为先。恰好,李隆基便是剩下的三个李唐皇孙中最年长的那个。

李隆基本来以为这一天要等上许久,可没想到武皇竟然悄悄派了武攸暨来,从房州接了庐陵王一家回返神都。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李隆基听见这个消息时,情不自禁地抚掌大笑了一阵。

当刺杀得手的消息传来,虽然死的是韦氏与李重润,可对李隆基而言已经算是大胜了一场。

有消息了!忽然,一个少年急匆匆地从庙宇外跑了进来,打断了李隆基的思绪。

李隆基焦急问道:神都那边如何?

下下狱了!少年缓了很大一口气,这才缓过气来,继续道:武皇查到了密信,一怒之下,将公主打入了天牢!

哈哈!很好!李隆基终是等到了这一日,果然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方才一直问话的那个少年小声插话,郡王,我们可以不躲在这儿了吧?

李隆基脸上的笑意微僵,摇头道:不!必须继续藏着。

为何?少年不懂。

李隆基看他这蠢顿的模样,认真道:大局未定,现下出去胜算只有三成,等姑姑伏法之后,我们再出山,那时候胜算便是九成!

少年似懂非懂,哦。

别急,若本王得成大业,一定不会忘记诸位相助之功!说着,李隆基极是虔诚地对着诸位一拜,届时,封王拜相,本王一个也不会落下!

少年们听见李隆基的这句话,顿时激动了起来。凭他们的本事,想要封王拜相那是痴人说梦,可攀上了李隆基,便等于是踏上了一条捷径。所谓富贵险中求,他们本就是赌徒心性,自然愿意随李隆基赌这一赌。

况且,李隆基有句话是戳在他们心窝上了我们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对女子一跪再跪,数十载站不起来!

大周女皇在位十年,女子可入私塾读书,她们懂得越多,就越容易反思。今日问为何男儿读书就不能下地耕种,明日问为何女子出嫁就要从夫从子一世?甚至,如今的婚宴有好些行礼都是男儿跪拜,女子微拜,大有女尊男卑之相。他们走在街头,总能瞧见女子不戴帷帽,飒爽打马穿街而过,这是何等的放肆!

长此以往,他们都害怕女子总有一日能入朝为官,抢占了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不!准确说,这件事正在发生中。

内舍人上官婉儿明明只是内官,却以五品之衔卓立百官之首。朝堂论政时,春闱点评时,万邦来朝时,祭天大典时,总能看见这个女官的身影。这也就罢了,偏生朝中不少官员攀附她多年,在朝中她已经有了不小的势力,身后还有一班女官供其任令,俨然已有宰相之相。

五品又如何?二品三品的大人见了她,一样要客客气气地唤她一声上官大人。

这样的时代,透着女儿家的脂粉味道,甚至隐隐可见盛世之貌。

女人怎么可能治理出一个盛世?!他们不相信,也不愿相信,更不会放任这一天真正出现。

所以,李隆基选择了这条路,以天下男儿的忌惮为诱饵,集结势力。他要光复大唐,也要光复男子治世的正统,让武周这十载走歪的路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这味危险的气息其实武皇早已经嗅到了。

清除酷吏虽说可以大快人心,却等于斩去了她对天下男子的威慑力。虽说如今的朝堂算是君子满堂,可她知道这些人一定不会容她把江山交到太平手上。

太平想要君临天下,这一步难如登天。

朝臣们可以容许武皇绕过儿子不立,破例立一个皇太孙,却绝不会允许武皇破例立一个皇太女。

数百年来,女子从无继承权,这旧律一旦打破,便等于翻天覆地。他们已经容忍女子可以读书识字,可这一步他们绝对不会再让。

武皇下旨将太平收押天牢后,奏疏上出现了许多中伤公主的言语。事到如今,唯有太平亡故,才能让他们安心。

哪怕他们知道太平有才干与民望,他们也想公主死在这桩案子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