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3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见她摆出这样郑重的架势,大家都认真听起来,几位干事也准备记录。

首先是更多的创办报刊,增加种类一事。确实应该更多地引进大陆的期刊杂志连环画种类,这点连先生和谢先生已经提过了。但我还有一个补充建议。

苏葵说:我建议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分别创办不同的刊物。

连怀国问:怎么说?

您的资料上提到了,驻港新闻处创办的刊物种类众多,几乎能涵盖整个港城地区。我们也应该实行精准定位,针对儿童、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等读者群的需求创办不同风格的报刊。当然除了分开的,也应该存在面对社会各阶层的统一报刊,有分有合,共同发力。

几人听了纷纷点头,却都没有打断她,示意她继续。

苏葵将目光转向新马两地的几位作家:至于在新马两地同时发行大陆图书的事情,我或许有一个办法。

几人都坐直了身体,尤其是来自新加坡的万氏两兄弟。

其中一人就问:小同志,你有什么想法?

他们两兄弟虽说也写作,但更多的是从事图书出版行业,大陆的图书曾经占据了这两地七八成以上的市场,就连教材都是大陆出版的,如今却遭到了重大打击。

苏葵先是说到他们刚才说的话题:英殖民政府已经禁止大陆出版社在新马出售图书,这个禁令大概短时间内都不会解除。

没等几人失望,苏葵就道:但大陆不行,港城可以。

她在几人的注视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万先生,你们完全可以在港城开办出版社,再与大陆的作品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将大陆的书籍在港城翻印,借助港城出版社的名义将大陆图书在新马两地销售,同时也可以和联华书店联合在港城发行大陆图书,一举两得。

几人眼睛都亮了:好主意!

不仅能够在两地发行大陆图书,还可以配合联华书店在港发行图书,将港城的市场更多地包括进去,可不就是一举两得吗!

郭毅笑着说:苏葵小同志,你的意见总能给我们启发啊。

他正想夸奖她,陆子光却笑道:我看苏葵同志的建议不止这些吧?

哦?苏葵同志,你还有建议?

苏葵笑了笑:的确还有一些想法。

郭毅笑:好,你说。我们开会不怕想法多,就怕没想法。

众人都发出善意的笑。

苏葵继续道:关于创办出版社,引进各种类图书,方才大家已经讨论过了。这些措施可以在港城我们更多的传播祖国的正面形象,争取更多的群众。然而在文化阵地的建设上,还有一个地方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