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清宫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章 元春出嫁绛珠转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世事变幻,风雨莫测。当林海与贾敏已经无可奈何地默认了妙玉的身世,准备接受与东平王府成为姻亲的现实之时。朝堂上却风云突起,仅仅一年的光景,就发生了一件影响久远的大事。第二年的初夏,东平郡王被皇上痛斥为“天下第一罪人”,并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交了宗人府拘禁。

因东平郡王虽有同族多支,但本门子孙有限,唯有侧福晋钮祜禄英瑶所生世子穆莳一人,且年纪尚幼,仅周岁。皇帝念及先皇后仁孝贞静,且穆家世代忠良,乃开国功臣之一,故只将穆隆圈禁于王府,成年男丁均发配戍边,女子发至官家发奴。世子穆莳未成年尚待哺育,交由其乳娘代为抚养。

林海初获悉此情时,正在京城西郊外的牟尼庵中,陪了贾敏烧香许愿。管家林宽派了小厮一路疾行,直接将信送至了庵堂门外。林海惊得倒吸一口凉气,这东平郡王既倒,覆巢之下难有完卵,穆莳岂能置身事外?

正当林海握了那信愁眉不展之时,贾敏在子鸾的陪伴下,拈香完毕,寻了过来。她一眼察觉出林海的异样,正想上前细问,却见其手中执有一纸。

贾敏示意子鸾驻足守在旁边,自己则走近低声问道:“老爷,可是莳儿出了什么事?”

林海正在苦思冥想着对策,浑然不觉贾敏的走近,突然听其问到莳儿,整个人吓了一跳,信笺也随风飘落。

“哦,是……不是,你怎么会突然想到莳儿出事呀!没影儿的事,别瞎想了。就是因为你总心思恍惚,我才陪你上寺里来。子鸾,不是让你陪着太太吗?怎么一个人在那个地儿站着?”林海强作镇静地扶了贾敏的身子,转过脸去向子鸾责问道。

子鸾除了低头跪下,也不敢回嘴。贾敏却借势蹲下身去,拾起了那页信笺。“东平郡王……革除世袭爵位……拘禁宗人府……”,虽只是短短数语,但震撼的效果却足已令她不待看完便晕厥当地。

贾敏的娘家——荣国府里却是高朋满座,喜气洋洋。

原来贾敏的次兄,时任工部员外郎的贾政之长女,元春,初为今春秀女,殿选时被康熙赐与了四阿哥胤禛为侧福晋。因贾政,贾敏的母亲史氏,曾为康熙皇帝的乳娘,圣宠颇隆,故贾元春特别恩旨可从荣国府出嫁。

元春嫁入四贝勒府,亦不过十三四岁。因老太君极疼爱孙女,便跟在她身边读书习字。其本性温婉娴静,待人又极好,故进府不久便获得了胤禛的宠幸。这一日却是元春的“归宁日”,一大早四贝勒便携同元春及满车的礼物,往荣国府而去。

再说面目憔悴的贾敏此刻便已坐在贾母的内室,身边的媳妇丫环早已被安置于它处吃茶休息。室内只有史老夫人面色沉重地坐于榻上,贾敏则泪如雨下地诉说着什么。

“事已至此,哭也没用。别哭了,再怎么说今日也是元丫头的好日子,你作为姑母岂能出去失了礼数?快重新梳妆了,回头我再仔细思量,看如何处置是好,当初忍了也是为莳儿好,谁料到会有今日这一出呀。”贾母心疼地看着自己的独女,连连摇头。

贾敏用手帕拭了拭眼角,哽咽着回道:“女儿今日来,就是想寻个机会跟大姑娘说说,看能否请贝勒爷帮着说说好话,给她姑父派个外放。自从那事出了,林海也受累不浅,此番虽未明着下旨治罪,却完全被冷置了,时不时还要因些莫须有的事项寻他的不是。再如此下去,女儿可如何是好呀。”

贾母双眼一瞪,起身埋怨道:“这种话你让一个新媳妇如何说得出口?说得不对,弄不好还要赔了元丫头进去!休再乱打主意,此事急也急不来,那世子现如今不是好好个儿呆在王府里的吗?皇上既然没有下旨治罪,你且好生呆着去。元丫头那儿即便想帮,也不能急于此一时。”

贾敏看了贾母一眼,赌气说道:“可我们的日子难过呀!母亲这厢倒是皇恩浩荡,恩宠有加。女儿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呢。”贾母叹息一声,说道:“你是作母亲的,我还是作祖母的呢,你的心情我怎能不理解呢?可万事都要讲个轻重缓急不是?你就放心罢,怎么说你也是我的女儿,能帮得岂会不帮?走罢,该出去了,元丫头和四阿哥也该进仪门了。”

贾敏虽有心再说两句,但眼瞅着贾母已向外唤人,只好作罢,乖乖地坐回到椅上,等着丫环盥水侍候。门帘一动,却是贾政的夫人王氏在丫环的簇拥下,进门来回道:“老太太,贝勒爷和侧福晋的车驾已至正门了,两位老爷和珠儿,珍哥儿都已候在仪门外侍候。”

贾母笑着说道:“可算是到了,元丫头从小在我身边,现在嫁了去,还怪想她的。”

王氏陪笑道:“老太太调教得好,大姑娘才有这番造化呢。今儿是她的好日子,老太太可要好生乐呵乐呵,让她多敬两杯酒才是。”

贾母摆手笑道:“这话怎么不是,可怎么说你也是她的亲娘,她的好日子还能少得了你的?平素你操持这个家也够辛苦,今个儿你也好生放半日假,挨着我们坐着看会儿戏吧。”

王氏眼眉都在笑,一回头却瞥见贾敏面容不豫,忙转了话题问道:“姑太太好好儿的怎么没了精神?要不请人来看看?”

不待贾敏回答,贾母起身往门边走去,王氏忙搭了手过去。贾母一边走一边笑道:“敏儿还能有什么,不过是惦着她的女儿,在这里跟我闹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