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宁国府长房孙媳突然去逝,贾珍却哭的泪人一般,丧礼仪制均破格操办,无一不用其极。而且亲朋好友均上门吊问,只那停灵的四十九天,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宁国府此番大肆渲染,自然嚷嚷得全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林黛玉于那四贝勒爷的别院之中,却是与那外界毫无沟通,自然并不晓此等大事。回头再说,那日黛玉携子鸾回到房里。因心里甚烦,她便任由了子鸾出去过问晚饭的事项,自己则斜歪在床头,自书架随手拿了一卷《王右丞集》翻看着。
“小姐,下楼吃饭罢。”子鸾笑吟吟地从黛玉手里抢过了书卷,藏于身后说道。
黛玉圆瞪杏目,嗔怪道:“何时如此罗嗦?随便端碗粥来也便罢了,何必麻烦。”
子鸾神秘地笑道:“今日厨房可是做了小姐爱吃的,小姐多少也下去用些,省得人家白忙乎了半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罢。”
黛玉终是拗不过她,随意地穿了件水貂皮坎肩,出门往楼下走去。子鸾看着黛玉不情愿地出了门,脸上却浮现出一抹期待之中的诡笑。
下得楼来,原本正在窃窃私语的两名小丫环一见到黛玉的身影,忙噤若寒蝉地退至角落。守候在门帘边的一个婆子忙恭敬地打起帘子,说道:“林小姐请进。”
林黛玉愣了一下,心里也感觉到了一些异样。但再仔细看那些下人,又一个个低埋了头,并无什么不妥之处。
黛玉在心里嘲笑了一番自己,真是听风就是雨,见谁都像贼了。她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跳,在卷起的帘下一低首,轻移莲步走了进去。
“玉儿,真的是你吗?”一声激动中略带哽咽地呼唤,突兀地在耳边响起。黛玉怔忡地停下脚步,始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有眼睛。
林海那憔悴不堪的面容上,澄澈的双眼亲切地望着黛玉,双手前伸,说道:“快来,让阿玛看看。”
黛玉使劲地又眨了一下眼睛,嘴唇嚅动了一下,终于热泪盈眶地不顾一切扑向林海。
“阿玛,真的是阿玛来看玉儿了?玉儿好想念阿玛,真的,无时无刻不想念。女儿想回家了,阿玛,带女儿回家罢。”黛玉倚在林海肩头抽泣着说道,这一瞬她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阿玛和额娘身边,她那颗原本沉重得有些喘不过气来的心里,顿时溢满了幸福还有满足的滋味。
“玉儿,你长大了。”林海宠昵地捧着黛玉的脸颊,上下打量了一圈,情深意切地说道。
黛玉害羞地埋下了脸,伏在林海肩头轻声说道:“玉儿宁愿永远不要长大才好呢。”
林海怜爱地拍了拍黛玉的后背,笑道:“傻女儿,哪有永远不长大的孩子,阿玛老了,总有一天要离开你,你不长大如何能照顾自己?”
不待黛玉说话,却听旁边另有一人沉声说道:“来日方长,何不坐下说话?”
林海和黛玉此刻方从难舍难分的亲情重逢中,蓦然清醒了过来。林海首先转身来,牵着黛玉的手,向对面椅上端坐的四贝勒爷胤禛恭敬礼道:“卑职谢过贝勒爷遣人接来小女,如今又专门安排此处与我父女相见,真是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黛玉微瞥了一眼面似揶揄的胤禛,悄悄地拽了一把林海的衣袖,小声嘟哝道:“关他什么事?若不是他,如今女儿好好儿地住在外祖母府上呢,也不用还要看某人的脸色。哼!”
林海忙出声阻道:“休得无礼,玉儿。快与贝勒爷赔个不是,若非贝勒爷的巧妙安排,你阿玛岂不要为你操心死?”
黛玉侧过脸去,并不想与林海顶撞,只悄悄地瞪了正在得意的胤禛一眼,扶着林海往下首的椅子走去。
见他三人均已落座,子鸾微笑着上前问道:“四爷,可以上菜了吗?”
胤禛的表情早已恢复了淡定从容,此刻朝那子鸾轻微地点了点下颔,又笑容满面地向林海说道:“世伯休怪小姐,我也确实没有帮上什么大忙。”林海赶紧又客气了几句,直到丫环们正式开始上菜。
黛玉坐在胤禛的对面,看着那一个一个的菜碟,就像变戏法似的,鱼贯而入,顺次摆上了长方形的饭桌。
黛玉有意看了一眼还在忙碌的子鸾,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下午自己坐在亭子时,子鸾出去吩咐那请示饭谱的小丫头来。看来子鸾早知道阿玛今日到此,只瞒了自己一人。想到这儿,黛玉不禁又恨恨地瞪了一眼正与林海说话的胤禛。
胤禛倒不似平常那般安静,除了偶尔琢磨一下黛玉的心情,他便一直津津有味地陪着林海谈天论地。两人也像是早有默契似的,尽说些江南的山水风光和奇闻轶事,丝毫不涉及朝堂之上的热门话题。